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對元朝的認識中,所謂蒙古人等級森嚴的“四等人制”經常成為我們論述蒙古人民族歧視統治的重要理由,其中,作為蒙古人爪牙的“色目人”經常扮演著蒙元帝國的特殊官職,而對他們的身份,我們也經常模糊地認為,這是蒙古征服之後來到中國的西域人的統稱。那麼,回到歷史當中,“色目人”究竟是誰呢?
圖/混雜於蒙古帝國境內的色目人
01.中國境內的色目人其實所謂的“色目人”,並不都來源於蒙古帝國的遠方疆域,部分民族本身就存在於中國歷史上。例如曾經活躍在蒙古高原西部的乃蠻人,是元代色目人中離蒙古人最近的,也是被蒙古征服最早的。到了元朝後期,他們已經脫離了“色目”範疇,被視為蒙古人之中。另外,分佈在陰山北麓漠南草原的汪古部(白韃靼,祖上為回紇與沙陀人)也屬於色目人的範疇。
成吉思汗滅亡西夏國後,西夏的遺民並未如網路文學上一般被屠戮殆盡,而是以唐兀人或河西人廣泛分佈在河西走廊與隴右地區,形成了以党項人為核心,吸納了當地的漢人、吐蕃人的色目人族群。同理,當時進入中原內地信仰藏傳佛教的僧侶因為長相同樣不類於中原,因而也被稱為色目人。最後一部分就是分佈在今天吐魯番為中心的新疆中部偏北地區的高昌回鶻人,當時的他們普遍信仰佛教,印歐化程度並不深,也同樣屬於色目人的序列中。
圖/混血的回鶻人
02 來自遠方的歐亞色目人當我們繼續把目光向西拓展,中亞地區同樣是色目人的重要來源地。當時的中亞北部(哈薩克一帶)主要分佈著西突厥人的分支哈剌魯與阿兒渾人,前者就是當年在怛羅斯之戰之中背叛唐軍的葛邏祿人,後者則可能是滯留在當地的突厥烏古斯人。這些人在蒙古在蒙古人第一次遠征花剌子模的過程中便向蒙古人屈服,隨後便跟隨蒙古人的軍隊回到中原。
圖/中亞粟特人
當然,被蒙古人徹底征服的花剌子模帝國統治下的中亞定居居民更是色目人來源的大頭。當時的河中地區(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平原地帶)和費爾幹納盆地,作為絲綢之路的陸上通衢,一直是粟特人、突厥人與波斯人等多種民族的大熔爐,這裡的居民普遍以經商聞名,因而後來大量融入中原成為了蒙古人的理財管家與民間高利貸者。除此之外,再向西被伊利汗國統治下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與阿拉伯人相貌明顯符合色目人的定義,因而也歸屬於色目人之中。
圖/花剌子模帝國
在鹹海、裡海以北直至頓河下游的歐亞交界草原上,蒙古人在兩次西征中先後征服了當地的康裡、欽察、阿速人等部落,這些分佈在北高加索與南俄草原上的遊牧部落以驍勇善戰著稱,被蒙古征服後,大批人被編入軍隊,到東方作戰和鎮戍。其中的阿速人更是成為了蒙古大汗是侍衛親軍的主要成員,阿速衛一度是元朝皇帝對外征戰中的王牌。
圖/阿速親衛軍
03 色目人之廣除了以上的色目人主要成員外,依舊還包括眾多不太引人注意、規模相對較小的部落。比如,斡羅思(俄羅斯)人、乞失迷兒(克什米爾)人、忻都(印度)人、術忽(猶太)人、拂菻(西亞西部邊緣至歐洲)人、囉哩(吉普賽)人等等。由此看見,蒙元帝國時期的色目人幾乎囊括了所有西方的非蒙古、漢文化部落,其人數之多,種族之雜,讓我們不得不驚歎於蒙古帝國的遼闊。
參考文獻:
1.蒙古秘史
2.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