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什麼是盛唐精神?就是民族自信下的開放、學習、自強,對於外敵則是“你欺負我,我就滅你”。然而,唐朝的兩個半世紀裡,仍然無法抵擋住“時間風雨的侵染,人性中的惡仍然會襲來”。那麼這個人性的惡就在於:每個人都有好逸惡勞之心,都有希望自己的利益獨大之心,都有享樂之心,都有愛聽奉承之心。

人性如此,當統治者的人性的惡爆發後,其破壞力將是個人的幾萬倍、幾十萬倍。當統治階層被人性的惡籠罩後,那麼,亡國不遠了。

盛唐精神的流逝在於:人性中的惡爆發

唐朝到了天寶年間,由於皇帝開始墮落、世家大族殘餘的影響,邊關大權落入安祿山等人手中。其實,這沒什麼關係,只要皇帝明白事兒、大臣兢兢業業也行。但問題是,李林甫、楊國忠搞權力鬥爭可以,但是治國卻不行。終於導致“統治階層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安史之亂形式”出現。

本來安史之亂也沒那麼危險,但仍然是唐玄宗瞎指揮致使封常清、高仙芝等名將被殺,哥舒翰等名將無奈戰敗,其後又有宦官們瞎指揮,無形中把“安史之亂”延續下去、擴大化了。叛亂平定前後,唐朝的皇帝們就開始對武將進行抑制。

唐朝皇帝的昏聵就在於:人家抑制武將都是從“不能信賴”的人開始,安史之亂平定前後卻是從諸如李光弼、僕固懷恩等對唐朝比較忠心的人下刀。

昏昏沉沉的原因是什麼?就在於重新身邊的宦官,宦官要想掌握權力,首先要打倒的反而是皇帝的親信,其次才是遠在“天邊”的心懷二心的武將。

這樣,唐朝中央權力、軍事力量下降,藩鎮勢力上升。即使如此,“藩鎮割據”同樣可以蕩平,包括唐宣宗、武宗等好幾位帝王其實都有機會解決這一問題,但仍然是身邊的宦官搗亂。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消滅了藩鎮,自己還有價值嗎?

由此,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往往是“一體”的。唐朝中後期的皇帝們的昏聵就在這個問題上。但藩鎮割據雖然“割據”但仍然奉皇帝為“共主”,所以,“藩鎮割據”不是天下割據的案例。

真正“天下割據”的開始是從黃巢起義開始,黃巢起義後“天下共主”任人宰割,皇帝的話連身邊的人都管不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唐朝在884年(黃巢起義被剿滅)就已經滅亡了。

漢唐時期的“你打我我滅你”的強悍民族精神在“藩鎮割據”中逐漸弱化,歷經五代十國再到北宋,徹底,變成“你打我,我忍了。你殺我,我拼了”的精神狀態。

拉起了封建社會又一個四百年分裂的時代

從東漢黃巾起義到隋唐,盛唐精神出現歷經406年;

那麼,北宋其實也是分裂時期,只不過遼宋夏、夏金宋正如“三國演義”時期那樣,給人以較為和平的樣子兒。在中華大地上相應“割據政權”並非少數。從這意義上說,從黃巢起義到元朝統一也有四百多年。

我對於北宋的批評主要是三點:

其一:以物質收買忠心,對宗親、文臣武將甚至知識分子、地痞流氓,然後以大量部隊看押民間大部分底層。

其二:忘記歷史責任,放棄收復中原政權故土。

其三:以文治國確實比以武治國要更對政權、百姓好,但是如果“以文治國”搞不好就會像北宋那樣看著就窩囊、實際上更窩囊。

宋朝的經濟確實比較發達,但即使如此,也只是少部分人的繁榮,大部分仍然是在“活命”之中。但是這種“經濟繁榮”卻是把邊關大片領土扔出去,如果這樣的話,政權哪個地方經濟不好就拋棄,那經濟自然就好了。南宋人均肯定比北宋高很多,很顯然北方沒有南方經濟發展好,你把北方放棄了經濟自然就好了。但問題是,這種做法是有責任感的政權應該有的。

北宋最大的問題就是:為了自己的位子兒,甘願拋棄自己的歷史責任。結果,後世子孫也把你拋棄了。

北宋的民族精神是什麼?你打我,我投降,給你錢、你退兵;你不退,稱兄弟;再不退,讓領土。

最後再說一遍北宋的評價問題

如果從歷史角度看,我們可以將宋朝也就是北宋作為統一的朝代,但前面必須加一個“準”。也就是包括燕雲十六州、陝西部分地區等這些中原政權早在周朝就屬於統治區域的地方並沒有在其統轄內。因此,它只能算基本統一的朝代。

南宋沒有資格和北宋相比。這和東晉無法和西晉比一樣,南宋、東晉只是割據政權。這和東西周、東西漢的性質完全不同。

一些人總以“都是宋”為題目,反對區分什麼南宋、北宋,為什麼不區分?就是警醒某些人,不要以為自己忘了歷史責任,後世就沒有給他定性的可能。

北宋是宋朝、南宋只能被稱呼為宋政權。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從霸氣側漏到瘦骨嶙峋,盛極而衰的大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