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登峰造極的術治
韓趙魏三家分晉,中華大地進入戰國時代。魏國率先變法圖強,在中華大地之上掀起了一股變法風波。魏國有李悝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韓國也有了申不害變法,在韓國國君韓昭侯的時代,術治派創始人申不害在韓國變法。
雖然韓國的變法失敗了,但是術治卻被奉為治國寶典。戰國末韓國提出了一系列頂尖的策略。第一件事就是資趙抗秦,秦國任用範睢為相,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兵鋒直指韓魏兩國。上黨郡守在取得韓王同意後,讓上黨軍民投降趙國,以上黨17座城池土地人口為代價,讓趙國為了巨大的利益和秦國兵戎相見,從而達到保全韓國本土不受戰火波及的目的。引發了中國冷兵器史上最大的戰役——長平之戰。這一戰秦國慘勝,損失人馬至少三十萬。趙國更是舉國男子戰死長平,一夜之間舉國縞素。邯鄲被圍,岌岌可危,趙國從一個有實力跟秦國一爭天下的強國一夜之間變成了亡國在即的三流國家。
第二件事資周抗秦,秦昭襄王晚年時期滅了西周國,東周國還繼續苟延殘喘。秦昭襄王,孝文王兩任國君接連駕崩。秦莊襄王贏子楚即位,主少國疑,鄰國易侵這個時候東周國君為了體現周王朝生命力的旺盛計劃合縱攻秦。韓國害怕東周國實力匱乏不敢全力抗秦,故而決定割讓八座韓國城池給洛陽東周壯膽。結果,東周被呂不韋滅國。
第三件事就是大名鼎鼎的水工疲秦,韓國派遣水工鄭國入秦,計劃在關中修建大渠。鄭國臨行前,韓王安告訴鄭國三件事:第一“疲秦不成為渠”,就是這條渠要最大限度的耗費秦國的民力,而且不能讓渠修成,只能是壞渠,死渠,滲漏崩塌,使渠成害。第二“死封侯”要是鄭國被秦國識破,鄭國被殺,韓國封他侯爵,食三萬戶。第三,“活逃秦”鄭國僥倖完成使命而沒死,逃亡他國。因為韓國弱小,無力承擔強秦一怒。結果,鄭國的格局遠超韓王,他不在意拜相封侯,他只想治理水患,讓更多的人有飯可吃。在加上少年嬴政不計前嫌,關中老秦人奮力趕工,修成關中四百里鄭國渠,使關中平原成為千里沃野。為秦國統一天下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糧倉。
最後一件事就是韓國公子非入秦。秦王嬴政看重韓非才華,希望他能祝自己一統天下。結果韓非入秦以後,詆譭秦國朝中大臣(一句話得罪了,李斯,鄭國,姚賈,蒙恬,蒙毅,頓弱,等半個朝堂)為了達到保全韓國的目的,為秦王提出伐趙,滅楚的戰略,秦王下令處死韓非,滅國之戰第一個滅的就是韓國。
每一個策略都是最頂級的策略,但是可怕的也正在此處。一個國家一個君王,不思謀政圖強保境安民。將術治當作治國唯一的寶物。秦國雖然也一直再用陰謀詭計,但是行使陰謀詭計的背後,是國家實力在商鞅變法的支撐下與日俱增;是大秦子民欣欣向榮努力耕戰的結果。而將術治奉為治國之寶的韓國,越是登峰造極的術治,反映出的是這個國家的腐敗。是這個國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