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漢交匯之際,中華文化有一個明顯的斷層,許多典籍都在這次變局中消失了。說起原因,都會說是因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哪怕現在官方編的通史也把原因歸結到這一點上,很少會有人說這裡也有項羽的一份“功勞”。

秦始皇的焚書與坑儒

關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記載,最早是在《史記》中: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這也成為被後世引用的源頭。焚書的建議出自李斯: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為了統一思想避免下面的人借古非今,李斯的建議是:燒掉除秦國所記的以外所有——即六國與周的歷史典籍,燒掉民間所藏的《詩經》《書經》以及諸子百家的書。

始皇可其議,收取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

秦始皇認為可行,詩、書等百家典籍由官府沒收——並沒有燒。

秦滅周統一六國,在眾多的戰利品當中有一種在當時看來可能有些多餘但在今天看來卻是無價之寶,就是六國的藏書了,尤其是周,整整800年的積蓄。那時可不是紙張、印刷術都已經出現了的後來,那時識字的人少,民間藏書的人就更少了,真比不過官方。

秦會讓這些東西留在六國的王宮裡嗎?當然不會,這些珍貴的書籍都隨六國的貴族一起到了咸陽的金匱石室——秦朝官方藏書的地方。

剛剛說過了,為了統一思想,秦始皇的辦法是:諸子百家之書沒收,六國史書燒掉。既是統一思想,所以要燒的主要也是民間藏書,官方藏的那些史書有沒有燒就不知道了。

秦王宮的六國史書很可能沒有燒。李斯的建議裡也提了:非秦記皆燒之。對過去之事秦國的史官也是要記錄的,而秦國對於歷史的記錄也必然是不完整的,他畢竟是後起之秀,沒有人家源遠流長。秦國的史官又不傻,怎麼可能放著現成的資料不用而把它們全部燒掉呢?至少在他們用完之前燒掉的可能很小。

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李斯在焚書這一件事上可比秦始皇激進多了,他的建議是連諸子百家之書都要燒掉的。秦始皇的決定是:沒收,這說明他很清楚他在做什麼,以及有什麼影響。

秦的歷史很短,等那些史官整理完畢也用不著他們動手了,因為有人替他們做了。

劉邦進入關中秋毫無犯,劉邦是個大老粗,但他手下的蕭何卻是個聰明人。蕭何整理了關於人口、法令之類的檔案資料全部拉走,其它的並沒有動。秦所藏何其多,他想拉也拉不走啊。

等到項羽進入咸陽,一把大火,三月不熄。那可是戰國七雄所藏的總和啊,更不要說周王朝800年的積蓄和七雄在一連串的滅國戰爭中所獲得的諸多小諸侯的戰利品了。

紅彤彤一片真乾淨。

項羽這一生大概只做了三件事:殺人、放火、抹脖子。

司馬遷瞧不起劉邦,而對項羽的推崇可謂到了骨子裡。劉邦是個流氓無賴嘛,而項羽卻是個充滿英雄氣概的貴族。可是,在咸陽的表現,流氓出身的劉邦卻比貴族出身的項羽更像個貴族。

項羽是個生性殘暴的失敗者,卻為什麼能有後來那麼高的人氣?

有人說,項羽的英雄氣概和貴族精神,不屬於儒家的精忠報國,而是個人審美式的快意恩仇。這話真是太對了。就像看美國大片,那些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特色的角色,雖然你知道他很假,但是看著就是爽啊。

項羽就是這麼一個讓人看著很爽的人物。

“力拔山兮氣蓋世。”

“吾不學一人敵,吾學萬人敵。”

“彼可取而代之。”

這些話瞬間就可以讓人渾身沸騰。

鉅鹿城下,破釜沉舟,以兩萬對王離十萬,大破之。

彭城之戰,3萬精兵千里奔襲,再破劉邦56萬聯軍。

這些戰役打得實在漂亮,太讓人振奮了。

及至垓下之敗,只有二十八騎逃出,猶能刈旗、斬將、殺數百人。如果說韓信是一代軍神,那麼項羽就是一代戰神了,實在是能打。

最後於烏江自刎,就更符合人們的英雄情結了,更何況有美人相伴而去,還有垓下的那一曲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給人一種悲劇英雄的極致的個人審美體驗。

項羽的確給江山增色不少,但是,他給予的破壞卻是更多,而且是不可彌補的。這樣的人,沒有比有更好。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這個歷史不太冷,關於唐宋元明清的那些冷知識,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