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處較為特殊的宮殿——鹹福宮,鹹福宮是西六宮最北側的一座宮院,位於長春宮的北面。在明代鹹福宮也是供普通嬪妃居住的場所,但到了清代,情況就發生了一些變化,成了皇帝經常停留的地方。

當然鹹福宮與後宮中的其他宮殿一樣,原則上是后妃居住的宮殿。每到年節時分,會在西壁上懸掛《婕妤當熊圖》,東壁上懸掛乾隆皇帝撰寫的、大臣汪由敦敬書的《婕妤當熊贊》。

這幅宮訓圖,畫的是西漢元帝時馮婕妤在危險關頭護衛皇帝的故事:一次馮婕妤跟隨皇帝來到御苑遊玩,突然御苑獸圈中的一頭熊爬出了獸欄,向皇帝一行走來。隨同的嬪妃都嚇得四散逃離,只有馮婕妤一人挺身擋在皇帝身前,護衛皇帝,等待侍衛人員趕來救險。事後漢元帝更加敬重馮婕妤。

鹹福宮的後殿,曾經是乾隆皇帝專心研究藝術和宗教的地方。他在古琴面前,“每一靜對,穆然神移,不待撫絃動掭始知至德之和平也”。當時的鹹福宮庭院中還栽種了蓮藕,乾隆皇帝就對著眼前的別緻的景色撫琴,任思緒和景緻融為一體。

嘉慶四年(1799)一月,太上皇乾隆皇帝病故,嘉慶皇帝先是將上書房作為倚廬(古人為父母守喪時居住的簡陋棚屋),二十天後移到了鹹福宮,繼續為父皇治喪。鹹福宮按嘉慶皇帝的要求,不設床,只鋪白氈和燈草褥。喪事滿月以後,再行設床。

嘉慶皇帝在為父皇治喪後期遷到鹹福宮,是為了推遲入主養心殿的時間,鹹福宮也就成了倚廬過渡性的寢宮。在鹹福宮居住的十個月間,嘉慶皇帝在這裡主持政務,接見軍機大臣。在鹹福宮主政時,嘉慶皇帝寫下了一副對聯:“一日萬機,鹹熙功有作;群黎百姓,福錫德無疆。”嘉慶皇帝的親政生涯就是從鹹福宮開始的。直至該年十月,嘉慶皇帝才從鹹福宮遷入養心殿。

嘉慶皇帝駕崩後,道光皇帝及咸豐皇帝也都曾在此守制,默唸祖宗世代持守的基業和意志。為此,咸豐皇帝將鹹福宮的後殿命名為“同道堂”。在眾皇帝當中,咸豐皇帝在鹹福宮留下的印記最多,尤其是同道堂,咸豐十年(1860)八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前夕,咸豐皇帝還曾在同道堂居住。

關於同道堂,還有一個傳聞,也是關於咸豐皇帝的。據說咸豐皇帝的懿嬪那拉氏(即後來的慈禧太后)也曾在此居住過,據慈禧晚年服侍她的宦官透露,當年的懿嬪在咸豐五年犯下了一件過失,被咸豐皇帝勒令移居鹹福宮後殿同道堂,以此作為對他的薄懲。咸豐六年(1856)三月,就是在同道堂裡,懿嬪生下了皇子載淳。這是咸豐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後來也是唯一一位成活的兒子。生子之後,懿嬪很快升為貴妃,遷回了儲秀宮。

慈禧在鹹福宮生下載淳的說法,很少有人知道,人們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慈禧生載淳于儲秀宮,《清史稿》也支援這一說法。慈禧本人當然堅持儲秀宮生子之說,她是不會張揚自己當年在鹹福宮省愆之事的,為此修改一些歷史細節,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從慈禧後來的某些做法上可以看出,“同道堂”三個字對她極為重要:咸豐皇帝賜給慈禧兩件印章,其一就是“同道堂”之印,慈禧在同治年間,最愛鈐用這一印章。說明慈禧對同道堂有著太深的感念,其中有緬懷,也有得意。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郾城謝氏尋蹤之二:謝景光詩書教子,謝三顧官拜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