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王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給我們的史書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如此燦爛輝煌的王朝最終抵擋不住歷史的車輪,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隨著闖軍攻陷北京,大明王朝最終覆滅。在明朝最後的時間裡,為了籌集資金支援前線,貴為九五至尊的崇禎皇帝曾經放下臉皮,哀求有錢計程車大夫捐款。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有錢計程車大夫寧願坐視明朝覆滅,也不願從家產中抽出一分錢支援前線。難道這些飽讀詩書計程車大夫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嗎?難道這些士大夫不害怕敵人的兇險嗎?

實際上,這些有錢計程車大夫並非不懂這些道理,不過他們的內心有屬於自己的打算。而這些打算最終導致大明王朝的覆滅。

一、面對皇帝屈尊,有錢人不為所動

崇禎是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一位頗有能力的皇帝。他年少登基,在即位初期,不僅出重拳整頓吏治,還打擊一手遮天的閹黨勢力,澄清朝野,一時之間,有不少人認為,崇禎或許能夠帶來“中興”。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即位後的崇禎所接手明朝是一個爛攤子。別看崇禎時期的明朝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國內的紛亂此起彼伏,不僅有各路農民起義軍,還有關外的清兵騷擾。對此,崇禎很是煩惱。

不過,最令崇禎頭疼的是國庫問題。《甲申紀事》中寫道“新庫間斷二千三百餘金。老庫間斷貯籍沒史家資,金帶犀杯衣服之類,只千餘金。”意思是說,國庫內錢加上一些奢侈品,才不過幾千黃金而已。偌大的明朝,國庫居然只有幾千黃金,難怪後人評價:“國家之貧至此!”

剿匪要錢,禦敵也要錢,而國庫如此空虛,錢從哪裡來呢?不得已,崇禎只能向那些有錢計程車大夫和親戚哀求,希望他們可以捐錢或資源支援前線,可結果是:這些皇親國戚不僅一毛不拔,還當著皇帝面哭窮。

當皇帝發出募款的聲明後,內閣首輔魏藻德象徵性捐了500兩、太監首富王之心捐了一萬兩、國丈周奎捐了一萬兩,而更多的大臣和權貴則在一旁逃避:有的人說自己家徒四壁沒有錢、有的人說自己只能買草鞋維生、有的人說自己要賣房子……總之,為了避免捐錢,不少有錢計程車大夫都在哭窮。

相比於這些裝瘋賣傻計程車大夫和皇親國戚,民間部分人士顯得很偉大。其中有一位,聽聞國家有難,一位60多歲的老人跋山涉水,來到北京捐出自己的畢生積攢的400兩銀子。得知此事的崇禎很感動,冊封他為“錦衣千戶”。

崇禎算了算自己募集的錢,結果發現最大一筆捐款才兩萬兩,所有募款加起來20萬兩,還不夠明軍一年的開支。此時此刻,崇禎也無可奈何,他明知道這些士大夫有錢,而且也跟他們講了家國大義,可是就是沒辦法從他們的手裡拿錢。

籌集完捐款後的第八天,北京淪陷,崇禎寫下遺詔就吊死在煤山。自此明朝覆滅。

崇禎貴為天子,為什麼沒有辦法讓這些大臣捐出所有錢支援前線呢?

二、你的國,我的錢

對於崇禎而言,他作為大明天子,說一不二,完全可以採取強硬手段,甚至是“抄家”,來讓大臣乖乖捐錢,可是為什麼崇禎到自殺之前都沒有想過“抄家”呢?

這就與明朝末年的君臣關係有關。明朝末年的君臣關係很奇葩,一方面在朝野之上的大臣各各飽讀儒家經典,都知道要“忠君愛國”、“報效朝廷”、“為國為民”,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卻對皇帝毫不信任,不願承擔社會責任。

在當時有不少的大臣知道國家的財政情況,也明白內憂外患,但是他們打心底裡就不信任皇帝。在他們看來,國家與自己無關,明朝是姓朱的,只有錢才跟著自己姓。

這種風氣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陳年舊疾。在明朝採用八股文考試後,科舉變成徹頭徹腦的選拔工具,雖然為朝廷貢獻人才,但是也助長了社會的功利風氣。不少人認為,自己寒窗十年,就是當官發財,至於百姓國家,都不如自己重要。

這種畸形的價值觀還導致一種現象,那就是考生對考官無比尊重,甚至稱呼對方為“師傅”、“老師”(即便對方跟自己毫無關係),尤其是上榜的學子,對考官是忠心耿耿。長久以往,朝野形成黨派。黨派之間的攻擊,更加削弱了天子權威和內部的團結,加劇了不信任的局面。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不少文人看來,識時務者為俊傑,明朝註定崩潰,自己仗著懂得管理,與其將錢捐給搖搖欲墜的明朝,倒不如見風使舵,成為別人的手下吧!

明朝內閣首輔魏德藻就是典型的例子。早年的他,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讀,最終成為狀元被皇帝重用。結果在位期間,魏德藻對自己家業無比重視,在擔任內閣首輔的幾年裡,積攢了不少金錢。

崇禎想讓他負責募款,結果他第一個反對,勸說皇帝停止募捐;崇禎想讓他想辦法擊退敵人,結果他光是跪在地上一聲不吭。崇禎見狀,差點沒有氣死!

事後,李自成攻陷北京,找到魏德藻問他:“作為首輔,為什麼不跟著皇帝一塊死?”結果這個無能的魏德藻說出毫無底線的話:“方求效用,那敢死?”說白了,魏德藻正準備見風使舵,投奔新朝!

功利、自私、不團結、見風使舵,魏德藻身上的缺點正是當時明朝末年文官集團的通病,而這恰恰是王朝方面覆滅的原因。難怪最後崇禎會說:“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三、唇亡齒寒,錢再多也沒有用

大勢已去,明朝覆滅後,這些大臣戰戰巍巍迎接李自成。他們早已經打好如意算盤。他們想到,一是自己有利用價值,懂得管理朝廷,如果李自成要想建立新朝,那麼自己就會被重用;二是自己有不少錢,實在不行就用錢保全自己性命。

但是,他們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李自成。李自成作為農民的兒子,從小就被地主老爺給欺負,如今風水輪流轉,曾經不可一世的老爺成為自己的階下囚,那麼這份仇不報不是好漢!

魏德藻,他以為李自成會優待自己,結果被李自成手下的大將給送入大牢。在監獄中,闖軍對魏德藻嚴刑拷打,逼問他說出自己的家產在何處。被折磨得傷痕累累的魏德藻無奈供出家中的幾萬兩白銀。可是,李自成不相信魏德藻只有這點錢,繼續拷打。最終五天五夜後,魏德藻因腦裂死在監獄中。李自成對他家人也不放過,抄完家後殺光了魏德藻一家。

看到魏德藻的慘狀,原本哭窮計程車大夫爭先恐後交出自己的家產,企求李自成能夠放他們一條活路。可是,李自成還是下令抄家,一時間大大小小的官員哀嚎遍野,痛苦呻吟響徹京城。原本只肯捐出一萬兩的國丈周奎,抄家後居然抄出整整53萬兩之多!

小結:

回顧明朝末年皇帝募捐的始末,我們不難發現明朝末年官員怪象。他們寧願坐視明朝覆滅,也不願捐錢支援。他們自以為如意算盤打得好,可是千算萬算,還是沒有算出他們悲慘的結局。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些飽讀經典的人,偏偏就犯下了糊塗。希望我們從前人經驗中吸取教訓,樹立家國意識,如果沒有大國崛起,何來我們歲月靜好呢?

(參考資料《甲申紀事》)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讀書筆記:遠在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到底是不是明朝的“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