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近日,日本有網站引用了日本學者的研究,羅列了日本和中國在古代軍事、經濟、教育、技術等方面的一系列差距。其中有些內容,是很出人意外的。

筆者對這個內容非常感興趣,進行了一些翻譯整理,刪減了少量吐槽文字,選擇了其中最典型的十條內容和一個番外篇,內容如下:

第一,馬車(軍事、交通)

中國:公元前17世紀的夏商之際,就出現了馬車。

日本:到江戶時代(17世紀開始)仍然沒有馬車,只有牛車。(筆者備註:原因主要是日本缺大型馬種,日本小馬無力拉車。)

第二,紙幣(經濟)

中國:在10世紀就出現了最早的流通紙幣

日本:江戶時代仍然沒有紙幣,甚至長期拿中國錢幣作為主要流通貨幣。(筆者備註: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日本雖然自己也鑄錢,但以中國唐宋明清的銅錢作為流通主力)

第三,貨幣稅(經濟)

中國:在西漢時期就開始用貨幣徵稅。

日本:直到江戶後期,仍然以大米為徵稅手段。(筆者備註:日本戰國後期在少數城市出現過貨幣稅,但到了明治時期才普及到全社會。)

第四,官吏選拔制度(教育、行政)

中國:從隋唐時期開始了科舉考試,能夠不分等級選拔人才。

日本:整個江戶時代都仍然靠門第出身來挑選官員,血緣比什麼都重要。(筆者備註:明治時期才開始真正的考試選拔官員制度。)

第五,運河(經濟、交通)

中國:隋朝時期開通了2500公里的大運河。(筆者備註:中國最早運河出現於春秋吳國,戰國和漢朝也都大量修建運河,動輒都是上百公里以上)。

日本:最早在江戶時期(1611年),名古屋地方建造了7.2公里的小運河,就已經載入史冊。

第六,通行語言和文字(教育)

中國:從公元前3世紀的秦朝開始普及統一的語言和文字。(筆者備註:商周時期,文字其實也是相對統一的,只是後來又出現分化。)

日本:日本在江戶時代前,通行文字是漢字。

第七,稻作遺蹟(經濟)

中國:最早的稻作遺蹟出現於近一萬年前。

日本:最早出現在3000年前。

第八,石拱結構(技術)

中國:在公元前就出現於城門等地方,隨後又有了石拱橋等各種建築。(筆者備註:大量漢墓裡都能發現拱頂結構,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

日本:在江戶時代終於出現了這種結構,石拱橋被稱為“眼睛橋”,當時的日本人感到十分稀奇。

第九,貴族制度(行政)

中國:到了宋朝(10世紀),傳統貴族制度就基本崩潰。(筆者備註:明清兩代其實也保留世襲爵位,但這些貴族的權利地位並不像外國那麼誇張。)

日本:直到現在還有穩定的貴族體系,從天皇、五攝家和世襲爵位,乃至世襲的和尚。

第十,珍珠養殖(技術)

中國:1167年《文昌雜錄》就出現了珍珠養殖的記載。

日本:1893年,向全世界宣佈養殖了世界第一顆人工養殖珍珠,但技術卻是從英國學來的。

番外篇:首都(行政)

中國:歷代首都有洛陽、長安、開封、北京、南京等等大型都市。

日本: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都以京都被稱為“小洛陽”而自豪,去一次京都被稱為“上洛”。

筆者引用這些日本人的文字,並不是單純吹捧本國古代如何先進。我想指出的是,我們平時感覺習以為常的一些普通事物,比如馬車和運河,其實都蘊含了千百年文明發展的沉澱。這些普通東西,放在其他國家的近代時期,很可能都是稀罕事物。反過來也有類似情況,中國在近些年才普及的一些東西,很可能在西方或日本都應用了很久了。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這些權臣的最初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