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縣巷道鎮東聯村村民李浩仁今年已經80高齡了,他的家裡有一杆比他年齡還要大的紅纓槍。李浩仁說這杆紅纓槍的來歷非同尋常,故事還得從他的父親說起。
1937年1月1日凌晨,紅五軍一舉佔領高臺縣城。元月12日,敵軍開始向高臺城發起連連猛攻。守城的紅五軍將士前赴後繼,浴血奮戰,傷亡慘重。20日凌晨,因寡不敵眾,敵軍最終衝進了高臺城。高臺縣城被攻陷後,李浩仁的父親便和幾位村民到城裡去打探情況。
李浩仁:“父親說城開了,他們就進到城裡去了,滿街都是死人,他們還沒有走到現在中心十字的地方就不敢走了,趕緊往回走,出到城門時馬匪不讓出來了。”
兩三個小時後,來了一位馬匪軍官,說可以放李浩仁的父親一夥人出城,但是有一個條件:出去的人必須每人背一個死人。
李浩仁:“當時我的父親說他們一個人背不動,就兩個人抬一個,一個犧牲的紅軍手裡還攥著一杆紅纓槍,我的父親就把槍桿一折兩截子,用槍桿當擔架把紅軍屍體抬出城來。”
回到家,這杆從犧牲的紅西路軍手裡得來的紅纓槍就被李浩仁父親儲存了起來。過了幾天,李浩仁的父親被抓壯丁,讓他們去拉運紅西路軍的屍體。
李浩仁:“父親說去的時候,用的老牛車、高架,拉了三天,拉到苦水口,就是現在的高崖子灘,挖了一個大坑,全部把人葬到那個地方了。”
1940年,李浩仁出生了。從他懂事起,父親便無數次給他講起這段往事,把紅纓槍也交到了他的手裡。
李浩仁:“我12歲的時候,他就把這個拿出來給我講這個的來歷。”
紅纓槍也就成了父親教育李浩仁及後代最好的教具。
李浩仁:“我的父親,那時候窮得很,沒有飯吃,也是要著吃著呢,我們小時候嫌棄飯不好吃或者浪費的話,他就給我們講他們當初過得是什麼生活,紅軍來了穿得啥衣服,冬天穿得草鞋,紅軍來了吃不上穿不上,還要打敵人。”
自幼愛好武術的李浩仁,給紅纓槍換了新的槍桿,平時用來習武。紅纓槍握在手,紅軍和先烈們用生命換來新生活的恩情永遠不會忘。
李浩仁:“舊社會,我們一寸土地都沒有,解放後我家分到了16畝地主的地,從那時候開始才有了自己土地和新生活。”
李浩仁把自己的武藝教給兒子的同時,也用紅纓槍的故事教育後代。
李浩仁兒子 李永生:“我從小時候起,我的父親就給我講紅纓槍的故事,因為是我爺爺那時候從血戰高臺的紅軍手裡傳到我們家的,我的父親從小教育我們,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都是紅軍用生命和獻血換來的,我們要勤儉持家,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他不但教育我們,還教育我的兒子、孫子。”
紅西路軍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聽聞這杆紅纓槍的故事後,來到李浩仁老人家裡實地考證。
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陳列展覽科副科長 桑吉飛:“根據老人家剛才描述的紅纓槍的這段歷史和流傳經歷,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為是當時血戰高臺時,紅軍遺留下來使用過的武器,但具體是不是屬於革命文物,還需要我們後期聘請省上文物部門的專家來進行現場鑑定。”
而對於李浩仁和他的子孫們來說,這杆紅纓槍是不是革命文物並不是多麼重要,因為紅纓槍已經教育激勵了他們家五代人,紅西路軍的故事也必將一代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