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吏
大家都知道明末黨爭,可實際上,自立國以來明朝就已經深陷黨爭的漩渦,最大的兩黨就是南人集團和北人集團,明初的幾次劇變背後都有兩黨的影子。具體盤點下來:朱元璋時期的楊憲事件、南北榜案;成祖靖難,靖難之後的瓜蔓抄;英宗土木堡前王振的崛起,都不乏南北勢力的較量。
太監和朝臣
一、南北之爭的根源明朝立國即有黨爭。著名的是李善長等人的淮西集團VS劉伯溫的浙東集團,其中浙東集團以文人、名士居多,一直處於淮西集團的打壓之下,劉伯溫、宋濂等人的悲慘下場就是明證。因劉、宋的去世,浙東集團勢力大損,逐漸改成了浙東學派,減輕了政治味道,但浙東學派仍是明朝南人集團的重要派系之一。
劉伯溫
浙東、淮西鬥爭之外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楊憲的山西幫。楊憲是山西人,明朝立國後任職中書左丞,能力超群,又不涉及傳統的淮浙之爭,所以朱元璋考慮過以他為相。
楊憲偏偏自命不凡,以丞相自詡,驕橫於中書省內,拉起了山西幫。結果楊憲和山西幫被李善長主導的淮西集團群起而攻之,“淮西將相彈劾楊憲抵誣大臣、朋比為奸等事”,勢力弱小的山西幫瞬間覆滅,楊憲和其弟全部被殺。這就是明朝最早的南北之爭。
影視劇中的楊憲
二、南北榜案和南北矛盾淮浙之爭,大體上屬於南方內部不同派系的權力鬥爭,隨著浙東集團勢力的嚴重受損,淮西武將權貴成了朱元璋的心腹大患,朱元璋相繼清洗了一大批淮西勳貴後,淮西集團也安分了,但南北矛盾又上升成了主要矛盾,其最大表現就是南北榜案。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
洪武三十年(1397年),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南北榜案。當年京城會試,中榜者竟然全是南方士子,北方士子氣炸了。北人攻擊主考官南人劉三吾等人徇私舞弊。朱元璋下令再閱試卷,但北人仍沒有合格中榜的人。接著有人舉報劉三吾等人受賄,將北人水平低的卷子上交,以圖矇混過關,惹得朱元璋大怒,劉三吾被貶死邊關。此後為了平衡北人的怨氣,朱元璋重新出題錄取了61名北人士子。
南北榜
南北榜案堪稱南北勢力的第一次大規模交鋒,這標誌著南北矛盾成了明朝權力分配中的主要矛盾。南北榜案雖然被處理了,但此後建文、永樂兩朝科舉的焦點仍在南北士子如何錄取上。朝堂上的南北官僚對此吵吵鬧鬧。
說一句後話,至仁宗朝,才給南北士子的錄取名額敲定標準,明確“分地取士”,南北中榜者比例為6:4,這樣南北士子關於科舉的矛盾才得到緩解。
影視劇中的明仁宗
三、建文朝南人勢力崛起建文朝雖然短短4年,但這是南方士人的黃金時代。若仔細查查建文重臣,如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的籍貫就會發現,這些全是南方人,南方人經歷洪武打壓後,終於迎來了黃金時代。
反觀燕王,他的根基在北京,手下屬官多為北人。建文在南人支援下開始削藩,這嚴重觸動了燕王和北人的利益,最終燕王在北京造反。
靖難
四、永樂朝北人勢力崛起燕王攻陷南京之後,建文舊臣600餘人,願意效忠新政府的竟然僅僅只有25人。這600餘名建文忠臣都是南人,朱棣將這些不投降的人及其家族全部殺害,史稱“壬午殉難”,這次血洗直接導致南人精英損傷殆盡。
壬午殉難
燕王登基後,開始對建文舊臣進行二次清算,針對在北方做官的南人展開追查,北人官僚則不追究,這很明顯就是地域黑啊!南北地緣已經和政治糾纏在一起,成了朝廷中的潛規則。
當然北人文化素養不及南人,永樂朝又不能不依賴南人支援。所以永樂朝穩定後,南人亦開始參與機要,如解縉、楊士奇、楊榮、胡廣等人。解縉之死,也和北人暗中謀劃攻訌有關,弄死解縉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就是山東人。
解縉
五、宦官勢力的崛起仁、宣兩朝按地緣分配政權,算是暫時穩定了南北矛盾,但很明顯二帝更傾向於南方,不僅在錄取名額上南比北多,就連朝中機要崗位上也是南人充斥,內閣三楊都是南人,三楊執三朝國政。所以說仁、宣時期,北人集團實際處於下風。
英宗出生於北京,從未去過南京,可謂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兒,他對北人的喜愛自然不同於以往諸帝,英宗知道南人比北人知識文化高,但北人的優點是“顧質直雄偉,緩急當得力”,北人樸實,是好臣子。結果英宗朝北人開始再次活躍,其中就有王振。
英宗
王振,山西人。他的崛起就是英宗愛北厭南的產物之一。王振雖為閹豎,實為內相,他深受南北斗爭的影響,心中偏袒北方人。王振為了對抗南人曾提拔了同鄉薛瑄,但薛瑄為人正直,恥於和閹豎為伍,王振算是熱臉貼了冷屁股。
不光是薛瑄,明初士大夫風氣尚好,尚知禮義廉恥,鄙視宦官之風,而王振出身不正,弄權害國,所以南人集團對王振極度抗拒,將對王振的反感拓展到一切北人身上;而北人集團雖受惠於王振,但大多數北人官員也不和王振合作。所以,王振的存在,一方面加劇了南北對立,一方面又使北人集團缺乏核心,不能對抗南人。
王振
文史君說因土木堡之變,王振的勢力頃刻間土崩瓦解。隨著外敵入侵,南北矛盾暫時化解。至成化時期,南北矛盾再現,但此次突起的矛盾和英宗以前的南北官僚矛盾不盡相同,更有宮中府中聯合之勢。憲宗寵監汪直祖籍南方,但從小入宮,實際是北方心,汪直的得力幫手就是北人集團的王越、陳鉞。憲宗朝宦官勢力突飛猛進,此後士人不以勾結太監為恥,太監勢力終成禍患,南北矛盾逐漸退位於閹黨和清流的矛盾。
汪直
參考文獻《明史》,中華書局,2011年。
閆成:《明朝南北榜新探》,《蘭臺世界》2019年第11期。
王朝偉:《明成化時朝南北官僚集團政爭研究》,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