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其實這個說法還不是最“驚詫”的,後續還有個2.0版本,說明成祖朱棣其實是元順帝的兒子,元大都城破之後,朱元璋強佔了前朝的嬪妃,日後稀裡糊塗就生了朱棣。要這麼算,那老朱家白忙一場,大明江山兜了一圈,還是人家老趙家的。

當然了,朱棣的這個傳說,從邏輯上就不靠譜,朱棣是1360年生人,徐達北伐軍1368年進的元大都,一個8歲的孩子,怎麼再收回母妃肚子裡去?

不過元順帝這個懸案,在時間上倒是不矛盾。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南宋亡國之君趙㬎(音顯)死於1323年,終年52歲,元順帝妥歡帖木兒生於1320年,老人家“一樹梨花壓海棠”,在48歲左右,給人懷上個崽,也不是不可能。

那在歷史上,究竟可能不可能呢?

01 家庭狗血倫理劇

最早對元順帝的身世發出質疑者,是他的叔叔:元文宗,這事在《元史》裡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明宗在朔漠之時,素謂非其己子

這裡的明宗,是元文宗的前任皇帝,同時也是文宗他大哥。這意思也就是說,大家聽好嘍,明宗皇帝當年在大西北的時候經常說,這孩子(元順帝)可不是我親生的啊!

元文宗圖帖睦爾

不過同樣是在《元史》中,元順帝上臺不幾年,又給自己平反了:

文宗稔惡不悛……謂朕非明宗之子……祖宗大業,幾於不繼。

稔(音忍)惡不悛(音圈),也就是長期作惡、不知悔改的意思——這種人說我不是老爹(元明宗)親生的,不就是想阻擋我繼承祖宗大業嗎,他這話能信嗎?

只可惜,整個事件最重要的當事人:元順帝之母、元明宗的皇后八不沙,早在文宗繼位當年,就被這位小叔子給逼死了,沒留下什麼辯解或者證據。

其實,這一段家庭狗血倫理劇當不得真,這就是多年以來,元廷內部殘酷血腥的政治鬥爭的一個縮影罷了。

02 骨肉相殘生死鬥

當年元文宗的父親海山和叔叔愛育黎拔力八達,透過宮廷政變奪取了政權,兄弟倆約定,皇位兄終弟及,不過弟弟死後,要把皇位交還給大哥的兒子。

但到嘴裡的肥肉,誰願吐出來呢?

元代帝王譜系圖1

哥哥元武宗死後,弟弟元仁宗上臺,強力打壓迫害大哥的兒子,日後也不出所料違了約,將皇位傳給了親生兒子元英宗。而元明宗和元文宗這兄弟倆,正是上一代的大哥:元武宗之子。上文中所謂“明宗在朔漠之時”,其實就是元明宗被逼逃亡西域,投奔察合臺汗國的那段艱苦歲月。

多年以後,元武宗的舊部又起來搞事情,經過一番慘烈的內戰,奪取了政權,此時武宗長子遠在西域,便就近擁立了幼子為帝,是為元文宗。但是大哥總是要回來的呀,很快元文宗便宣佈退位,叫人帶上玉璽去接大哥。

這又是新一輪到嘴的肥肉的故事。

元順帝之父:元明宗

半路上,權臣燕帖木兒在元文宗的默許之下,毒死了元明宗,弟弟文宗哭了一場後,當天就趕回上都復位去了。此間詳情,可參見拙作:皇帝退位當太子,又殺皇帝“二進宮”,如此猛人能否救得了元朝

對於元文宗來說,哥哥是死了,可他還有倆兒子,自己得位不正,必須像當年叔叔元仁宗打壓自己哥倆那樣,把這倆侄子再打下去。

元代帝王譜系圖2

元順帝不是親生的這個說法,最早就是這麼來的,這只是打壓政敵的口號罷了。

日後又是一番激烈的算計和鬥爭,先是弟弟元寧宗即位,但幾個月後就夭折了,元順帝終於上了臺,他當然要下詔澄清此事,而且為了報復,還下令將元文宗的神主移出太廟,將其遺孀和兒子全部逼死。

不過,這又和宋恭帝有啥關係呢?

03 老來得子的高僧

1276年臨安城破,宋恭帝趙㬎(音顯)當時還不到6週歲,妥妥的“學齡前兒童”,出降後被送到元大都,封了個“瀛國公”,衣食無憂做起了“寓公”。

當時南宋遺民的反抗鬥爭風起雲湧,曾經的小皇帝留在手上,風險總是不小,於是養到1288年,趙㬎虛歲也有18了,忽必烈就賞了他一大筆錢——你看你也成年了,就別在漢地做“龍種”了,出家去吐蕃,修習佛法吧……

少年時期的宋恭帝

於是趙㬎改法號“合尊”,去了藏地的薩迦寺為僧,據說日後精研佛法,成一代宗師,還出任過薩迦寺的主持。不過,他晚年因捲入教派之爭,受人排擠,從藏地出走,又去了甘州(今甘肅張掖市)駐紮。1323年,就是在此地,被元英宗賜死。

敲黑板,劃重點——“私生子”的梗,就出在這兒!

元末明初計程車人權衡,編寫過一部野史《庚申外史》,其中說道:

當年這位“合尊”老溼,在甘州山寺弘揚佛法,受到當地一位“趙王”的敬重。趙王爺可憐他孤苦伶仃,就賜給他一個回回美女。藏傳佛教薩迦派是可以娶妻生子的,這一來二去,回回女子就有了身孕,某月某日產下一子。剛好後來的元明宗,正受叔叔迫害,流亡至此,見帷帳現五色龍紋,知道這男孩兒非比尋常,就從合尊大師這裡求了來,收為自己的兒子。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一看那個什麼“五色龍紋”(原文中為“龍文五采氣”),就知道這又是漢高祖斬白蛇、賈寶玉握寶玉之類的“神蹟”,根本就是鍵盤俠腦補出來的。

不過,具體到求子這個情節,到底真實不真實呢?明朝人又有了新的發現……

04 皇宋第十六條飛龍

明太祖洪武年間,福建政和縣的餘應,又將《庚申外史》進行了二次創作,寫了一首長詩:

皇宋第十六飛龍,元朝降封瀛國公。

……

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帳聞笙鏞。

乞歸行宮養為嗣,皇考崩時年甫童。

……

這“皇宋第十六飛龍”,說的正是趙㬎,他是自960年大宋開國以來的第16位皇帝。

詩中不但保留了明宗求子的主線,還有板有眼地描述了宋恭帝如何被忽必烈賜婚元公主,又在朝堂上喝了醉酒,身上現出“龍爪”,因此被忽必烈猜忌,然後就是“公主夜泣沾酥胸”,來給他求情……等等一眾細節。

——這就連野史都算不上,簡直就是文藝創作了。

宋恭帝降元

然而高潮還沒有來。

明成祖永樂年間,江湖術士袁忠徹,曾官拜朝廷尚寶司少卿,大致就是皇帝身邊管玉璽和印章的機要秘書,晚年寫回憶錄,描述了自己和皇帝的一段對話——

話說永樂十年,朱棣觀看宋朝歷代皇帝像,對袁忠徹說,這宋代皇帝自宋太祖以下,都是胡羊鼻,看著長得跟咱們太醫似的;第二天又看元朝歷代皇帝像,皇帝又說,都是吃綿羊肉的,怎麼唯獨這元順帝,看著長得跟咱們太醫似的?

宋恭帝與元順帝比對

袁忠徹當時沒反應過來,後來查到洪武年間餘應的那首“皇宋第十六飛龍”長詩,才發出了感嘆,並記下了筆記,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

震驚!驚天隱秘終大白天下,黃金家族人倫慘劇情何以堪:元順帝竟是宋恭帝親生骨肉。

以上,就是元順帝所謂身世之謎的由來。

總結一下就是:

除了在《元史》中,元文宗和元順帝你來我往的打嘴仗,其餘所有記載,均不見於正史之中,而是歷經元順帝——明太祖——明成祖三朝,一路被不斷熱炒,細節也越來越充實。

那麼這個說法,到底可信不可信呢?

05 結論

至少有兩個破綻。

第一就是那位“趙王”。

看《元史·諸王表》,和宋恭帝趙㬎同時代的,確實有一位趙王:阿魯禿駙馬爺。只是他的封地在今天的內蒙中部一帶,為什麼要大老遠跑去甘肅拜佛?而且至少要停留一段時間,才能與合尊大師培養出“深情厚誼”,然後,再贈送他美女一枚。

元史

而這些情節在正史史料中,居然一個字也沒寫,不得不令人起疑。

再者說,元朝中期朝局混亂、政變頻仍,你一個宗王越界遠遊,遲遲不歸,又與前朝遜帝有如此深交,這趙王爺還真敢玩兒啊!

這不合常理。

第二就是時間。

按照《元史》中的記載,元明宗是延祐三年(1316年)途經河西走廊,流亡西域的。等到他萬里迢迢回中原來奪位,已經是1329年,此時宋恭帝早就入土多年了。

因此,元明宗和宋恭帝在甘州地區唯一的交集,只能發生在1316這一年。

影視作品中的元順帝形象

那就沒什麼可說的了,據《庚申外史》講,孩子是生出來才被抱走的,而元順帝1320年才出生,這四年間,他不會又逃回媽媽肚子裡冬眠了吧?

退一步說,假定那位回回美女是剛懷了宋恭帝的孩子,然後被元明宗要走的,那麼最晚也得在1317年把孩子生出來,不能一直懷到1320年吧?

至於所謂家傳的“胡羊鼻”,古時沒有照片,全憑畫師一支筆,像與不像,主要看觀眾的腦洞朝哪兒開。袁忠徹本就是術士出身,在他的筆記裡寫這一筆,更像是烘托永樂大帝“慧眼如炬”和自家的“聰明睿智”。

其實按現代的婚姻法,出了三代就不算近親,都可以結婚了;從遺傳學上講,出了五代,血緣關係幾乎可忽略不計。這趙匡胤和他的十六代孫,差不多就是隔壁老王的關係,哪裡還能這麼像呢?

2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盤點歷史上的五大復仇之戰,最短歷經80年,最長的用了1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