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朱汝珍(1870-1943),字玉堂,號聘三,又號隘園,廣東清遠人,清末民初書法家、文章家。光緒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
光緒甲辰恩科殿試,朱汝珍本來應該是狀元,卻因為姓名和籍貫的緣故而與狀元無緣。
按照慣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閱評完所有考生的試卷後,從參加殿試的273名考生的試卷中挑選出10份,並按名次排列好——朱汝珍第一,劉春霖第二,呈送給慈禧太后“欽定”。慈禧太后翻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見該卷雖然文詞暢順華麗,但字型卻為粗筆楷書,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型,故看後不禁連連搖頭;當她看到“朱汝珍”這個名字時,心中更是不由得陡然升起一股厭惡之感:奪魁的舉子是廣東人朱汝珍,不禁讓這位老佛爺想起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這些人都出自廣東,在慈禧看來,廣東是出叛逆的地方。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與“誅”同音;珍妃支援光緒皇帝變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這三個字一下就觸動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經。於是她將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狀元之門對他關閉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朱汝珍在香港主持清遠公會,組織募捐、義演等活動。香港淪陷後,他不懼日本人和漢奸的威逼利誘,拒絕與日本人合作。這期間年事已高的朱汝珍還發動組織歸鄉指導委員會,幫助因戰亂流離失所的旅港難民疏散回鄉。
1942年,朱汝珍離開香港,內避北京。當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2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