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四季更迭,轉眼已過小雪節氣,人們換上了溫暖厚實的冬裝來抵禦寒冷。依據時令換裝,古來皆同,身居紫禁城中的帝王亦是如此。在清代,入冬以後適逢一年慶典祭祀活動最為集中的時期,在不同場合適時換裝對皇帝而言亦是大事,因而冬裝往往是一年中皇帝需用種類最多、等級最高的服飾,那麼清朝皇帝冬天具體會穿什麼衣服呢?今天就讓我們翻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開啟皇帝的衣櫥,共話皇帝冬裝。

乾隆帝半身冬裝像(銀川當代美術館藏)

華服應冬時

我國古代服飾制度綿延相續,清承前制,御用服飾依據功能大體可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等,但其形制、穿搭等較前代有所調整,上述各場合主要以相應的袍、褂搭配,形成了繁縟森嚴的規制。具體而言:

禮服,按照用途可細分為用於朝會、元旦、冬至等重大典禮活動的朝服及用於各類祭祀活動的祭服兩類。御用冬禮服主要包括:端罩、冬袞服、冬朝袍等,端罩、冬袞服作為禮服褂套穿在冬朝袍之外。故宮博物院藏明黃色緞繡雲龍貂鑲海龍皮朝袍,為康熙帝御用冬朝服。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披領與朝袍相連,裾左開,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掛紫貂皮裡,領、袖邊鑲海龍緣。

明黃色緞繡雲龍貂鑲海龍皮朝袍(故宮博物院藏)

吉服,用於筵宴、觀戲、看燈會等慶祝娛樂活動,御用冬吉服以冬吉服袍(即龍袍)為代表,而冬吉服所用之褂制同冬禮服。故宮博物院藏藍色地緙絲金龍雲蝠棉袍,為乾隆朝蘇州織造局織造。袍圓立領,大襟右衽,馬蹄袖,裾四開。袍內襯湖色纏枝菊暗花綾裡,中間薄施絲棉。緙工細密,構圖豐滿流暢,紋樣層次分明。透過三色金的巧妙搭配,在金光閃爍中顯現出獨特的暈色效果。

藍色地緙絲金龍雲蝠棉袍(故宮博物院藏)

常服,用於皇帝日常處理政務及一些非正式但較為嚴肅的場合,遇齋戒、忌日亦需穿著,御用冬常服有冬常服袍及冬常服褂,相應穿搭,但依據檔案記載可知,也有常服袍配穿吉服褂的情況。

行服,皇帝出巡、狩獵等外出騎行場合穿著,冬季亦有相應袍、褂。故宮博物院藏油綠緞棉行服袍為康熙帝所穿,領為紫貂,袖口銀鼠皮出鋒。月白色暗花綢襯裡。袍面油綠色緞地,通身織四合如意雲龍紋。皇帝出行騎馬時可將衣襟扣在腰際,不騎馬時可把缺襟與掩襟相扣。

聖祖油綠緞棉巡幸袍(故宮博物院藏)

製作有分工

製作上述各類御用冬裝所需原料眾多,以御用綢緞、各類毛皮等面料最為緊要。其中,御用綢緞主要由織染局、江南三織造等官署負責織造,而毛皮則主要來自於邊疆各族捕打進貢以及對俄貿易採買,每年所得以上原料最後彙總於廣儲司所轄皮庫、緞庫等處收貯,遇有用度,備文調取。如同治七年(1868年)九月,為製作御用棉龍袍二件、龍褂二件、棉袍七件、大棉襖四件、棉緊身四件、棉褂二件,四執事太監福喜曾向廣儲司衣庫傳旨,一次性呼叫江綢二尺二寸、黃緞二尺、青緞四尺八寸、月白緞八尺一寸、元金二尺、串綢二十五丈六尺、細布一丈八寸、黃紡絲六丈四尺。若遇所需原料庫存不足,則由內務府責成各庫買辦催長據市價實銀採購。

廣儲司為領取成做上用棉龍袍等應行辦買江綢等項所需銀兩事呈稿(區域性)

調取的各類面料首先需要經過預處理,如毛皮類面料需經過鞣製、染色等工序,以貂皮為例,一般優先於五六月間乘時熟做。但因內務府隨時奉命成做服飾,所以也有在冬季趕工的情況,如道光十年(1830年)冬,內務府匠人以每70張貂皮置入一缸,輔以黃小米、煤、炭、羊油蠟等物,於十五日內熟做貂皮766張。貂皮經過鞣製後,一部分作為本色貂皮備用,一部分則需染色處理。因染色深淺不同,略染紫色者稱紫貂,而薰染較深者則稱薰貂,用途有差,如皇帝於圜丘、祈谷祭祀時所著冬朝袍有藍披領及下裳,皆表以紫貂,袖端則用薰貂。

預處理後的各類面料會交專人進一步剪裁和縫製,最終成衣。內務府匠人首先將綢緞、毛皮等裁剪成適合的大小,充作衣料,而後,根據不同服飾的樣式、形制,將各類衣料進行接合處理,據《清稗類鈔》所載,“上截之皮必較遜於下截,而袖中之皮亦必與上截同,以下截為人所易見,可自炫也。其名曰羅漢統,又曰飛過海。上截恆為羊,下截則猞猁、貂、狐、灰鼠、銀鼠皆有之。”待拼接完成,內務府匠人會取用如黃寧綢、黃江綢等各種絲綢吊面,再輔以布匹、棉花、衣線、棉線、銅鈕等材料進行縫製,最終制成各類御用袍、褂。

穿用循規制

御用服飾往往有冬夏兩式之分,其中大部分在形制和紋飾上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御用冬裝僅在材質上有所變化,襯以棉、皮裘等,以為冬季專用。如故宮博物院藏康熙帝冬季穿用明黃地彩雲金龍妝花緞貂皮朝袍,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披領與朝袍相連,明黃色絛帶背雲。袍在明黃色緞地上織金龍紋,間用五彩絲線織祥雲和平水江崖紋。鑲石青色織金緞及三色金邊,衣身邊緣及披領鑲紫貂,馬蹄袖口鑲薰貂,袍內以天馬皮襯裡。  

明黃地彩雲金龍妝花緞貂皮朝袍(故宮博物院藏)

禮部為咸豐九年十一月初十日翻穿貂褂事致內務府片

清代以前,毛皮往往僅朝內穿著,向外常被視作“炫富”之舉,不受推崇。清朝皇帝則並無此顧慮,而是根據自然溫度和自身喜好來選擇,有將端罩等冬裝外翻皮毛穿著之制,漢文件案中記為“反穿”或“翻穿”,按照定例通常於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日開始反穿。雖已有定製,但根據檔案記載,具體反穿日期往往要依據皇帝對氣溫的感受和所降諭旨而定,如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二十九日,軍機大臣等面奉道光皇帝上諭,著於十一月初一日起開始反穿,而到了咸豐九年(1859年),反穿開始的日子則被咸豐皇帝推遲至十一月初十日。

道光帝為圍場尚暖著改在十一月初一日穿貂皮褂事滿文上諭

有時,在同一年裡,因皇帝個人對氣溫一時的感知,還會出現更改既定日期的情況。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皇帝因圍場寒冷,決定於十月二十四日入京後便開始反穿。未幾,其感到天氣轉暖,再度改令於十一月初一日起反穿,可謂實力演繹了帝王版“我要我覺得”。

歷史的腳步匆匆,御用冬裝彰顯的帝王尊榮已成過往,但其中蘊含的精湛工藝、匠人智慧乃至背後的故事反映出清代禮儀中“禮之大者,莫過於衣冠”的中華傳統文化觀念。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巴勒斯坦託管地:英國對巴勒斯坦的託管,為何挑起了阿以百年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