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公認的明君,他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唐朝迅速繁榮昌盛,成為世界的經濟、政治中心,被稱為“天可汗”,大唐盛世由此開始。大唐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李世民的英明治理,可以說大唐能維持近三百年繁榮是李世民開了個好頭,功不可沒。

是人都會犯錯,都會追求名利,李世民畢竟是凡人。在貞觀六年,曾發生過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根據《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太宗)親錄囚徒,歸死罪者二百九十人於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後應期畢至,詔悉原之。意思就是李世民怕已審理的重要案件中有冤案錯案,親自翻閱案宗重新審理後,將二百十九名死刑犯放回了家中,待到明年秋後回來受刑。二百十九名死刑犯非常感動,到期後全部回來受刑,無一例外,李世民見死刑犯們守信而至,全部赦免了死罪。這件事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史料中都有記載,應該是真事,讓我們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號召力以及凝聚力,“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句話用在李世民身上在恰當不過了。

在這二百十九名死囚中,有個名叫朱慧的人,回到家後見到了自己了親人,流流滿面地對家人說:“我曾因為殺人被判了死刑,這無可厚非。真想不到,被判了死刑,居然還能見到你們!當今聖上皇恩浩大,讓我回家團聚,把該辦的事都辦好,明年秋後再回去服刑。我是一個死刑犯,本應立刻被處死,皇帝這麼信任我,我一定遵從旨意,絕不負天子的這份恩情。一年後再回去,即使被殺頭也死而無憾!”說完一家人抱頭痛哭。朱慧這個人曾因與人爭執,過失殺人,後來被判了死刑。唐朝的時候,不管你是過失或者有意,只要殺人了,就會被判處死刑。李世民其實對這類犯人有意想從輕處罰,但礙於當時刑法的限制,已經宣判的也很難挽回,只能放他們回家團聚,做點補償。

一年很快過去了,朱慧的家人都勸他逃跑,躲起來,不要白白地去送死,但朱慧說:“男子漢豈能言而無信,苟且偷生?說到一定要做到,皇帝這麼信任我,我也不負他。”秋收之後又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大理寺,甘願受罰。被放回家團聚的人中大部分都和朱慧一樣,由於一時衝動,過失殺人後被判死刑,一年後也都心甘情願的回到大理寺受刑。我們不知道李世民用了哪種方法,讓那些死刑犯乖乖回來受刑,也不知道那些死刑犯懷有什麼樣的心情,但事情確實發生了。要讓死刑犯被放出去後再乖乖回來服刑,甘願受死,這簡直比登天還難,明知道回來就是個死,誰還願意回來?哪怕你李世民再有人格魅力,再有一呼百應的本事也不可能做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最珍貴的,不管處於哪個時代,哪種文明,都不可能作踐自己,視自己的生命如草賤,除非別無選擇或被洗過腦。況且死刑犯可都是窮兇極惡之人,有機會逃跑,怎麼會不跑而再回去受死?這也說不過去。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是李世民的個人政治作秀,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發生,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收買人心。這讓我們想起了現在的邪教組織,邪教組織確實能蠱惑人心,操控人的心智。李世民有可能也是用了哪種蠱惑人心的方法,才讓那些死刑犯被放出去後有乖乖回來受刑。

那李世民處心積慮地搞這場政治作秀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難道真的僅僅單純地想收買人心嗎?其實,也是為了彌補他的過錯。貞觀四年,大理寺有個官員在審理一起案件時,認為行兇者有精神障礙,行兇時精神錯亂才造成了悲劇,不應該追究刑事責任,於是判行兇者無罪釋放。但後來這起案件被御史舉報,宣判的官員被彈劾,正因為大理寺官員的放任輕判,才讓刑事案件越來越多。李世民聽到御史的舉報,大為震怒,不分青紅皂白將大理寺的這名官員斬首示眾。這件事影響甚廣,官員們紛紛效仿,寧可錯殺也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嫌疑人。唐朝當時的刑法規定,錯殺是不會被追責的,但由於一時疏忽,錯放刑犯卻要受到嚴厲的處罰。這樣一來,造成了很多無法挽回冤案錯案,一時死刑犯激增氾濫。李世民知道自己一時疏忽,犯下了無法挽回的錯誤,人命關天的事怎麼可以這麼草率。為了彌補過錯,他把一些不足以被判死刑的人放回家,再免除他們的死刑。這樣做一方面解決了死刑犯激增問題,另一方面展現了自己仁慈的一面,也是為了收買人心。李世民跟釋放的那些死刑犯可能早就已經商量好了,那些人才會乖乖地回來受刑。說這是他個人的一場政治作秀,一點也不為過。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靠倒貼嫁妝嫁進法國王室的女人,毫無優勢,卻成為法國的毒蛇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