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石敬瑭其人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他就是那個將幽雲十六州拱手讓給契丹的兒皇帝,認比自己小十多歲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建立了後晉。

石重貴是誰、其為人如何?恐怕就沒有多少人能說清楚。

如果不看史書,只知道他是後晉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任。

下面我們講一下史書中記載的事件,《舊晉書》記載:

公元934年,後唐大將河東節度使李從珂發動了岐陽兵變,從洛陽倉惶出逃的後唐閔帝李從厚與大將軍石敬瑭撞個正著。

石敬瑭抓住了李叢厚,獻給李從珂,用於邀功,卻沒有換來李從珂的信任。

終於,在兩年後的936年,李從珂先下手為強,將石敬瑭圍困於太原,後者被迫向遼國求救,自認兒皇帝,割讓幽雲十六州。

六年後的942年,石敬瑭駕崩,其侄(也是養子)石重貴繼位,這位皇帝在位五年,敢於向欲壑難平的契丹說“不“,最終卻城破滅國,被抓到番邦。

這之後的事,恐怕就沒有太多的人知道了,直到這個物件的出土。

遼寧省朝陽市古稱建州,墓誌中記載就是石晉家族到建州之前和之後的故事。

這方墓誌資訊量非常大,我們暫且站在遼國人的視角,審視一下石敬塘、石重貴父子。

墓誌銘文大致意思如下:

盧龍軍節度使一個叫牛藏用的推官奉命寫了這則墓誌。

晉王石重貴是建立後趙的羯人石勒后羿(事實上應該不是),他的父親是晉高祖石敬瑭,高祖天福七年駕崩,重貴繼位於靈柩前,國號“開運”。

想當年,高祖石敬瑭坐困愁城,險些遭遇不測,大契丹太宗皇帝火速救援,而石敬瑭承諾以子道自居。

熟料,石重貴聽信了奸臣讒言,不稱臣、不納貢。太宗皇帝沒有辦法,只得再次用兵,將其捉到東京遼陽府,後來又遷到建州,為其興建了“安晉城“。

保寧六年(974年)六月十八,石重貴去時,享年六十一歲,皇帝非常重視這件事,派著作郎馮侃負責祭祀等事宜,以王的禮儀為其辦理身後之時事。

於當年的閏十月葬於安晉城附近的坤原,丞相高勳也是投降遼國的漢臣,他有感於舊主,命幕吏牛藏用寫了這篇墓誌,直接記述先主、先國之事。

透過對銘文的解讀,我們思考一下,就能獲得很多觸手可及的歷史資訊。

1、這篇墓誌是漢人高勳命人所為,對反覆拉鋸幾年的遼晉之戰僅一語帶過,是不是那段歷史太過不堪回首。

2、墓誌對墓主人的生平事蹟很少記載,以至於我們都不知道石重貴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對於其之前如何背信棄義、之後又得到怎樣安置卻說得很細,是不是契丹人關注的只是自己的名聲。

3、石重貴在生前根本沒有獲得晉王的待遇,頂多就是個高階囚徒,去世後確以王的禮儀安葬,是不是對遼朝中漢臣的一種安撫。

總而言之,這是一方墓誌資訊量過大,但卻不合常規,感覺就像是一則官方發言,告訴我們一段後晉背信棄義的歷史,卻沒有說石重貴是個什麼樣的人。

如今晉王墓誌銘正靜靜地躺在遼寧省博物館一樓的展室,與《虢國夫人遊春圖》《瑞鶴圖》等國寶相比,可能不那麼璀璨,和遼道宗墓誌銘比,也顯得黯然失色。

然而,其記載的歷史事件則意義重大,而且在史料記載的基礎上又加了個“帽“,讓歷史更豐滿。

如果有空了,去博物館看看吧,比打麻將可有意義多了。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世民貞觀六年的“太宗放囚”,到底是個人作秀還是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