首頁>歷史>

秦王政20年,燕國派出的非著名刺客荊軻拜見秦始皇,上演了一幕到現在還非常著名的“荊軻刺秦王”的鬧劇。

當時的荊軻屬於無名之輩,之所以能夠成功面見秦始皇,是因為他賄賂了秦始皇的寵臣蒙嘉,獻上了兩件令秦始皇超級感興趣的禮物。

這兩件禮物,一件就是那幅藏著劇毒匕首的督亢地區地圖,另一件是大將樊於期的人頭。

督亢是燕國重要的戰略區域,當時沒有衛星沒有GPS,打仗全憑地圖,交出了督亢的地圖等同於將燕國的最富庶的地區拱手讓給了秦國。

而樊於期這個人雖然在歷史上寂寂無聞,但秦始皇卻對他恨得咬牙切齒,甚至開出了“金千金、邑萬戶”的價格懸賞其人頭。

想來要不是樊於期這顆人頭,荊軻壓根就見不到秦始皇的面,也就沒法創造出什麼“圖窮匕現”之類的成語了。

史料中關於樊於期的記載只有他和荊軻的一段對話,而且這段對話的主角還是荊軻,樊於期就是個可有可無的路人。

我們只知道,他是秦國的逃將,逃到了燕國被太子丹收留,至於逃亡原因史書中沒有記錄。

從秦始皇對樊於期的重視程度來看,樊於期絕不是什麼小透明,他在叛逃前應該在秦國軍界有著相當重的分量。

好多史學家對樊於期感到好奇,紛紛丟擲各自的看法,影響力比較大的是史學大家楊寬在《戰國說》中提出的樊於期就是秦將桓齮。

雖然樊於期的名字很小眾,但桓齮這個名字在秦統一六國的戰爭史上可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從《史記》上來看,秦始皇對桓齮相當信任,在他親政後即刻任命桓齮為將軍,沒多久桓齮作為名將王翦的副將攻打趙國,他沒有辜負領導的信任,用一場接一場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這個桓齮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滅趙專業戶”,秦始皇好幾次攻打趙國的大戰都是任命他為主將,雖然桓齮軍事才能也是槓槓的,可他遇到了趙國的種子選手,比他更猛更強的李牧。

秦王政14年,桓齮率領的秦軍在肥(河北省蒿縣)與李牧率領的趙軍相遇,結果秦軍大敗,桓齮在《史記.李牧列傳》裡的記載是“走秦將桓齮”。在《戰國策.趙國策》中的記載是“殺秦將桓齮”。

按照《史記》的記載,桓齮是在李牧手下吃了敗仗後逃走了,按《戰國策》的說法則是桓齮被李牧所殺。

楊寬據此推測桓齮是兵敗後出逃到燕國,因為當時六國語言不通,燕國人把桓齮的名字翻譯為樊於期,同時他認為《戰國策》的記載有誤。這種推斷看著挺有道理,但沒有確鑿服人的證據。

《戰國策》是西漢人劉向整理的,相傳是由戰國時期各國史官編錄的,基本成書於戰國時期,它也是《史記》的參考資料之一,因此,不能僅憑著史記的記載就否認《戰國策》的真實性。

實際上,桓齮的存亡在歷史上尚於疑案,而且《史記》中記載的“走”字並不能單純認為是畏罪逃走。

古代的“走”就是跑,也就是說桓齮吃了敗仗後率領剩下的秦軍逃回大本營,並不能牽強附會地認為他是畏罪潛逃。

這個“走”字也有橫向的事件可以用來做比較,《戰國策》記載李牧“數破走秦軍”肯定不能解釋成李牧多次大破秦軍使得這些軍人畏罪逃走。

有些人總是認為秦始皇殘暴無比,動不動就要火山爆發砍人腦袋那種,想當然地認為桓齮吃了敗仗後如果不逃走就沒有活路。

其實秦始皇可以說是和大臣相處極其融洽的典範了,他在任期間,除了那些真正威脅到他統治地位的臣子如呂不韋、嫪毐,以及後來造反的表叔昌平君,幾乎沒有臣子是被冤殺的。

再說桓齮打了敗仗後完全沒必要跑路嘛,勝敗乃兵家常事,秦國在他之前,除了白起沒打過敗仗外,其他將領都有大敗仗的記錄,在他後來,李信的20萬秦軍被楚國大將項燕打敗,幾乎全軍覆沒。

贏政當時雖然震怒,但並沒有置李信的敗軍之罪,該怎麼用還怎麼用,最後在滅掉燕國和齊國時,李信作為王賁的副將,最終斬獲太子丹的頭顱,也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

從後來桓齮消失在各種史書上來看,真相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在肥之役兵敗被殺,也許《戰國策·趙策四》並未誤記,而是《史記》所載有誤。

不論《史記》還是《戰國策》,都分別記載了桓齮兵敗和樊於期逃往燕國的事情,可見作者劉向和司馬遷都不認為他倆是披著不同馬甲的同一人,顯然樊於期是另外存在的個體。

就算他倆名字叫法接近,但一個名字是三個字,一個名字是兩個字,而且字形差異非常大。

既然樊於期並不是因為兵敗才逃亡燕國,那麼他肯定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不然也絕不可能在他逃走後,其家族全員被誅,贏政又重金懸賞他的首級。

秦國法律制度很健全,通常這種被誅三族的都是犯下了謀反的重罪。尤其是秦始皇對待樊於期那咬牙切齒的態度,可見樊於期確實把他得罪狠了。

在秦始皇當政期間,秦國一共發生了三起著名的謀反事件,分別是秦王政8年的長安君成蟜叛變,秦王政10年嫪毐叛亂,後來的昌平君叛亂因為是在樊於期死後發生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成蟜是秦始皇的親弟弟,帝位繼承的有力威脅者。當時成蟜的支持者夏太后去世,比秦始皇小三歲的成蟜幾乎處於半逼迫狀態下帶兵攻打趙國,然後他投降趙國。

在《東周列國志》中,樊於期正是成蟜的手下,他是參與謀反的骨幹成員,事後出逃燕國。

但成蟜叛亂時秦始皇還沒有親政,成蟜叛亂對他應該沒造成巨大的打擊。況且那時候釋出通緝命令的人應該是呂不韋才是,因此樊於期參與成蟜叛亂的可能性不大。

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樊於期捲入了嫪毐之亂。嫪毐雖說叛亂並沒有針對秦始皇,他的想法是推翻楚系外戚勢力,將自己的權力發揮到極致。

只可惜嫪毐遇到了頭腦無比清醒的秦始皇,最後落得個被車裂的下場。嫪毐在作亂時聯合了一批秦始皇的直屬衛隊人員,其中還有不少高階官員,在作亂失敗後這些人大多掉了腦袋。

樊於期或許就是在這個時候出逃到燕國的。

不過我們還有另一種推測,那就是樊於期可能本人名氣並不大,但所處的位置相當關鍵,也許他掌握著大量秦國軍隊的秘密,因此秦始皇必須除掉他才能安心。

不管怎麼樣,樊於期在燕國呆得挺安生,直到他的腦袋被荊軻惦記上。

表面上看,樊於期是為了讓荊軻替自己找秦王報仇雪恨才自殺的,實際上他是被逼的,荊軻把話都說絕了,就差直接告訴他我需要你的腦袋,你是自己動手還是等著我上手?

樊於期死得相當虛無,他的人頭還加速了燕國的滅亡。

如果太子丹是個腦回路正常的人類,他與其派出荊軻走刺殺嬴政的邪門歪道,還不如啟用樊於期跟秦軍硬碰硬,說不定還能多抵擋一陣子。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民國千金小姐陸英,出嫁時一位老太太說了句不吉利的話,結果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