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楊成武(1914- 2004年),又名楊能俊,福建長汀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副總參謀長、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福州軍區司令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主要著作編為《楊成武軍事文選》。

楊成武身經百戰,為民族解放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智勇雙全,可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和平時期,他嚴格要求子女,嘔心瀝血培養子女成才,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才華為國奉獻。他深知革命精神的重要性,不忘革命遺產的傳承,注重培養子女的愛黨愛國之情,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深沉的家國情懷。

重視子女教育,讀書改變人生

楊成武出生於福建長汀,父母以種田為生。祖父去世得早,楊成武一家與伯父、叔父兩家共13口人,在年事已高的祖母維繫下,艱難度日。20世紀初期的中國,軍閥混戰,廣大農民受地主豪紳的剝削和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楊成武的父親沒有讀過書,一輩子靠種地謀生,在舊社會嚐盡了苦頭。為了改變家庭現狀,儘管連生存都很艱難,他還是立志要讓兒子讀書。為此,他利用空閒時間常年在造紙坊幹活,還賣掉了家裡幾乎所有值錢的東西,全家人省吃儉用,又東拼西借才湊夠兒子的學費。

最初在村裡念私塾時,楊成武主要學習《論語》 《孟子》《中庸》等傳統文化知識。之後,轉到上杭縣回龍鎮念教會小學,改學國文、算數等科目。小學畢業後,他考進長汀縣省立第七中學。當時正值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七中出現了不少思想先進分子,張赤男就是其中對楊成武影響最大的一位。

張赤男經常向楊成武等學生講馬克思、列寧,講北伐戰爭,向他們描繪了共產主義的遠大前景,對他們循循善誘,經常至深夜。

可以說,楊成武早年接受的教育,不僅使其獲得文化知識,為其日後工作奠定了基礎,併為我們留下了《楊成武回憶錄》《楊成武軍事文選》等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育,楊成武接受了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樹立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信念,確立了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沿著這個目標,他從一名普通的貧農子弟,成長為一名共和國高階將領,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楊家重視對子女文化教育的思想理念,還體現在楊成武對其子女的教育上。他曾對子女提出要求:必須學有專長,達到大專畢業以上。新中國成立後,不管平時工作多忙多累,楊成武總要抽出一些時間,教育子女,檢查督促他們學習。到了寒暑假,學校寄過來的成績單,他都要仔細過目,有進步了就表揚鼓勵,不足之處就認真嚴肅地批評、教育;同時還幫他們制定假期計劃,這些都很好地促進了孩子們的成長。

在楊成武和妻子的教育下,幾個孩子後來都成為祖國的棟樑,其中二女兒楊俊生,畢業於解放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96年晉升武警少將軍銜,是中國武警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長子楊東勝,考入清華大學工程化學專業,199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次子楊東明,畢業於北京航空工業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國防大學,199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7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 滑動檢視下一張圖片 >>

尊重子女,但不搞特殊化

新中國成立後楊成武將軍身居要職,但他並沒有憑此為子女謀取任何便利,反而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對子女要求更加嚴格。這一點對二女兒楊俊生的教育上體現得很明顯。

楊成武對楊俊生的教育可謂傾注了大量心血。當女兒高中畢業面臨報考大學和選專業時,一家人陷入了爭論。妻子認為自己和丈夫在部隊多年,大女兒也在部隊,希望二女兒選擇教師、醫生等相對輕鬆的工作,這樣對全家也是個照應。而楊俊生的大弟、堂弟等則主張她從軍,因為他們一直很崇拜楊成武。輪到做父親拍板的時候,楊成武卻認為孩子大了,可以自己做決定了,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還是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自己吧。楊俊生從小生活在戰爭年代,經歷炮火洗禮,又成長在軍人之家,耳濡目染父親的革命事蹟,這些使她決心獻身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最後選擇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位於哈爾濱,又稱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最高的軍事工程學府、除了日常的軍事課程外,還有不少軍事實踐類課程。僅是三個月的入校軍訓就讓很多男學生叫苦,更何況一個剛中學畢業的女孩子呢。起床、出操、整理內務、洗漱、開飯、軍訓......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程式都有極高的要求。一天天的緊張忙碌,累得楊俊生全身都散了架。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經常有夜間臨時行軍,勞累了一天,又要急行軍10公里,且要求一小時之內達到預定目標;再加上嚴格的佇列訓練、實彈射擊、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單兵技戰術訓練等,直壓得楊俊生喘不過氣來。楊俊生沒想到,自己的高幹子女身份,不僅沒有讓自己少受苦,反而覺得教官對自己比別人還嚴格得多。直到後來,她才知道,父家為了鍛鍊她,事先給學院領導打了招呼:“第一,對楊俊生不能有任何特殊,與工農子弟一樣;第二,在訓練和學習上,要求更要嚴格!”高要求出好成績。正是在這樣的“特殊”要求下,楊俊生在知識、技能等方面不斷取得進步。同時她也深深體會到了開學前父親所說“做事要紮實”的真正含義。這些都為她今後的成長乃至為國奉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愛國愛黨,傳承革命精神

楊成武很早便參加了紅軍,隨後入黨。此後,楊成武便為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而南征北戰,並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長期革命鬥爭,也鑄就了楊成武深沉的愛國愛黨赤子之心。這一點不僅貫穿在他70多年革命生涯中,也體現在他對子女的教育上。他常將劉少奇的“功勞歸於黨”和周恩來的“幸福來自毛主席”兩句話掛在嘴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大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做了主人,過上了好日子。楊成武卻時刻提醒子女,不要忘記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他一直教育孩子要聽黨的話,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多學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做一名有益於人民的人。他還經常跟孩子們講我黨領導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對子女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的教育。他帶領孩子重走晉察冀老區,培養他們對老區人民的熱情,讓他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子孫一起重吃窩窩頭、貼餅子和各種野菜,體驗艱苦生活,憶苦思甜。針對子女的教育,他首先要求“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好的道德品質”,還要“努力工作,多為人民做貢獻”,還說“職務只是黨給每個人為人民服務的崗位,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是可以用最大的努力為人民貢獻力量的”。

他的這些思想,對培養子女的愛國愛黨情感、服務祖國建設的意識影響很大。楊成武將軍的幾個子女,在選擇自己未來職業時,都是根據當時祖國最急需的方向來定的,他們自覺地將自己的成長和國家的時代建設緊緊聯絡在一起。如二女兒楊俊生選擇了導彈自動控制專業,從事尖端武器和武警裝備研究;長子楊東勝也在二炮從事裝備戰備研究;次子楊東明,則從事火箭發動機的相關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他們繼承父輩的革命精神,積極參與軍隊裝備改革事業,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

家風述評

楊成武將軍對子女的教育,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培養他們的愛國愛黨之情。他很重視子女的文化教育,這是他們立身社會的基礎,也是為國家做貢獻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他尊重子女的選擇,是因為他相信子女會以國家需要為重。他不允許子女搞特殊化,甚至比別人要求更嚴格,是希望孩子們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紮紮實實練就一身真本領,時刻準備接受國家的召喚……楊成武將軍為子女所做的這些,正是一個老革命家一心為黨為國的真實寫照,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的。

文章摘自《福建好家風》

(活力大同)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美國評出世界五大叛徒,中國僅一人上榜,至今受萬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