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11年,從武昌而起的一聲槍響,顛覆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亂世出梟雄,清政府派去鎮壓起義的重臣袁世凱,一番翻雲覆雨手,成功收割勝利果實,搖身一變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但辛亥革命後的那幾年,政局並不穩定,鼓吹帝制的聲音,使得袁大總統內心蠢蠢欲動。1915年8月14日,楊度等人發起“籌安會”,為帝制製造輿論。

與此同時,反袁鬥爭也在秘密醞釀中。

梁啟超和蔡鍔,8月15日在天津秘會,商討反袁大計。政治上,由梁啟超公開舉起反袁大旗,聯絡各方力量;軍事上,蔡鍔則想辦法擺脫袁世凱的監視,返回雲南主持大局。至12月25日,蔡鍔將軍輾轉抵達昆明,與唐繼堯、李烈鈞等人向全國發出通電,宣佈雲南獨立,並組織護國軍,誓師武力討袁。

蔡鍔等人誓師討袁

一切似乎都進行得很順利。卻不料,因為梁啟超的一個大意,戰爭之初就遭遇了極大的困境。

01 梁啟超的誤判

當時,南方反袁面臨最大的軍事壓力,是佈置在長江一線的馮國璋系統。

當初起事時,梁啟超和蔡鍔已經商量好,由梁去做馮的工作。如果馮國璋倒向了反袁陣營,梁啟超就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封電報,從馮國璋那裡發給蔡鍔,然後由蔡鍔在雲南率先舉起義旗,並通告全國。

本來這種事,大家就是互相看的,你看我,我看你。只要馮國璋一響應,在全國掀起起義浪潮,討袁就會順利得多。

如果馮國璋不願意響應,蔡鍔就不通告而發兵,以出袁世凱之不意,拿下戰略要地四川。等控制四川后再通告護國,然後向東進攻武漢,或見機向北透過陝西進逼北京。

一切都計劃得非常妥帖,但沒想到的是,梁啟超被馮國璋的秘書長鬍嗣瑗擺了一道。

梁啟超公開反袁後,胡嗣瑗主動找到梁,說馮國璋已經明確要反袁了,但畢竟是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不好第一個跳出來。只要蔡鍔在雲南一起事,馮國璋三天之內必然響應。

馮國璋一直反對帝制,這個梁啟超是知道的。最初有袁世凱想要稱帝的風聲傳出時,馮國璋還約梁啟超一起,特地跑到北京,質問過袁,不過被袁“絕對不會稱帝”的鬼話給哄回去了。

馮國璋

如今,由馮國璋最貼身處理日常事務的秘書長出面交涉,梁啟超也就沒有多懷疑,把跟蔡鍔約定的電報交給胡嗣瑗回去拍發。

蔡鍔接到電報,告知了底下的將領,大家信心大增,立馬於12月25日釋出了全國通電。

大家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胡嗣瑗其實是個前清遺老,私下一直跟想要復辟滿清的“辮帥”張勳暗通款曲。他們這派勢力,既想要把袁世凱拉下馬,也想要趁機把水攪渾,以便從中實現自己的目的。

也就是說,他之前都是忽悠梁啟超的,馮國璋壓根沒有下定決心。

02 納溪苦戰

這麼一來,雲南舉起義旗後,馮國璋那邊卻遲遲沒有響應,蔡鍔在軍事上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雲南獨立的通告已發,給了袁世凱組織大軍的時間,不能實施出其不意,迅速拿下四川的戰略。

袁世凱在北京成立“徵滇臨時軍務處”,親自主持,調集兵力。調集的兵力總數,約在10萬人左右,號稱“十萬大皇軍”,對四川和雲南發起進攻。特別是四川戰場,投入了曹錕第3師,張敬堯第7師,李長泰第8師在內的最為精銳的部隊。

而更糟糕的是,由於外部沒有其他勢力響應,嚴重影響了護國軍計程車氣。一些軍官認為蔡鍔故意欺騙他們,甚至有找了藉口試圖退出前線回雲南的。

坐鎮後方的唐繼堯,一看情況不妙,一邊自己擴軍,一邊不積極給蔡鍔提供軍需補給。說白了,就是要儲存實力,為戰敗留後路了。

蔡鍔率領的護國軍,內外交困,處境十分之艱難。

蔡鍔

1916年2月,瀘州一戰後,護國軍退守納溪。此時北洋軍先後投入的兵力不下於3.5萬人,而護國軍兵力僅有6000多人。23日,蔡鍔從永寧大本營到納溪前線親自指揮,雙方展開了護國戰爭中最慘烈的納溪之戰,也稱為棉花坡爭奪戰。

蔡鍔以劣勢兵力向敵人發動總攻,對方被狠狠揍了一波後,總指揮張敬堯乾脆抱定烏龜戰術,每天縮在陣地上,不出擊,只開炮。

納溪之戰前後持續一個多月,至3月7日,護國軍彈盡糧絕,只得分路撤出納溪,退至永寧。

03 廣西的獨立,北洋勢力的倒戈

納溪苦戰之時,梁啟超也在後方奔走,努力彌補自己的失誤,好在最終策反了廣西都督陸榮廷。

梁啟超

3月15日,陸榮廷在柳州行營宣佈廣西獨立。

雖然陸榮廷的實力遠不如馮國璋系統,但廣西的獨立,意味著雲貴地區的起義終於有了外部的正式響應,四川戰場上士氣大振。

得到貴州都督劉顯世運來的一些補給後,護國軍於3月17日再次發起總攻,重新奪回了納溪,朱德支隊更是直接逼進了瀘州城下。

張敬堯損失慘重,根本不願意繼續打下去,私底下就派人聯絡了蔡鍔一方,還派人到馮國璋那裡觀察風向。

馮國璋也是聰明人,秒秒鐘就感受到了四川戰場上的不利形勢,於是決定領銜北洋實力派,發表一份反對帝制、懲辦禍首的通電。

戰場上拿出血本無法快速撲滅蔡鍔的起義,內部北洋勢力也已經離心離德。袁世凱得到訊息,知道大勢已去。3月22日,宣佈撤銷承認帝制案,廢止洪憲年號,護國戰爭全面勝利已成定局。

之後,隨著陝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繼宣佈獨立,袁世凱6月6日在北京居仁堂去世,副總統黎元洪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這場由梁啟超和蔡鍔策動領導,將革命黨等各方勢力團結進反袁陣營,並最終蔓延至全國的護國運動,也就基本結束了。

04 結語

回頭看這場護國戰爭,雖然“推翻袁世凱帝制,恢復《臨時約法》”的名分很正,但客觀講,形勢還是挺嚴峻的。特別是在梁啟超誤判,馮國璋沒能響應雲南之後,四川戰場的表現,可以說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就像前文所說,不滿帝制的人可能很多,但起義這種事,大家都是互相觀望的。一旦四川戰場潰敗,雲南首義迅速被撲滅,後續就很難形成蔓延全國的反袁力量。

蔡鍔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率領護國軍在四川堅守苦戰,並取得了出色的戰績。正是由此,才推動了形勢的反轉,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皇煉丹欲長生不老、點石成金成泡影,日本和美國科學家卻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