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引言

秦始皇和漢武帝算一個方向,商紂王和隋煬帝也可以算一個方向。商紂王和隋煬帝被現在少數人吹捧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有些人不願意細讀歷史,又喜歡故作驚人之語。這種危害是相對比較輕的。讀三國的很多也吹趙雲,雖然沒有那麼離譜,實際上都是可以理解的。而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興起,則是有很大的歷史原因的。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歷史上的評價都沾有一個"暴"。意思是這兩個皇帝過度使用武力,對民眾的生活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在比較太平的王朝裡,秦始皇和漢武帝當然要被當做不好的象徵,上到皇帝下到黎明都要警醒。但是在某些極度渴望戰功,渴望國家統一的王朝裡,這兩個皇帝又成了偶像了。

其次,秦始皇確實如此,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確實太苦了,也沒有享受到他們辛苦建造的便利,對他們來說秦始皇就是暴君,這點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不是秦朝人,我們沒有受到一點秦朝百姓的苦難,但是我們卻享受著秦朝的部分設施、制度,甚至是影響力,對於我們而言他就是古代帝王中排名第一,是一位偉大的皇帝。最簡單的道理,因誰獲益就替誰說話,我要是因為秦始皇遭受苦難的秦朝人,我肯定罵死他,但既然我活在現代社會,還一定程度上受他遺澤,那我自然對他的評價會更傾向於積極的一面。

再者,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漢武帝。漢朝皇帝從劉邦開始,就以秦二代而亡當做例子,時刻關注百姓的生計,講究與民休息。只等漢武帝繼位,這才改變了風格積極進取,主動出擊。不過總得來說,歷史上對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評價都不是很高,尤其在正統的儒家學者眼中,這個兩個皇帝都不是特別好的例子。在開疆拓土方面,元、明、清各有成就,自然也不必學什麼秦皇漢武。

因為現代是博眼球的時代,而一些反傳統的言論有利於博眼球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其次,傳統史學界裡一些名聲不好的皇帝,多為改革者,在當時的語境下其言起行過於超前,因此在歷史上留下惡名。而如今時移勢易正是一個飛速變革的年代,這樣的年代裡,曾經銳意改革的君王自然更容易獲得現代人的認同。因此才會有這麼多為古代君王翻案的人這是原因之二。其三不能展開了說,四個字借古諷今。公正的說,像紂王,本身是因為觸及到奴隸主的利益,而被內外勢力聯合打敗。紂王統治前期精明強幹,可是後期昏庸,聯想到西周時還沒有大改史書的習慣,所以紂王的昏庸是可信的。

秦始皇古代帝王中排名第一,何來名聲不好?殘暴嗎?那是秦的立國之本,換誰上都一個樣,畢竟是法家治國,可是秦始皇是古代帝王中排名第一是歷朝歷代都公認的。為什麼不被後世認可,我覺得是儒家作梗,畢竟秦朝是法家治國。至於隋煬帝,楊廣當太子的時候十分精明強幹,當了皇帝確實有點不靠譜,但眾所周知,李家開了大改史書的壞風氣。隋煬帝就是古代版大進步扯大了,京杭大運河可是利在千秋。商紂王是被周朝給黑的,本人猜測夏的歷史估計是被商完全銷燬了,考古不出一點痕跡,變成傳說。只是古代資訊不發達,統治者為了控制人民把不利的歷史給抹殺了。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追求客觀真理,加上考古學的佐證,很多歷史真面目撥雲見日,這樣挺好的,讓我們更有民族自信。隋文帝也是一代明君,隋煬帝也沒有那麼差,可是在唐朝史官的筆下就成了十惡不赦的昏君,是非曲直,我們今人也沒法評說,可是我相信歷史上的隋煬帝絕對沒有那麼不堪!至於現在為什麼給他們“翻案”,我想一是現在人們看得多了,變聰明瞭,覺得史書上說得也不準,翻案也成了常態,像曹操就是典型例子。二來他們本身也確實有治國才能,為後世留下了寶貴遺產。三來,就是現在的我們不喜歡那種完美無缺的明君了,反而對這種複雜的君王感興趣,而且君王本來就是複雜的。至於商紂,這塊我不得不說一些不那麼正統的東西了。

周的幾位初代統治者可以被理解為是儒家的“聖王”,而儒家史學之下,商代是一個天生不受待見的形象。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歷史範圍內,夏商周三朝應該被理解為華夏民族的核心部落和民族認同形成之後向外的融合和擴張階段,而商周之交,是西方部落兼併中原部落——儒家的投降史可能是後世才開始,但粉飾征服者的傳統很可能是一種既有的習慣。文王武王的賢明和紂的昏暴更多地是一種春秋筆法之下為了對立而對立的狀態,甚至於商紂的故事無比接近夏桀。這是一個根本沒法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麼的時代,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華民族在其形成的過程中,有一些不光彩的部分被人為修改了,這遠遠誕生於致力公正的史家們出現之前。

現代人可以受到大統一和水利工程所帶來的,國家富強、貨運方便所帶來的諸多好處。卻大都不會想到,如果自己生活在商、秦、隋被挖心、被抓去修長城、挖運河會有多慘。即使想到自己生活在商、秦、隋,將自己代入的也是廟堂之上的高官會怎麼做,所以歷史總是在不斷地重演。

參考資料:

《史記》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民國美女婚前同居,得知男友雙目失明,用香味令男友甘願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