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與越南的情況相似,作為冷戰的產物,南北分屬於美國、蘇聯兩大陣營,由於南北分裂格局的形成,在國際事務中無論哪一方有所行動,勢必會引起另一方的關注以及相對立的反應,在越南戰爭中反映的尤為突出。
1964年韓國以反共的名義決定出兵越南,這不能不引起朝鮮的警惕。作為應對舉措,朝鮮必然會無條件地選擇支援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戰線”。無論是韓國的安保外交政策還是朝鮮對於統一的渴望以及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都使60年代末的朝韓關係走向低谷,摩擦不斷。70年代初,美軍以及韓軍逐漸從越南撤兵,半島關係相應也出現了新的變化。
60年代的劍拔弩張朝鮮戰爭停戰後,朝韓間仍有不同程度的摩擦,北方有渴望統一的夙願,南方則需要引起美國重視,獲得各項援助。這祌摩擦在越南升級後表現得更為明顯,從而阻礙了朝鮮半島走向統一的程序。
戰爭初期朝鮮的對韓政策自1961年朴正熙上臺起,朝鮮便對其反共活動具有極強的警惕性。韓國出兵越南及韓美同盟關係緊密化後,朝鮮更是加速了“南朝鮮革命論”的實行。1964年2月25日,朝鮮召幵黨中央委員會第四屆第八次會議,金日成作了題為《目前南朝鮮的形勢和旨在祖國統一的黨的任務》的報告,認為應該在朝鮮、韓國、國際社會同時發動革命。朝鮮還試圖採取和北越相同的對南政策,在韓國建立像“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戰線”一樣的革命組織,“朝鮮在幕後予以理論上、軍事上、或財政上的支援,在決定性時期還想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直接介入”。
為了將統一戰線組織付諸實踐,1964年3月15日,韓國的共產主義者金鐘泰和崔永道秘密成立了統一革命黨建黨籌備委員會。此外為進一步取得國際社會的支援,金日成在1965年4月15日訪問印尼時發表題為《關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南朝鮮革命》的演講。1968年8月,韓國中央情報部宣佈逮捕了統一革命黨建黨籌備委員會人員。但是1969年8月,統一革命黨還是秘密建立起來。戰爭期間朝韓之間的激烈摩擦
隨著越南戰爭的擴大及韓國派兵的增多,朝鮮更加確定了越南戰爭可以分散美軍注意力使韓國出現更大的安保空白,從而為半島統一提供有利環境的觀點,因而不斷在軍事分界線附近挑起事端;另一方面,韓國為了得到美國更多的援助以及將美軍長期牢牢留在朝鮮半島,也在不斷的挑起與朝鮮的摩擦。
因此,60年代後半期在“軍事分界線”附近及其周邊地區南北武力衝突的次數劇增。據駐韓美軍司令部稱,在1967年1月間,朝鮮在非軍事區進行的挑釁活動次數是1966年的10倍。截止1967年10月,朝鮮在非軍事區進行的挑釁活動共達540次;在韓國境內,因朝鮮間諜發生的武裝衝突共達215次;蘇聯政府所掌握的情況是在1967年間非軍事區附件發生了829次武裝衝突,對此蘇聯政府也認為這是“朝鮮戰爭以後最大頻度的武裝衝突”。
為了抗衡朝鮮,韓國在越南戰爭期間不斷加強自己軍事實戰能力的同時,還向美國提出更多軍事援助的要求。對此,1966年3月美國向韓國遞交照會,承諾提供更多的軍事支援。美國對韓國的軍事援助始於朝鮮戰爭後,隨著韓國經濟的低迷以及美國陷入越南戰爭,軍援曾一度逐年減少,1965年僅為1.2億美元年以後,美國對其進行的軍事援助年均援助額則超過了1.77億美元。據稱,韓國參戰期間從美國共獲得的無償軍事援助資金高達12億美元。此外,美國還向韓國提供了直升機等反間諜裝備,並提高韓國警察的反滲透能力。
此間,朝鮮效仿越南遊擊戰進行了各種滲透活動並試圖開創遊擊根據地。金日成是游擊隊出身,深知開展游擊戰在朝鮮半島地形地貌中的有利性;此外,由於看到南越游擊戰使世界頭號強國大吃苦頭,金日成更加確定了游擊戰在統一朝鮮半島過程中的重要性,因而受到“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戰線”的鼓舞,金日成等朝鮮領導人積極謀劃在韓國組織和發動游擊戰。
1968年1月21日,朝鮮特殊部隊金鐘旭大尉等31人,秘密越過軍事分界線潛入韓國,試圖偷襲青瓦臺。但是最終歸於失敗,只有2人逃回;韓國軍民死傷68人。隨後的1月23日,朝鮮在元山灣近海捕獲美國海軍偵察艦艇“普韋布洛號”,南北衝突走向高潮。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思克認為“‘普韋布洛號’事件是朝鮮顯示與北越相互支援的一部分,也許是想讓我們從越南分散兵力。”
為了建立遊擊根據地,1968年11月,朝鮮派出一支100多名的武工隊滲透到東海岸的三陟郡和蔚珍郡,試圖建立活動據點。韓國組織大批軍警才消滅這股武裝力量,朝鮮的建立遊擊根據地的計劃失敗。
青瓦臺偷襲事件激怒了朴正熙。為了報復,他組建並訓練31人的特工小隊,但是特工人員不堪魔鬼式訓練舉行大暴動,刺殺金日成的計劃失敗。除此以外,朴正熙還公佈了組建250萬鄉土預備軍的計劃,以防範北方的再次滲透襲擊;並認為首爾市人口過密是安保上的重大缺憾,因而在首爾外沿設立綠化帶以保衛首都的安全。此外,“普韋布洛號”事件發生後,朴正熙希望對北方採取報復性的軍事行動,而美國卻以不能同時在越南和朝鮮半島開戰為由選擇談判,這使朴正熙十分不快併產生了不滿情緒。
戰爭餘波加重朝韓軍事化伴隨著越南戰爭的發展以及朝韓之間摩擦的激化,朝鮮與韓國政府越發向軍事化方向發展。朝鮮軍方強硬派人物得勢,一度出現了“左”傾傾向。金日成則藉助越南戰爭與朝美關係緊張之機確立了唯一思想體系。1966年10月,朝鮮召開勞動黨第二大,金日成更具體地提出四大軍事路線,並督促貫徹執行。
1967年6月朝鮮召開黨中央委員會會議,決定金日成的“主體思想”為唯一思想體系。朴正熙也利用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走向獨裁。軍部為中心的理論佔據了統治地位,軍事文化蔓延到社會各個角落,韓國國民雖然看到了獨裁政府的弊端,但是面對半島環境的緊張以及越南戰爭帶來的經濟發展,最終選擇了預設獨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1967—1968年的頻繁衝突,韓國開始對是否應該繼續對越南派兵產生質疑,而基於朝鮮特工偷襲青瓦臺以及“普韋布洛號”事件所產生的影響等因素,1968年美國第5次向韓國提出增派部隊時,韓國予以回絕。
1969年,南北衝突趨緩。據統計,1968年南北武裝衝突發生了629次,朝鮮被韓國擊斃321人;但是在1969年1一8月間衝突次數縮減為96起,朝鮮被擊斃44人。在出兵越南的整個60年代,朝鮮和韓國在統一問題上的立場相互對立,南北關係變得更加敵對,南北的緊張關係體現在各個方面。
70年代初朝鮮半島南北關係走向對話與緩和
60年代末,鉅額的經濟損失以及美軍的傷亡人數使美國政府逐漸認識到不可能實現其預定的目標,為了從越南脫身,美國選擇在亞洲實施戰略收縮政策並出臺尼克松主義,進而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東西方冷戰局面得以緩解。
1969年4月15日,朝鮮擊落了美軍海軍EC—121偵察機,但尼克松政府沒有采取任何實際的武力措施。面對朝鮮的挑釁,美國改變以往的軍事報復政策而採取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決,箇中緣由可想而知。同年7月25日尼克松發表了關島宣言,美國決定在逐步撤出越南軍隊的同時也要減少駐韓美軍,並勸告韓國要與朝鮮進行對話。1970年2月7月,美國正式向韓國通報將撤走一個師,第二年正式撤出了駐韓第七師團。
駐韓美軍的削減使朝鮮認為有望逼迫美國撤出全部駐軍,而此時的韓國在無力改變駐韓美軍減少的情況下又急需打探朝鮮的真實意圖。另外,美中關係的緩和也是使半島南北關係緩和下來的要素之一。雙方走向對話,南北關係開始緩和。1972年7月4日朝鮮和韓國簽署了《南北共同宣告》,半島南北關係呈現出表面上的鬆動。
然而對話不等於友好,以冷戰中東西方力量對比的相對均衡為基礎的緩和,在一定程度上是表面的和暫時性的。美國在越南的失敗,以及越南統一政府的成立都使金日成看到了統一朝鮮半島的希望。1975年4月末至5月初南越政權垮臺之時,金日成認為朝鮮停戰協定體制解體的國際條件正在形成,因而開始尋求中蘇的幫助。
1975年4月17日,金曰成訪問中國,與鄧小平進行了三次會談。他表示“如果在南朝鮮發生革命的話,我們…一定要積極幫助南朝鮮…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失去的是軍事分界線,得到的是祖國的統一。”並要求中國給予援助。然而,鄧小平指出“國際形勢變了…要用新的戰略概念來代替過時的、不符合現實的概念。”4月26日,中朝發表聯合宣告,但是金日成的請求實際上被回絕。朝鮮的另一個盟國蘇聯甚至拒絕了金日成的訪蘇要求。然而,金日成並沒有因為中蘇的反對放棄統一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