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我國,身份地位最尊貴的要數皇帝,無論什麼事,只要碰上皇帝,就不能由自己做主了,若非遇上個明君,但是我國卻是有不少昏君,昏君往往給國家和歷史帶來的傷害更大,他們可以輕易地毀掉幾代人打下來的江山,把自己祖輩的心血拱手相讓,就例如典型的秦二世胡亥,整日除了花天酒地,無所事事,最後公子扶蘇也死了,於是秦帝國的江山就這樣沒了,而後是宋徽宗,他在藝術這方面確實十分有成就,可是作為皇帝卻沒有做好分內之事,把老百姓們置於何地?最後才導致出現”靖康之變“,北宋就此滅亡。其實在古時候,想要判斷一個皇帝是不是昏君,主要還是看他們是不是勤政,而且還需要經常加班,不是皇帝壓根不會堅持,不過在清朝,可就是個例外了。

自從清朝簡歷開始,一直到光緒結束,期間經過了十個皇帝,每個都很勤政,幾乎沒有出現過整日花天酒地的皇帝,不上朝的現象更是少見,在那樣的皇權時代,可以做到這個地步已經十分難得了,不過,或許已經有朋友開始感到疑惑了,是什麼讓這些皇帝個個都堅持勤政呢?最重要的就是清朝的皇族教育,清朝經過屬於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可是也很仰慕我國的漢族文化,在皇太極還處於關外時候,就總是讓人來到遼東,尋找一個名為龔正陸的人,讓這人來教許多皇子們唸書。

另外,皇太極還找人翻列了各種著名的史書,讓大臣們一起跟著學,因為他相信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鞏固統治,就算是入了關以後,他依舊非常重視教育,這也導致後來的清朝越來越重視皇族教育,也在這些長時間的磨練中已經形成了一套清朝教育的制度,在教育方面,對皇子們的要求十分嚴格,自從六歲,他們就需要每五更天起來準備上學,要知道我跟天放在現在就是凌晨3~5點,他們全年幾乎沒有什麼休息時間,同時他們的學習範圍也非常廣。

也因為清朝的這些教育制度,導致清朝的許多皇位繼承人都十分優秀,這對他們來說自然是非常有益的,但其實更主要的是,只有透過這樣高強度的教育,才會讓皇帝們在挑選下一個繼承人是擁有更好的選擇,畢竟從小就擁有堅強意志力的皇子在以後成大器的可能性更大,而且清朝也很善於吸收明朝失敗的經驗,他們認為明朝之所以在中後期衰落,都是因為皇帝們怠政的原因,如果想要避免那一種結局,自然要勤政,所以這些皇帝們幾乎每年都要處理各種國家大小事。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日本現代刀鍛造技藝的驚世之作?傳統制刀的不傳之秘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