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不知道那時候天興路口有沒有送別的長亭短亭,我不知道可有人在此攀柳話別,執手相看淚眼,我不知道此地可曾演繹過《三岔口》那樣的打鬥故事,但我知道這裡有一座規模巨集大的武侯祠。

天興武侯祠建於何年?由於年代久遠已不可考。有史料記載,祠廟包括山門、兩座戲臺、左鐘樓、右鼓樓、獻殿及耳房,獻殿之後,有幾座大殿,分別是后土娘娘殿、痘神娘娘殿,最後走過穿廊,才是武侯殿。兩座戲臺並立,東臺正中高懸“學蓋三國”的大匾,西臺較東臺低小,正中懸掛“盛世母音”的匾額,這個“盛世”可能也只有可能是唐代。據其建築風格和壁畫推測,這些龐大繁複的建築一定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陸陸續續才完工的,那祠廟的初建要上溯到唐以前的什麼年代呢?

再說說這裡的廟會,輻射晉、陝、豫三省,影響之大,在方圓百里屈指可數。天興村武侯祠有春冬兩個廟會,分別是農曆的二月二十一和十月初一。廟會一連半月,人潮湧動,車輪滾滾,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武侯祠裡,鑼鼓喧天,香菸繚繞,娘娘廟中,紅男綠女祈福還願,熱鬧非凡。還有各種雜耍、皮影助興,“對臺戲”的熱烈氣氛把廟會推向高潮。史載天興諸葛武侯祠廟會在有唐一代就已經盛況空前,那這個廟會起於何時?

幼年時曾隨祖母到天興村趕諸葛亮廟會,招待我們的是一家外地口音的人。原來這一家人從山東逃荒過來,姓劉,曾經在我們家短暫借宿,祖母就跟人家結了親戚。後來他們一家遷居天興村武侯祠,種祠廟裡的地,也就成了廟官。再後來就在天興村落了戶。早年祖母領著我父親上廟會,就被劉氏一家安頓在武侯祠的耳房裡。年近九旬的老父親,現在回憶起來還能記起和那個叫劉建軍的山東小孩在廟裡追逐嬉鬧的情景,那個小孩喊他姐姐時的調皮:“改,濟不賴帶”(他姐姐名叫改),最重要的是我父親還記得耳房裡雕鏤精細的窗櫺,和祠廟中精美的壁畫。

最近,我看到了有關天興村的一些史料,明朝的縣誌幾乎將我的眼睛亮瞎,之前怎麼也不認同的東西,竟有白紙黑字記載:天興村原名琅邪!這個“琅邪”與現今公認的諸葛亮是琅琊陽都人的“琅琊”又有什麼關聯呢?

稍有點史學知識的人,也該知道那個時代的“山東”是個什麼概念,春秋兩漢以至於唐,“山東”都指的是崤山函谷關以東,天興村恰巧就包含著這個“山東”內。再看看山東省的來歷,山東省名起源於金代的山東西路,明洪武年間稱山東布政司。清代才正式建省。

諸葛亮是山東琅琊人,這個觀點雖然是公認的,“山東”、“琅琊”多麼熟悉的字眼啊!但如果說天興就是山東琅琊似乎又有些唐突。但史書上的措辭是“寓居琅琊”,既然是寓居,那就不是家鄉,山東省的琅琊也不一定是諸葛亮的家鄉。

那他的家鄉究竟在哪裡呢?諸葛亮之孫諸葛京“隨才署吏”曾在河東為官,一起來此定居的還有諸葛瑾的重孫諸葛顯。三國之後的晉代對三國名人的後代還是比較關注的。諸葛京為什麼要攜子侄在天興村居住,並建祠廟來祭祀先輩呢?原因只有一種可能,諸葛亮與天興村有著淵源,民間傳說裡的諸葛亮的母親身懷六甲流落於此,在土窯裡誕下諸葛亮,是不是可以彌補這個空白呢?如果天興真是諸葛亮的出生地,那天興武侯祠便是最早的諸葛氏家廟了。

《山西通志》的記載,明明白白地告訴後人,諸葛亮家族與天興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有關諸葛亮的種種傳聞,在民間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盛傳不衰。

明末清初的蒲劇南路戲上八本《火攻計》中,諸葛亮道:

家住榮河在天興,

幸遇先主識臥龍。

孫劉破曹三分定,

全憑舌辯立奇功。

還有山西圖書館儲存的《山西誇獎聖人歌》中有:

榮河縣內出湯王,

後出一人諸葛亮,

萬里八卦曉陰陽。

這些記載對佐證諸葛亮的籍貫,有一定的說服力。綜上所述,歷史的確欠天興一個說法。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朝的兩位皇帝竟也多次遊歷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