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朝前後共有十六位皇帝,他們應該是古代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統治者了,這些皇帝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任何侵略者的態度都是非常強硬,不投降,不割地,不送錢,甚至連一句示弱的話也不會說的,願意和平相處最好,不願意的話咱就開戰!

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個皇帝,僅僅在位一年時間就病死了,也許大多數人認為朱高熾就是最不適合當皇帝的那個人了。因為他作為朱棣的長子卻沒有隨軍打過一次仗,並且身體肥胖多病,腿還有點瘸,性格太過於和善。而他的弟弟朱高煦英勇善戰,精力充沛,並且跟隨朱棣多次征戰,辦事精明果斷,很有魄力,身上有著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影子。

不管是公平競爭,還是投票選舉,朱高煦應該都很容易戰勝朱高熾當上皇帝的,但朱棣最後的決定卻是:朱高熾就是皇帝,我把皇位傳給他了!

有人認為是朱棣可憐自己的大兒子才把皇位傳給他的,這種說法是非常可笑的,朱棣還沒愚蠢到這樣的地步,他會拿朱家的江山去開玩笑嗎?

其實朱棣把皇位傳給性格和善,身體肥胖,體弱多病的朱高熾是非常英明的選擇,他的目光還是看得很遠的。

一,明朝連年征戰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內的經濟實力,恢復國力,恢復經濟需要的是一個治國高手,而不是一個征戰高手,所以必須選擇朱高熾。

俗話說:知子莫如父,朱棣是非常瞭解自己幾個兒子的。朱高煦確實是英勇善戰,如果在打天下的時候,他應該是最合適的領導者。但明朝已經是第三代皇帝了,開拓疆土已經好些年了,更主要的是連年征戰,國力已經非常虛弱了。現實是不能再繼續打仗了,而是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繁榮經濟,這時候更需要一個治國的高手,那朱高熾肯定是最好的人選了。

好多人都非常喜歡那些馬上皇帝,戎馬一生,指揮千軍萬馬縱橫天下,這樣不僅感覺上很霸氣,並且還會奪得更多的領土。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事實:任何一個實力很強的皇帝都是在經濟實力的支撐下才敢去開拓疆土,對其他國家主動發起戰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經濟對戰爭的重要性,你的部隊再厲害,如果沒吃的,沒穿的,沒武器,沒戰馬,你拿什麼和人家打仗?沒經濟實力的話,主動去打仗那就是去送死。老百姓每天飢寒交迫,肚子都吃不飽,他們會支援統治者去打仗嗎?估計皇帝的部隊剛一走,老百姓就有可能會造反的。

我們看西漢時期的漢武帝為什麼敢去主動遠征匈奴,而開國皇帝劉邦當時兵強馬壯卻不敢去攻打匈奴呢?

其實這就是國家生產力,經濟實力的問題,西漢剛建立不久,由於前期經過了多年的四處征戰,生產力非常虛弱,所以必須先恢復生產力,恢復經濟。

經過了“文景之治”以後,西漢來到了一個非常繁榮的階段,老百姓家裡都可以用糧食釀酒喝了,老百姓甚至可以免稅了,國庫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錢也沒花出去,說明當時西漢的經濟實力已經發展的很雄厚了。

這時候漢武帝開始對匈奴發起了大規模征戰,他有底氣了,自己的爺爺個父親給自己積累了大量財富,就是讓他幹掉討厭的匈奴人。西漢的精銳之師最終徹底摧毀了匈奴人的信心,打殘了匈奴人的部隊,讓他們再也不敢騷擾中原地區了!

其實在朱元璋的後期他就準備開始恢復國家經濟了,暫時先不打仗了。當時他的大兒子朱標是最好的人選,是幾個兒子裡面綜合實力最強的一位,但是太命短,比朱元璋死得還早。朱元璋為什麼寧願讓年輕的朱允炆當皇帝也不選朱棣呢?因為他明白朱棣是一個好戰分子,如果讓他當皇帝繼續打下去,朱家就會有因為經濟匱乏而丟掉江山的可能。

朱棣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裡奪走皇位以後,沒過幾年就開始了四處征戰。然而朱棣很幸運,他有自己的大兒子朱高熾在搞內政,發展國內的經濟和處理朝政,所以朱棣很放心地去征戰四方。

朱高熾沒有辜負他父親朱棣的厚望,在處理朝政,發展經濟方面顯示了卓越的才華。這樣他們父子倆合作得非常成功,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朱棣也看見大兒子朱高熾過人的才華,所以他才會放心地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大兒子朱高熾。

二,朱高熾表面懦弱,但內心非常強大,才華橫溢,很有才能,他的治國能力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弟弟朱高煦。

朱高熾當了皇帝以後,平時懦弱的形象一掃而空,立刻展現出了雷厲風行的辦事特點,果斷幹練,這時候大臣們才發現這是一個不平凡的皇帝。

朱高熾當了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為被自己父親冤枉的大臣平反,並且做了幾件事情讓許多人非常震驚:1,清理掉那些拿著俸祿不做事的閒人,把機會給了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年輕人;2,由於南方有才華的文人比較多,北方文人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為了均衡發展,朱高熾把北方進士錄取的名額增加,把南方的進士錄取名額減少;3,把被自己父親抓起來的忠臣放了出來,給了他們發揮才能的機會。

當然這些事情在明朝之前沒有一個新上任的皇帝敢這樣做,首先,是對剛剛死去的老皇帝不尊重;其次,會惹惱朝廷裡的權臣,會有朝廷上變得混亂的可能;最後,讓其他皇親貴族有了攻擊他的理由,最危險的事情就是有可能丟掉皇位。

但朱高熾不是一個平庸的人,他是才華橫溢,有魄力有膽識的皇帝,他就是要做最危險的事情,結果是:不但沒有引起任何混亂,並且讓朝廷裡的官員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並且讓自己的皇位更加鞏固,不管朱高煦怎樣搗亂,根本影響不了他的皇位。

朱高熾不僅是一個有才華的皇帝,更是一個仁慈的皇帝,他給老百姓減免了賦稅,徭役,更是鼓勵工業的發展,建築方面的發展。在他當皇帝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國內的經濟實力明顯有了好轉。

不管他的弟弟朱高煦怎麼搗亂,朱高熾對他都是容忍的,即使他有很多借口可以殺掉對自己威脅很大的朱高煦,但他很仁慈,看在兄弟的份上,繼續容忍著朱高煦對自己的攻擊。

朱高熾繼續重用可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個有才華又忠心的大臣,也讓那些用心不良的大臣被徹底牽制。

只可惜朱高熾的體質太差,最終沒有躲過病魔的煎熬,當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但他給明朝注入了最新鮮的血液,讓明朝又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假如朱高熾多活幾年的話,和他那個才華更出眾的兒子朱瞻基一起努力,完全有可能和西漢的“文景之治”相媲美。

三,朱高熾是長子,當皇帝順其自然,並且他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兒子朱瞻基,他的能力會讓朱家江山延續更久。

朱高熾能當上皇帝與自己的兒子朱瞻基也有很大關係,朱棣是非常欣賞他這個孫子的,很想把皇位傳給朱瞻基,但歷史上沒有這樣的事情,他不敢。但朱高熾如果當了皇帝的話,下一位皇帝肯定就是朱瞻基了,所以朱高熾當皇帝與自己的兒子也有一些關係。

為什麼朱棣這麼欣賞自己的孫子朱瞻基呢?因為朱瞻基年少時就光芒四射,可以說是一位天才人物。我們從他當皇帝的十年裡所做出的貢獻就可以看出,他確實是非常出色,非常有創造能力的皇帝。

當朱高熾駕崩之前,他的叔叔朱高煦就開始想著要奪取皇位了,或許朱高煦要學他的父親朱棣,從自己侄子手裡奪皇位。但他想錯了,朱瞻基比朱棣的本事還大得多,朱高煦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朱高煦正在在朱瞻基必經之路搞埋伏時,朱瞻基已經到京城接班了,登基當皇帝。這讓朱高煦有點氣急敗壞,他和自己的哥哥鬥,失敗了;和自己的侄子鬥,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失敗了,也說明朱瞻基的才能是朱高煦望塵莫及的。

朱高煦決心要造反,在南京宣佈獨立了,沒想到的是朱瞻基卻率兵親征,仗還沒打,朱高煦就失敗了。因為朱瞻基為了城內的老百姓考慮,並沒有直接攻城,而是用了心理戰術。他下令讓士兵們把寫好字的大量布條用箭射入城內。布條上寫的字大概意思就是:只要大家不抵抗,我攻下城以後,不會懲罰你們的,只會懲罰領導者。

然後朱瞻基下令,朝南京城上空萬炮齊發,震耳欲聾,火光沖天,嚇得守城計程車兵不敢抵抗,很快城內的大多數人都選擇投降了,朱高煦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投降。這次戰鬥中雙方几乎沒有任何傷亡,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朱瞻基的戰略思想是非常高明的。

後來朱瞻基又發明了用太監製衡那些高智商的文官們,自己只當個裁判,並且讓他們互相監督,不但減輕了自己繁忙的工作,並且還可以讓自己的辦事效率大大提高。

朱瞻基也是一位伯樂,他發現並且培養了一代名臣于謙,讓他輔佐自己的兒子朱祁鎮。這個好戰分子明英宗在“土木堡事件”中被瓦剌人抓走了,明朝差點亡國了,但于謙進行了“京城保衛戰”,逼退了瓦剌二十萬大軍,讓明朝的江山又延續了許多年。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朱瞻基選人的眼光是非獨到的,可以說是慧眼識珠。朱棣喜歡朱瞻基的原因也很明白,因為朱瞻基就是一個仁慈的治國天才。所以說朱高熾能當上皇帝與他這個兒子的關係還真不小呢。

從這些方面來看,朱棣選擇自己的大兒子朱高熾作為接班人是有道理的,並且必須是朱高熾當皇帝,不僅是他有治國的才華,更重要的是由於當時實際情況的需要,不然的話他們朱家江山不僅不會鼎盛,而且還會沒落。

正因為朱棣的正確選擇,才讓明朝出現了一個繁榮的階段,才讓明朝的統治延續了更長的時間。

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兩次世界大戰的挑動者給我們的啟示:誰會挑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