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即1923年1月25日,世界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有“人類情感之父”稱號的阿爾維德·卡爾森(Arvid Carlsson,1923.1.25-2018.6.29)出生。
卡爾森出生在瑞典的烏普薩拉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學者。母親一生對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她把撫養孩子和幫助丈夫的研究放在首位。因為父親受聘到隆德大學擔任歷史學教授,卡爾森的童年在隆德長大。1941年,卡爾森考入瑞典隆德大學學習醫學和藥理學,後來因二戰爆發學業中斷。直到1951年,他才從隆德大學畢業獲得醫學和哲學博士學位並受聘成為該校教授。
從1944年開始在學醫的過程中,卡爾森就開始嘗試一些研究工作,並在藥理學部獲得了一個沒有薪水的職位。時任藥理學系主任古納爾·阿格倫(Gunnar Ahlgren)非常欣賞卡爾森。古納爾·阿格倫作為當時藥理學唯一的教授成功地吸引了許多有才華的學生,後來這些學生在不同的醫學領域取得了成功。
在阿格倫的指導下,卡爾森和其他幾個同事一起完成了對戊四唑作用的研究。在當時,這種藥物被當做抽搐藥,用來喚醒那些服用過量催眠藥或鎮靜劑的人。後來卡爾森又完成了用放射性示蹤劑鈣45進行的人體鈣代謝測定。1959年,他成為哥德堡大學藥理學教授,在那裡他進行了針對多巴胺的研究。
人和動物的身體功能是由神經系統中細胞間的電訊號和化學訊號控制的。細胞間的接觸稱為突觸,透過被稱為神經遞質的特殊物質發出訊號。卡爾森在大腦中發現了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並描述了它在我們運動能力中的作用。這使得人們認識到帕金森病是由多巴胺缺乏引起的,從而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因為他們在神經系統訊號傳導方面的發現”評委會將2000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卡爾森、保羅·格林加德和埃裡克·坎德爾。
2018年6月29日,卡爾森在瑞典哥德堡去世,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