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直驅長安,在回紇的幫助下,安史之亂最終以河北三鎮封節度使暫時告停,但是隨後又接連爆發叛亂,唐朝實際上已經失去對河北三鎮的掌控權,而支撐唐朝在內憂外患之中延續統治的種種制度,也為農民戰爭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為增加稅收,德宗改租庸調稅制為兩稅制,農民負擔日益加重,許多農民只得踏上逃亡之路,到了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染工張韶率工匠闖入宮廷,後在唐朝軍隊的鎮壓下英勇赴死。
為鞏固皇室統治,德宗倚重宦官,後宦官權勢日大,自憲宗以來六個皇帝都是由宦官扶立,其中兩個皇帝被殺,一個皇帝被軟禁。皇帝由宦官扶持,自然被宦官掌握生殺大權,一度成為朝堂之上的實際操縱者。
至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維持一個多世紀的原因,在於安史之亂本身並未動搖封建王朝的根基。
首先,在和吐蕃的戰爭中雖有大量農民流離失所,但是依然能夠依靠東南江淮地區的稅收。758年,朝廷實行鹽鐵專賣,以此為中央政府增加歲入。
其次,唐朝建立了和回鶻(787年前稱“回紇”)的聯盟。回鶻兩次幫助唐朝驅逐叛軍收復長安。
另外,唐朝將邊疆地區的節度使制度擴大到唐朝控制的內地。
還有,794年南詔重新和唐朝結盟並攻打吐蕃取得勝利,吐蕃問題的解決使得憲宗皇帝能夠重建朝廷在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的權威。
不得不提的是憲宗的新軍事政策,即藩鎮節度使將只能指揮其所在州的部隊,包括自己的親兵和胡人部隊,藩鎮其他州的次要的軍隊和戍鎮由各州長官指揮。
宣宗時期唐朝最大敵人吐蕃最終瓦解,隨後西北部分地區重新收復,而這是唐朝末期最後的曙光,從此以後,曾經的盛唐在起義軍的號角聲中落下了帷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