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為參政知事(相當於副宰相一職),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變法運動,但變法開始,就遭到了韓琦、歐陽修等元老重臣的反對,朝廷裡很快形成了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亦為新黨和以司馬光為首的變法反對派,是為舊黨。開始時,蘇軾反對變法,受到了新黨的排斥;後來舊黨上臺,他又不同意全盤否定新法,遭到了舊黨的戒備;而後新黨把舊黨打下去時,由於他的態度不明確,始終被兩黨所排擠,於是“烏臺詩案”因一份“謝恩表”引發了。

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被調任為湖州太守,照例寫了一份“謝恩表”,其中“新進”、“生事”讓人聽出了弦外之音,一些人“對號入座”了。在神宗元豐二年6月,一個御史把蘇東坡謝恩表中的四字挑出來,說他蔑視朝廷的而開始彈劾他。數日之後,監察御史裡行舒亶,找了幾首蘇東坡的詩,內容是關於農人青苗貸款,農人三個月無鹽吃,還有燕子與蝙蝠爭論的寓言。

他作《湖州謝上表》,其實只是例行公事,略敘為臣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但他在後又夾上幾句牢騷話:“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御史中丞李定也上表,列舉了4點蘇東坡該殺的理由。一時間,此事鬧得沸沸揚揚。案子由御史臺審理,當年7月28日,蘇東坡就被人從湖州抓回京城,關進了御史臺監獄,因為御史臺常植柏樹,柏樹又常常是烏鴉的棲息地,所以人們常稱御史臺為“烏臺”。蘇軾因詩獲罪是由御史臺一手操辦的,所以此案就被稱為“烏臺詩案”。

起初,蘇軾只承認一些詩句反映了民間疾苦,並無怨謗之心,但禁不住輪番審訊、折磨只得違心地承認有罪,並寫了一份“供詞”。值得慶幸的是,蘇軾最終躲過了這場大難,被調往黃州任團練副使。據說,蘇軾邁出監獄門檻時,感慨萬千,揮筆寫道:“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朝每一次劇變的背後,都有地域黑的影子,文人相輕宦官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