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號在歷史上可謂是極為重要,作為一個王朝的名字,國號的命名可謂是建國開元的頭等大事,在現有的歷史記載中,中國古代少說也有幾十個國號,其中有很多國號被用了很多次,比如說“漢”,劉邦與劉秀一脈相承,但仍區分為西漢和東漢,後來五代十國還有後漢、南漢、北漢,元末還有個陳漢。
這些國號彰顯了古代皇帝稱帝建國在選定國號時的一些思考和想法,甚至還包含著對國家的期冀和王朝興盛的願望。
夏商周秦漢,還有周代分封的那些封國中的秦晉齊楚燕等都是三國及三國之後帝王建國選擇國號的依據,在這些國號中,除了商和戰國七雄之一的韓沒有被後世再選為國號外,一些知名的國號都再次成為國家之號。但是從元朝開始,三個統一王朝的國號似乎就不遵循這條規律了,畢竟元明清三朝的國號都是前無古人的。
演員蘇有朋飾演的張無忌
其中,明朝的國號因為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的演繹而被不少人認為因為朱元璋本是明教成員,朱元璋借明教之勢奪取天下,所以定國號為大明,歷史真的如此嗎?非也。但不得不說,大明這個國號或許也不是朱元璋所傾心的國號。
朱元璋以農民起義起家,後來迎娶了郭子興的義女馬氏,佔據著東南這塊寶地,他的勢力越來越大,先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又自立為吳王,隨著陳友諒、張士誠等主要對手被消滅,朱元璋的實力已經雄視天下,吳二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建國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
在朱元璋稱帝建國前,歷朝選定國號大致可以分為五種:
夏商周時期象徵權力的鼎
以族為名。夏商周三代原本都是部族的名字,隨著部族的成功,他們的族名演進為國家的名字。黃門侍郎崔宏曰:“昔商人不常厥居,故兩稱殷、商,代雖舊邦,其命維新,登國之初,已更曰魏。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國也,宜稱魏如故。”從之。—《資治通鑑》
君臣商議。北魏的國姓拓跋氏與代國一脈相承,但道武帝在重建國家時採納了崔宏的建議,選取了“魏”為國號,理由是高階、大氣、上檔次。以封為名。秦朝的國號來自於秦國,秦國乃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隨著秦國一統天下,秦成為了一個統一大帝國的國號;其後的漢帝國的國號來自於項羽分封時封劉邦為漢王;魏、晉、宋、齊、梁、陳、隋、唐等,他們的國號都來自於前朝的敕封。演員週一圍飾演的豫章王(原型劉裕)
以地為名。這個地一般指的是家鄉或者龍興之地,古代帝王對這兩處地方都是十分重視的,比如劉裕雖然是劉邦之弟劉交的後代,但他以家鄉彭城為宋國故地,故而以宋為號;趙匡胤奪權時,以自己曾任歸德節度使(治所宋州),此地為龍興之地,故而定國號為宋。追溯祖先。認祖宗這種事古代是常有的,後漢的劉知遠、南漢的劉龑都說自己是劉邦的後代,故定國號為漢;南唐先主李昪雖本姓李,但認徐溫為父,改姓為徐,後來稱帝建齊,不久又恢復本姓,認李唐宗室為祖先,故改國號為唐。歷史上這種認祖宗的事還是不少的。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元史•世祖本紀》
元世祖忽必烈畫像
總而言之,歷史上國號的確定基本上是在一個主線之下,綜合多種因素而最終確定的。但到了忽必烈時期,他一改之前追祖溯宗或者生搬硬套的定國號之法,也不想像北魏道武帝那樣選一個已有的“神州上國”為號,在劉秉忠等人的建議下,忽必烈決定建國號“大元”。
國號上加大字,始於元,及明因之,以別於小明王也。其言大漢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國尊稱之詞,近見新安刻《歷祚考》一書,於漢唐宋及司馬晉皆加大字,失其初矣。—朱國禎《湧幢小品》
在明代內閣首輔朱國禎所作的《湧幢小品》中講述道,從元朝開始,國號都會加上一個“大”字,到朱元璋建國時,依舊遵循了這條成例,當然後來的李自成、皇太極在建立新政權時也如此而為之。“大”字很好解釋,那麼“明”又如何解釋呢?
現代還原的朱元璋畫像
首先,明教在歷史的確存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確實在元末的農民起義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朱元璋掛靠的東家韓林兒號稱“小明王”,確乎與明教的“明王出世”有關係,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朱元璋曾經是明教教徒,他的發家軌跡在史書中記載比較清楚,這一點應該是金庸先生所撰寫的小說的演繹。更何況明太祖在選定國號時,最初選擇的並不是“大明”。
明祖將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續文獻通考》
在《續文獻通考》中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國號時想要定國號為“大中”,這個國號聽起來相當霸氣,也正合了《諭中原檄》中“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但是這個國號最終沒有被朱元璋使用,他在祈天后決定了用“大明”為國號,如此神秘的包裝其實是皇帝為了顯示自己是君權神授,這在古代可謂屢見不鮮。
對於朱元璋來說,“大明”這個國號確實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安撫舊臣。朱元璋的創業隊伍中有不少過去曾是“小明王”的人馬,其本人也曾效忠於小明王,以“大明”為國號既彰顯自己不忘本,又能使得曾經效忠於小明王的舊臣心懷安慰。光明世界。朱元璋曾出家為僧,“明王”乃是佛教之典,無限光明之意,以此為號,可以向全天下百姓宣示自己的得位之正,乃是真正帶來光明之王。意蘊無窮。“大明”之意無窮,文人能附會出大好大美之意。總而言之,朱元璋雖然沒有選擇自己傾心的“大中”,但“大明”也很不錯,響亮、大氣。另外,在一些小說和影視劇中還曾說朱元璋群臣中還提議定國號為“大濠”,其原因與宋太祖定國號為“宋”大致相同,濠州和宋州都屬於龍興之地,但尚未有史書可以印證,大抵是影視劇或者小說的一種杜撰,不過也不能否認當時可能確實有臣子如此提議,畢竟這也是符合古代建立國號的原則的,只不過“大濠”明顯比不上“大中”和“大明”霸氣。
演員陳寶國飾演的朱元璋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明史•太祖本紀》
朱元璋雖然起於淮右布衣,但他的確是一位出色的帝王,他懂得時時刻刻根據國家的統治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比如建國時北伐中原說“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但在國家安定後又命宋濂修撰《元史》,依舊認可元朝的正統地位,並對元世祖忽必烈大加推崇;在起義時,明教和白蓮教是起義軍的重要信仰和組成部分,而國家安定後,立刻宣佈明教和白蓮教為非法,嚴肅禁絕。這些措施都彰顯了明太祖朱元璋高超的統治手段,也是他能在那個亂世脫穎而出的關鍵。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