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顧誠《南明史》

第六章 清廷統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政策

第三節 強迫漢民剃頭改用滿族衣制

對待平民:

順治四年,滸墅關民丁泉“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被處斬;

順治四年,陝西紫陽縣地處偏僻,清軍規定,一寨凡是有十名男子,就要上繳頭髮三十兩以供檢驗,否則便對該地進行剿滅;

順治五年,黃州府廣濟縣村民胡俊唉,因生病臥床,沒有來得及剃髮,被處斬;

對待漢族官僚:

順治二年,孔子六十二代孫孔聞謤,上書希望清廷能看在孔子老人家的面子上,保留孔家先世蓄髮和衣冠的傳統,清廷回覆:“已犯不赦之條,姑念聖裔免死”,孔聞謤被革去官職,永不敘用。

順治十一年,內院大學士陳名夏被人彈劾,因為他曾說了這句話:“只須留頭髮、復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因為這句話堂堂的大學士被順治皇帝“從寬”處以“絞刑”(用繩子吊死,可以保留全屍,所以算從寬吧)。

顧誠先生對於清統治者剃髮易服的評價:

中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漢族本身也是由多種民族融合而成的。漢族人士可以當皇帝,少數民族人士當然也可以君臨天下。無論是哪一個民族為主體建立的中央政權都決不應該強行改變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這是一個起碼的立國原則。多爾袞等滿洲貴族陶醉於眼前的勝利當中,自以為可以為所欲為了。他所說的“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異”,完全是強辭奪理,一派胡言。他自己的祖輩和父親努爾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國的臣屬,以接受明朝廷的封號、官職、敕書為榮;明朝的漢族皇帝從來沒有強迫女真族蓄髮戴網巾,遵從漢制,難道不是鐵一般的事實嗎?清廷統治者把不肯放棄本民族長期形成的束髮、服制等風俗習慣的漢族官紳百姓視為“逆命之寇”,一律處斬,這種兇殘暴行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

明清之際,中國仍處於封建性農業社會,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和相當一部分官紳地主居住於鄉村,他們同朝廷、官府的關係主要表現在照章輸賦服役,一輩子沒有進過城的農民多得很,中央朝廷的更迭對他們來說是天高皇帝遠。只要不被朝廷、官府逼急了,就是所謂“承平之世”。一旦嚴令剃頭,“朝廷”的威嚴直接加到自己的腦袋上,其後果可想而知。剃髮令一下,不僅原先準備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轍,連已經歸附的州縣百姓也紛紛揭竿而起,樹幟反清。滿洲貴族以“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野蠻手段強迫漢族百姓改變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記述在史籍中多如牛毛,由此引起的反抗以至於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幾乎遍及全國。許多地方的抗清鬥爭不始於清廷接管之時,而起於剃髮令頒佈之日。江陰人民壯烈的據城抗清就是在清朝委派的知縣宣佈剃髮之後,相率“拜且哭曰:頭可斷,發不可剃”的情況下爆發的。

中國有以史為鑑的優良傳統。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無論哪一個民族、哪一個社會集團當權,都必須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違反了這一原則肯定要引發社會的大動盪。清初滿洲貴族的倒行逆施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一個沉痛的教訓。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只有誅九族,為何方孝孺卻被誅十族?多出的一族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