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鎬京是周朝越來越弱的原因之一,佔據關中擁有天時地利人和,要是不東遷洛邑,諸侯也不會不把天子放在眼裡。天子終歸是天子,諸侯總歸是諸侯,當諸侯有了不臣之心後就亂套了。
周平王千不該萬不該遷都洛陽,中原都是平原,和平時期,你實力巔峰的時候沒人能動你,一旦你衰弱你就死定了,秦地原來就是周天子的皇權地帶,進可攻退可守,周武王當年統一過後都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所以建立起周王朝後洛陽只成了陪都。
其實周就是天下共主,自己兩塊地一個鎬京一個洛邑,其他分封出去都是各管各的,以前他最大還能鎮的住諸侯,東遷以後就剩洛邑,地方小沒錢沒糧食還老內訌就管不了。周王室名存實亡,老老實實當名義上的帶頭大哥,小夥伴們還喊你一聲大哥,你要招兵買馬,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把你滅了。周王室土地少,人口少,錢糧也少,能幹的人誰來給他效命?秦國求賢令還說強秦者有高官厚祿且與之分土,燕國還築黃金臺招賢納士,周王室拿啥去招兵買馬?
周朝推行的是實封諸侯制,也就是諸侯國自成一國:有地、有人、有稅賦、有軍隊、有人事任命權、有繼承權,諸侯國只是名義上服從周天子的號令!但是當你比周王室強大了,你還聽周王室的號令嗎?
西周時期,周王室有錢有軍隊,比其他諸侯國都強大,因此大家都聽周王室的!那時周王室很厲害,誰不聽話他就打誰,齊國國君齊哀公就被周王室活活煮了,徐國叛亂也被周王室滅國了,楚國也經常被周王室胖揍!
周朝到了戰國時期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機會了,隨便哪一個諸侯國的實力都遠強於周國了,整個周國的實力弱小到連諸侯國的一個縣都比不上,不過春秋時期倒是還可以想辦法吞併附近不太厲害的諸侯國,發展成中等規模的國家還是很有可能的。
在春秋時期,周天子臥薪嚐膽也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到了戰國,就一點機會也沒有了。經過春秋幾百年的戰爭和兼併,諸侯國的勢力對於周天子來說已經是無法抗衡了。就像外星生物到訪地球一樣,你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戰勝對方的,除非是在影視作品中。
“從政治上,本身分封制就埋藏了諸侯做大的隱患,而這些王室們不懂得尋找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所以從秦朝開始的各個封建王朝,吸取了周朝的教訓,政治上基本都是 “中央集權制”(封建郡縣制)。
其實是周天子嚴格按禮制,嫡長子繼承,分封庶子,導致越分封,天子的地方越小,諸侯都是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分了,並且找藉口吞併別的諸候壯大自己!而周天子既不能吞併諸候,又不能不按禮制分封,諸侯壯大後不想再進貢!多種原因湊一起!導致周天子越來越弱。
周天子,乃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在東遷之後已經徹底失去實力,但又不是傾家蕩產。沒吃沒喝有機會就努力賺錢了, 吃喝不愁還有人養著在家天天玩遊戲, 出門就捱揍, 自然就懶得奮鬥當一個肥宅了。 一是難度太大,二是沒到絕路,三是出師無名。即使有強大的兵力,周天子出兵去搶自己封出去的諸侯國的土地。 會刺激到天下諸侯國,周天子會從名存實亡迅速轉換為 一無所有 ,並且可能被諸侯國圍剿的悲慘境地,這就好像皇帝沒有強大的經濟和兵力不敢隨便削藩一樣。會引起反撲激起造反。周天子一無錢,二無兵,三無地 ,只有其虛名,如果跟支援他虛名來源且實力強大有兵有糧的諸侯國鬥,推恩令不是源自漢武帝 ,只因漢武帝有了強大的國力才能用推恩令。 漢文帝就想搞推恩令, 但是奈何自己太弱諸侯太強,景帝時期又削番 ,激起吳楚七國之亂 ,沒有弟弟梁王幫他頂住就改朝換代了。削番就要做好跟諸侯國打仗的準備,很可能不是一國, 而是七國!
平王東遷的時候,周公室軍隊就已經被消滅的差不多了,核心關中自己都無信心收回,無力賞賜護駕秦室,很無恥的把關中賞給人家,其餘晉國,齊國,楚國等幾乎都不是從周室掠奪的土地,而是自己打敗周邊蠻夷擴張的。所以總得來說,周室一是代代不行,沒有了能力,二是周室沒有了統治的絕對實力,周邊全是合法諸侯,沒有擴張空間。
人家都能變大變強,是人家極積進取,且有能力強大的領導者。而周天子自東遷之後,就再沒有進過有能力的人,雖然也有過一些有點進取心的,但無奈能力太差。那些能成為大國的諸侯,那個不是出了多個能力強的國君才發展起來。按當時的制度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招兵買馬可以,但是不能用來兼併,只能用來維持勢力平衡,諸侯誰不守規矩就滅了他,這樣才能保持天子的威信,如果周天子都加入割據,那就天下大亂了。
遷都河南是衰敗的根源,當初分封的目的就是設定屏障籬笆,嘴上說哪裡哪裡封給你了,其實你自己要帶著自己宗族去這個地盤砍人,被分封的地盤以前是有別的部族居住的。秦,楚就是典型的例子。魯,齊是鎮壓殷商舊部的,宋本來就是殷商舊貴族建立的國家,最大的失誤就是封了晉,直接把外圍屏障內的一塊好地封沒了。後來東遷更沒戲了,地盤更小,其實周王東遷後想兼併自己的小弟擴大地盤的,衝突物件就是鄭國,可惜失敗了。這樣周朝成為圍棋中佔據棋盤中間的白子,邊角全是黑子。沒戲了。至於周朝國運為啥有800年,那就是生產力不足,人的活動半徑小,普遍壽命短,有利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