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多年以後,作家張兆和時常會回想起11歲那一年,因為正是在那一年,她的母親陸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這個女人短暫的一生裡,卻有9個子女。尤其在她結婚後的前8個年頭裡,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為生育奔波。為了能生下一個兒子,她耗幹了自己的身體。

一代人形成的積善之家

淮軍將領張樹聲1884年去世之時雖然有直隸總督的頭銜,但終其一生只是廩生(秀才)出身。5年之後,他的孫子張武齡出生。爺爺輩未曾實現的舉人甚至進士的夢想,將要在第三代以及第四代人的身上實現了。

張武齡不但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其膝下的四個女兒,也都先後嫁給了國內外知名的文化人士。好的家世,對於子女的成長極其重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時間,更需要父母一代觀念的更新以及變通。

如果不是因為跟著李鴻章討伐太平天國以及鎮壓捻軍,張武齡的爺爺張樹聲,一輩子也就在家鄉合肥當個教書先生罷了。

清王朝末期,外國列強不斷侵擾犯境,新的社會思潮和變革的趨勢,也都不斷湧入到這個古老的農耕文明帝國。如果是按照過去的傳統,在彼時要想出人頭地,唯一的方式就是讀書,然後參加科舉考試。

然而彼時農業社會為主,生產力低下,大多數普通的家庭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專門供養一個讀書人。一個家族要想興盛,需要積三代之力,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真正的做官之人。然而張樹聲考取秀才之後,恰逢天下大亂。

李鴻章回到家鄉合肥創辦淮軍,張樹聲抓住這個機會從軍了。由於他有文化,很快就成為軍中的將領,而且戰爭年代升遷的機會很快,所以太平天國以及捻軍平定之後,張樹聲已經獲得很多功績,相比傳統的讀書升遷之路,張樹聲只用自己這一代就完成了家世的積累。

從此,張家在合肥也成為了名門望族,這為張武齡的成長提供了殷實的家境基礎。而對這樣的積善之家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不過於傳宗接代。

張陸聯姻,綿延幾里地的送親隊伍

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安徽合肥,一個綿延幾里地的送親隊伍,從彼時的四牌樓附近一直連綿到了龍門巷。路兩旁擠滿了看熱鬧的老百姓,有不知道的就問這是誰家在娶親,這麼大的排場。

知道的人,免不了就要以內幕者的身份,向旁邊看熱鬧的大眾嘮叨上幾句了:還能有誰家,這是人張爺的公子娶親呢。誰不知道合肥城裡的張家,那可是和李中堂家沾親帶故呢。雖說張老爺子過世已經好多年了,可人的家世淵源,自然也配得上這麼大的排場了。

彼時的新郎正是張武齡,他後來又改名為冀牖,這一年他17歲,正是英姿煥發的年齡。看熱鬧的人都聽說,女方是揚州的陸府,在當地也是赫赫有名的,他們的女兒陸英,正是現在坐在花轎裡的這位新娘子。

門當戶對的婚姻,盛大的排面也對得起兩家的身份。張冀牖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這也正是其人生春風得意的時刻。

然而就在眾人看熱鬧的同時,路旁一個不起眼的老太太,不知道從哪裡鑽進了人堆裡,她看著綿延幾里長的送親大隊,突然冷冷地說了一句:"豈不聞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身邊的人都不懂老太太在說什麼,但明顯覺得她的話語和這樣的熱鬧喜慶氣氛不相符。

正好旁邊也有讀過書的人,聽到老太太這話,就解釋給了其他人聽。人們這才知道原來這老太婆在說喪氣話呢。一些人都覺得這老婆子太可惡了,人家這正辦喜事呢,你突然說這麼一句不鹹不淡的話,不就是咒人嘛?

正當幾個人撥開人堆,打算找老太太理論的時候,人們四下裡卻找不到這個老太婆去哪兒了。不過很快誰也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一些愛看熱鬧的人還是跟在送親隊伍的後面,到張府門口圍觀去了。

這麼盛大的婚禮,而且人的家世背景又不錯,升斗小民也就在大門外看個熱鬧,能夠進去慶賀的人,都是非富即貴之輩。

一場熱鬧的婚禮,給張家增添了無數的喜慶氛圍。但是把這場婚禮放到彼時大的社會背景下去看,會發現和搖搖欲墜的清廷是那麼的格格不入。社會整體的氣氛已經處於壓抑和爆發的邊緣,而張家這場舊式的婚禮,也成為定格一個時代的回魂之光。

於是中間只過了一年,到1909年的時候,陸英的第二個女兒張允和降生。緊接著第二年他們的第三個女兒張兆和出生。

現代人看起來,如此頻繁的生育而且都是順產,作為母親的陸英也不知道是否能夠承受得住。但是在彼時的社會,如果接連生下的都是姑娘,那是非要生出一個兒子來才肯罷休的,陸英在張家似乎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生養機器。可在彼時的中國,又有多少婦女不是這樣呢?

而且,這三個女兒的名字也大有深意。雖然都帶有一個"和"字,但真正的字眼卻藏在第二字裡,元、允、兆三個字拆分開看,都帶有一個"兒"字。有人說這是兩條腿的意思,深層次的意思是女兒留不住,最終都是要嫁出去的。

所以在張冀牖的潛意識裡,妻子陸英要是不生下個兒子,是絕對不能罷休的。然而連續生下三胎,是個女人都受不了,更何況彼時陸英的年紀才20出頭,這也為她的早逝埋下了隱患。

三女兒張兆和出生的第二年,清王朝滅亡了,張家舊時的政治榮光成了過去式,張冀牖帶著全家遷居到了上海。然而僅僅過了兩年,他們最小的四女兒張充和又誕生了。

從1906年結婚到1914年四女兒降生,這8年時間陸英沒做任何事情,就是在床上懷孕、待產、分娩然後再次懷孕,迴圈往復。可見舊時代的人,對男孩的執念有多強烈!

一個因為生育而早早累死的女人

張冀牖帶著全家在上海生活了5年,在這期間,陸英終於給張家生下了男娃。

第一個兒子降生後,張冀牖給兒子取名張宗和。終於生下一個兒子,張冀牖覺得不過癮,妻子還得再生,於是這其後張寅和、張定和以及張宇和接連出生。而且讓張冀牖感到高興的是,後面出生的都是兒子。

張冀牖給兒子取名同樣是有講究的,第二個字都帶有寶蓋頭,意思指的就是男孩是可以留在家裡的。

1917年的時候,張冀牖一家又搬到了蘇州,這時候陸英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頻繁的生育徹底將她的身體擊垮。4年之後的1921年,陸英在蘇州去世。從嫁進張家門裡的15年時間,陸英一共生下了4個女兒和5個兒子,而且幾乎都是接連出生。

所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個因為過多的生育,而早早累死的女人。雖然是富家的千金小姐,但卻因為舊觀念而淪落成為不折不扣的生育機器,這或許就是舊時代裡,千千萬萬個女性共同的悲劇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陸英去世前一個月,她的丈夫張冀牖創辦了民國初年最早的女子中學。一個看重傳宗接代的舊觀念的人,卻創辦女子學校,不知道這算不算在為妻子的過早離世而救贖。不過從培養下一代的角度看,這也為他今後子女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尤其是張家的四個女兒,成年之後都嫁給了國內外知名的文化人物。

大女兒張元和嫁給了崑曲家顧傳玠,張允和嫁給了大名鼎鼎的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張兆和作為一名作家,嫁給了沈從文,而且他們的愛情故事也異常的傳奇。四女兒張充和則嫁給了德國的漢學家傅漢思。

然而,作為母親的陸英這一切都未能看到。多年後,有人想起那位老人曾所說的話,不由得哀嘆一聲,萬萬沒想到竟成了真——用生命耗乾的形式鋪就的子嗣綿延之路,耗幹了的心血,一直都不會滿溢。

2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張“偽造”的出生證牽出的領養故事,揭開跨越30年的人性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