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將軍和粟裕將軍堪稱中國曆史上一對黃金搭檔,抗日戰爭時期,兩人就共同領導新四軍抗擊日寇和偽軍以及頑固派。當時粟裕將軍的軍事才能就已經震懾四方。
1940年7月8日,陳毅、粟裕率新四軍主力部隊北渡長江抵達蘇北。7月12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稱蘇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揮。當時的蘇北除日本侵略軍外,廣大敵後地區大都為國民黨所統治。江蘇省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素以反共著稱。他指揮的蘇北地區國民黨軍總兵力有16萬人,其中韓系8萬人,號稱10萬人,嫡系主力是第八十九和獨立第六旅。
這個韓司令打日本人是毫無成就,但是對內可是非常的積極,專打自己人。當時粟裕將軍決定在黃橋附近建立根據地,這個韓司令就坐不住了,他覺得自己的地盤受到了威脅。10月3日,韓德勤率軍26個團,總兵力3萬餘人,組成左中右三路向我根據地殺來。
中路為主力,以其嫡系部隊組成,獨立六旅為右翼,山高橋南下,攻黃橋北面,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親率一一七師大部及軍部直屬隊、炮兵居中,攻黃橋東北。右路是"二李一陳",總兵力1.2萬人,掩護中路軍。左路由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共5個保安旅的大部組成,攻擊黃橋東南地區,牽制新四軍防禦兵力。
這個陣勢可是夠嚇人的,大軍壓境,陳毅、粟裕在江北掌握的部隊總共只有7000人,而戰鬥部隊不足5000人,與韓德勤任何一路相比都不具有任何優勢。以往作戰中,新四軍在戰略上是以少勝多,在戰役、戰鬥上都是以多勝少。當前的形勢要求不僅在戰略上,而且在戰役、戰鬥都要以少勝多,還必須打殲滅戰。粟裕針對敵情、民情和軍情,反覆權衡,決定以黃橋為軸心,誘敵深入,各個擊破,首戰欲殲韓德勤主力翁達部,以四分之三兵力突擊,四分之一兵力守住黃橋。
粟裕之所以這樣做有兩個原因:1.這樣的部署可以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做到集中最多兵力,2.敵人一定想不到我軍居然敢直接進攻他們的主力,這樣既是奇招也是險招,關鍵在於守衛黃橋能否成功。整場戰鬥在陳毅的全面領導和粟裕的巧妙佈局下,10月4日戰鬥打響,當時韓德勤的33師發動進攻,一度突入東門,但是被我軍層層阻擊,八路軍第一縱隊也乘勢來援,直接擊破了李守維的主力一一七師,擊斃了李守維,中路軍潰敗。
我新四軍僅僅用了兩天就擊破敵人,取得黃橋戰役的勝利,殲敵1.1萬多人,實現了"新四軍和八路軍的會合,使蘇北的根據地與華北的根據地連成一片。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也讓所有的頑固內戰分子偃旗息鼓,加速了抗戰勝利。
-
1 #
-
2 #
勇冠三軍,精於謀劃。大將之首,常勝將軍。
-
3 #
黃橋決戰入經典戰例。
-
4 #
論作戰,粟大將元帥前列。
-
5 #
老前輩萬歲萬歲萬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萬
-
6 #
蔣介石家天下,不敗才怪!
-
7 #
狠狠打那些對日慫對國人就牛的國民黨反動派!
-
8 #
最後一句沒問題?應該是解放戰爭吧
-
9 #
軍中奇材、最善打神仙仗!
-
10 #
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告訴我們不要和戰神為敵。
從黃橋決戰開始,粟裕正式開啟了開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