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年前,在風雨飄搖的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變法運動,史稱“戊戌變法”,又叫“百日維新”,還稱“康梁變法”。這是近代史上舊中國知識分子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一次變法維新運動。
一.起因: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成為了戰敗方。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的簽定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一群愛國的知識分子更是義憤填膺。在當年4月份的科舉考試中,康有為、梁啟超振臂一呼,1300餘名舉子盡皆響應,他們聯名向光緒皇帝上書,陳述利害。他們懇請政府拒絕中日和約、遷都抗戰、變法維新。歷史上又把此次行動稱為“公車上書”。
二.經過:舉子上書後得到了光緒帝的支援,變法維新活動於是如火如荼地展開,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到當年的9月21日結束,歷時整整100天。變法的推進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驚恐與憤怒。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清庭頑固派――“後黨”,同以光緒皇帝為代表的維新派――“帝黨”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與較量。
三.結局:百日維新運動在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的瘋狂鎮壓下,其結果是以變法的慘敗而告終。
1.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囚於瀛臺,使他喪失了執政權力。透過這種釜底抽薪的辦法,使康、梁等維新派人士失去了支援。
2.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大肆追捕變法的參與者。康有為逃往法國,梁啟超則東渡日本避難。其餘變法者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也逐漸失去了抗爭的鬥志。
3.1898年的9月21日,維新派人士譚嗣同、康廣仁(康有為胞弟)、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弟六人不幸被捕,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被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被害人林旭當時只有23歲,曾賦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侖”的譚嗣同也只有33歲。
四.意義:戊戌變法是我國近代史上知識分子為了救國圖存而進行的一次奮力抗爭,它對社會的進步和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總之,這場僅有一百天的變法維新運動,在我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和不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