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大秦,開啟了封建王朝之後,中原大地上,朝代數次更迭。天下大勢,分分合合之中,湧現出不少的英主名臣,也有數不盡的庸主奸臣。
在眾多的君主當中,有頗具代表性的四位君主,分別為李世民、趙匡胤、劉邦、朱元璋。這四個人在中國歷史上,呼聲頗高,褒貶不一。
在對待功臣的態度上面,可以大概分為兩組,李世民與趙匡胤可以善待功臣,而劉邦與朱元璋為何卻要濫殺功臣?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然後李淵退位,安心地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一度還添丁進口,樂得自在。而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那群猛臣良將,則大都有一個很好的歸宿。
一直到李世民去世,他也沒有肆意屠戮功臣。不但如此,還弄了塊24功臣的榮譽牆,將這些為大唐有功的人,全都貼了上去,供萬民敬仰。
不單單給了大將們實惠,還給了他們榮譽。可以算得上是君臣關係最和諧的皇帝了。
趙匡胤則稍微差點,他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取得政權之後,對於那些當年陪著他打天下的兄弟們,也算是不錯。
僅僅是將他們的兵權收回,一個個的倒是都得以安享晚年。不但如此,對於柴榮的子孫們,趙匡胤也妥善安排,堪稱最暖的皇帝。
劉邦與朱元璋放到一起說吧,他們做事就比較過分一點了。當年陪著劉邦共同打天下的異姓王,一個個都以謀反之名被他處理得差不多了。當然,這也不能怪劉邦,就拿韓信來說,如果劉邦不果斷出手,或許他還真就謀反了。
即便是劉邦不太仗義,但畢竟還是讓一大波的功臣得以善終了。
朱元璋在處理這些事方面,便顯得有點狠了。除了湯和之外,當年陪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那批淮西勳貴們,幾乎就被收拾完了。
李善長跟隨者朱元璋,好歹兢兢業業那麼多年,可朱元璋還是沒有放過行將就木的李善長。藍玉、馮勝等人,哪個不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朱元璋處理起來,一點情面都不留。
要說殺害功臣力度最大的,在整個封建歷史中,朱元璋當列前茅。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朱元璋與劉邦咋就不能用溫柔點的手段對待這些功臣。
愚以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方式不同李世民與趙匡胤出身要比劉邦與朱元璋強得多,李世民妥妥的關隴世家子弟,趙匡胤也出身低階軍官之家。
因此,李世民與趙匡胤是帶領這群手下的弟兄爭奪天下。他們之間的上下級關係,從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明確了。即便是在奪得天下之後,也沒人敢質疑二人的地位。
而且在古代社會,是注重出身與血統的,二人的出身正,血統純,本事大,謀略足,兄弟們服氣。
劉邦與朱元璋呢?是和兄弟們一起打天下。他們從出身,到能力,並不比其他人好多少。劉邦是個亭長,而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
湯和等人也僅僅是因為年齡關係,稱一聲大哥。朱元璋能取得天下,全都是仰仗這群兄弟們同仇敵愾,用命拼來的。
要說朱元璋真正打了幾場硬仗,還真就說不出來。因此淮西將領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大明的江山是咱兄弟給打下來的。”
這句話就是朱元璋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別人越說,他越不踏實。他越自卑,就越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對比來看,李世民與趙匡胤的格局與自信心要比劉邦和朱元璋高得多。
李世民與趙匡胤,更加愛惜自己的羽毛李世民與趙匡胤都是“搶”來的皇位,一個是在自己老爹的手裡搶來的,另一個是在自己上司手裡搶來的。
如果再殺害功臣,那必然將會遺臭萬年。當皇帝的都怕在歷史上留下惡名,要不然魏徵能靠著懟李世民出名?
朱元璋與劉邦則不一樣了,他們白手起家,出身雖然差,但皇位的來路正。符合了時代的潮流,因此做起事來,更任性一些。
皇帝本不就這樣,不爽了就要殺你。
格局與觀念的差距雖然都當上了皇帝,但布衣皇帝與世家子弟是有區別的。世家子弟從出生開始,便開始接受最高等的教育,他們從思維方式上比泥腿子出身的這哥倆強得多。
泥腿子出身的朱、劉二人,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更簡單粗暴一些,動不動就是殺。這也是他們之間的區別,因為維護屬下關係,並不是一時之事。
而他們自身能力與水平,也在那放著,他們自己也沒有安全感,越沒有安全感,就越容易做出點出格的事情。
後記這僅僅是列舉了其中的幾點區別,相信,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至於其中緣由,還需要各位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