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三國後期,在抵禦西蜀丞相諸葛亮、大將軍姜維的進攻中,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父子逐漸掌握了魏國大權。公元249年,魏國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誅殺大將軍曹爽及其黨羽,徹底掌握了朝廷大權。公元263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懿之子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伐蜀,姜維兵敗自刎而死,蜀主劉禪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蜀國滅亡。公元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掉魏主曹奐,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公元280年,司馬炎派遣大軍渡長江滅掉孫吳政權。至此,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百年時間的分裂局面,全國歸於統一。可是,從公元280年統一全國到公元316年,西晉只存在了36年,是一個短命王朝。那西晉王朝為什麼很快滅亡了呢?

首先是實行的分封制削弱了中央集權。

曹魏末期,朝政由司馬氏父子掌控,最終被代替。晉武帝司馬炎認為這是由於沒有宗室諸王強有力的拱衛和支援,致使皇權陷入孤立而亡。因此,司馬炎從稱帝開始,就大封司馬氏諸王,將他們派往各地鎮守,一旦朝中有變故,諸王即可迅速“進京勤王”。西晉政權共封了27個司馬氏子弟為王,如:楚王、成都王、東海王、河間王,等等。諸王在各自的封地權力很大,既可以自選文武官員,又可統率軍隊。這樣宗室諸王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集團,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為“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其次是朝政日益腐敗。

晉武帝即位初期,勵精圖治,還有所作為,一度出現了“泰康盛世”。但隨著全國統一,武帝開始不理朝政,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武帝為充實後宮,竟下詔“禁天下嫁娶”。公開賣官鬻爵,得錢全部入私囊。大臣劉毅當面指斥武帝還不如東漢桓、靈二帝。因為漢桓帝、漢靈帝把賣官的錢入了官府。最高統治階級如此奢侈,下面的王公貴族和各級官員就“上行下效”。最有名的就是荊州刺史石崇和外戚王愷。兩人的鬥富讓人瞠目結舌。王愷以糖代水洗鍋,石崇就把蠟燭當木柴燒。王愷外出用紫絲布作40里長的夾道步障,石崇就作長達50里長的錦步帳,最後王愷認輸。當時,朝中有大臣指出,“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再次是“八王之亂”嚴重消耗了國力。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惠帝精神不正常,是一個白痴。本來武帝也不想讓他繼位,但考慮一是不能違背封建社會“嫡長子”繼承製,否則可能引起內亂;二是雖然兒子愚拙,但孫子聰明伶俐,他很喜歡,想以後孫子能繼承皇位,所以就讓司馬衷繼位。鑑於太子的智力狀況,武帝臨死前,下詔由外戚楊駿輔政。

可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司馬昭心腹賈充之女)野心勃勃,權力慾極大。賈南風不甘心楊駿專擅朝政,決定除掉楊駿。公元291年,賈后矯詔密令都督荊州軍事的楚王司馬瑋入京城,統帥禁軍誅殺楊駿。楊駿死後,朝臣推舉汝南王司馬亮和太保衛瓘輔政(這個衛瓘就是三國後期除掉鄧艾、鍾會的那個人)。接著,賈后又指使司馬瑋殺掉司馬亮和衛瓘,然後否認自己曾下密詔,以“擅殺”大臣的罪名處死了司馬瑋。賈后遂“專制天下”。諸王對賈后獨攬朝政極為不滿,紛紛帶兵進城,一場更大規模的混戰開始。“八王之亂”前後16年,幾乎佔西晉王朝的近一半時間,造成數十萬人死亡,上百萬人流徙。僅三王討伐司馬倫,即有近10萬人喪生。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遭到嚴重破壞,洛陽一帶米價飛漲到一石萬錢。

最後是腐朽的門閥統治。

司馬氏是靠世家大族的支援奪取曹魏政權的。西晉建立後,進一步了強化門閥統治。門閥政治以家族為基礎,以門第為標準,在社會上和政治上形成了地主階級中特殊的階層。西晉初年形成的“賈裴王,亂紀綱;裴王賈,濟天下”的歌謠,形象地說明了賈充、裴秀、王沈等世家大族在西晉王朝建立過程中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自曹魏實行九品中正制以來,在品評世人時,以家世門第為主要標準,不看才能和學識,使這項選舉制度變為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工具,到西晉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除以上原因外,西晉統治者對遷入內地的匈奴、羯族、羌族、氐族、鮮卑族等少數民族實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少數民族對統治階級的“怨恨之心,毒於骨髓”。

在西晉王朝陷於相互殘殺的混亂境地,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山西離石建立漢國政權,開始起兵反晉。公元311年,漢國大將石勒(歷史上唯一一個由奴隸成為皇帝的人)率騎兵將晉軍將士和王公貴族10餘萬人全部殺死。接著,石勒、王彌和劉淵之子劉聰聯兵攻入西晉都城洛陽,俘虜晉懷帝,殺死百官士民3萬餘人,史稱“永嘉之亂”。公元316年,漢國皇帝劉聰族弟、漢國大將劉曜攻破長安,西晉最後滅亡。

1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民國悍匪楊大山:作惡多端危害百姓,建國後憑藉山洞消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