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白駒過隙,七十年滄海桑田,埋骨泉下的英烈們在史冊中青春依舊,活著的人已不復韶華。歲月揉皺了容顏,斑駁了青絲,也模糊了記憶,可那幾年的壯懷激烈,依然鮮活難忘。
關於入朝
夏樹奎
我叫夏樹奎,1933年7月生,1951年2月入伍,同年10月24日入朝。
1951年10月24日,我所在的入朝參戰的新兵師在安東(丹東)市召開歡送入朝大會。各界代表致歡送詞後,師長在大會上講話:“你們今晚就要入朝了,為了防備敵軍轟炸,要晚上行軍,你們既是戰鬥隊,又是運輸隊,每人要為前線戰友背一雙棉皮鞋和一件棉大衣,加上自己的行李,共70多斤,每晚要走100里路左右,你們怕不怕?”一萬多人響亮地回答:“不怕!”那鼓樂齊鳴、萬眾一心的聲音,真是驚天動地,令人激動萬分。當天晚上我們便雄赳赳、氣昂昂地步行在通往朝鮮的路上,並順利地跨過了鴨綠江。
關於鴨綠江大橋
攻打敵機
我叫王機,1949年3月入伍,1951年3月調入中朝人民聯合空軍司令部擔任警衛工作,6月初隨司令部首長奔赴朝鮮前線。
鴨綠江大橋是溝通中朝兩國唯一的鐵橋。志願軍就是透過這座大橋奔赴朝鮮戰場的,一切支前的物資、軍備和車輛也只有經過這座大橋,才能源源不斷地送達前線。
美軍千方百計想破壞、炸燬鴨綠江大橋,切斷這條運輸線。因此常常派遣間諜來破壞,派飛機來轟炸。由於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的嚴守死防,美機每次來犯都被我們打得抱頭鼠竄。往常美機的高空轟炸都是白費心機,因為大橋兩端有中朝兩軍強大的高炮陣地和雷達陣地,美機不敢俯衝下來,只在高空亂竄亂投一陣子就溜走,炸橋的計劃也就一次次落空。可美軍總是不甘心失敗。6月初的一天,天氣晴朗,狡猾的美軍派出了飛行技術較高的“敢死隊”飛行員,9架轟炸機貼著鴨綠江水面飛行,妄想躲避我軍雷達耳目,飛近大橋後再升空轟炸。但是,美機的這種伎倆還是躲不過我軍防線的“火眼金睛”。守衛大橋的衛士們舉起輕機槍、衝鋒槍掃射,配合高射機槍和高射炮組成強大的火力網。在高空,還有中朝人民聯合空軍的戰機往下壓。就這樣,打得美機飛低不行,飛高也不行,東竄西逃。
這場保護大橋的戰鬥打得天昏地暗,大霧瀰漫。最終我軍打下6架敵機,生擒了3名美國飛行員,剩下的少數敵機只得拖著冒煙的長尾巴,逃走了。此後,美機再也不敢輕舉妄動,鴨綠江大橋仍巍然屹立在鴨綠江上。
關於夜行軍
魏章群(前排右一)和宣傳隊員與朝鮮人民協奏團舞蹈隊員合影
我叫魏章群,1935年出生於武漢,是一名文工團戰士,1950年4月被分配到三十八軍一一三師宣傳隊工作。1951年春天宣傳隊開赴丹東,在等待了一個月後乘坐卡車進入朝鮮戰場。
當時,美軍飛機轟炸十分厲害,目的是破壞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運輸線,截斷後方糧食、彈藥的供給。因此,我們只有白天在坑道內排演節目、政治學習,夜晚行軍作戰。因為是在夜間行軍,不容易暴露,所以我們有時走山路,有時也走公路。
印象最深的是在1951年冬天的一次行軍中,部隊要去另一個地方,一個晚上走了117裡。在走到60多里的時候,大家的腳就拖不動了,此時反而希望敵機能來,因為防空槍一打,我們就可以停下來休息。“一路行軍一路睡覺”是去朝鮮之前聽老兵說的,當時我們想不通,很納悶,覺得不可能,後來到了朝鮮真就體會到了。行軍至後半夜,戰士們已經十分睏乏,但部隊不能停下,必須在天亮前到達目的地,戰士們只有邊走邊打瞌睡,前進只是慣性,一旦前面戰士放慢腳步或停住,後面的戰士就撞上了前面戰士的揹包,醒了,然後又繼續前進。當行軍至80裡左右的時候,已近凌晨,部隊吹號短暫休整,我們舞蹈分隊的十來個人實在太困了,倒地就睡著了,等醒來才發現大部隊已經走遠,我們掉隊了。我們只好跟著分隊長按照路邊的石灰路標去追趕、尋找大部隊。
關於541高地
樊志先證件
我叫樊志先,1932年生,1950年入伍,1951年3月隨軍挺進朝鮮。
1952年8月初,為了配合大部隊作戰,我所在的四連線受了攻打金城前線座首洞以南“京畿山”高地(編號541)的任務。
8月5日晚,戰鬥打響了。隨著一紅一綠兩顆訊號彈的升起,我軍的炮火以排山倒海之勢向541高地發起猛烈的轟擊。我和戰友們緊緊趴在戰壕裡,感覺整個大地都在顫抖。五分鐘後,炮擊停止了,四周靜得出奇。我看了看連長,正想問:“該輪到我們打了吧?”衝鋒號響了,全連戰士如猛虎下山,撲向541高地。僅僅6分半鐘,四連勝利攻佔了這個高地,全殲了守敵“京畿師”一個連。
當天晚上,敵人糾集了兩個連的兵力,在高炮群的掩護下,向541高地進行了瘋狂的反撲。在激烈的戰鬥中,班長犧牲了,連長負了重傷,很快,副連長也被抬了下去。三排長楊春增站出來指揮,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戰鬥打了一天一夜,6日晚,陣地上只剩下12個人。我把人召集起來,說:“現在陣地上就剩下我們幾個人了,指揮部沒下令撤退,我們就得堅守。現在,誰願意指揮請舉手,不然,就聽我指揮。”隨後,我們抓緊時間搶修工事,將所有的武器收集起來,做好戰鬥準備。
7日凌晨4時,40多個敵人在炮火的掩護下開始了一次又一次反撲。打退了敵人幾次反撲之後,我軍陣地上只剩下3人。下午,指揮部發出了撤退訊號。此時,敵人又開始了反撲。我果斷地對其他兩人說:“你們先撤,我來斷後。”兩個戰友安全撤離後,我將最後幾個手雷投向敵人,離開了陣地。沒走多遠,我發現躺在血泊中的副班長還活著,便背起副班長繼續走,終因體力不支,昏倒在地。醒來時,副班長正抱著我哭。我用樹枝做了一副夾板,為副班長固定好傷腿,將他藏在一個隱蔽的地方,做上記號,一步三回頭地跑向連部見了指導員,帶著擔架隊把副班長救了回來。我們剛把副班長抬到安全區,剛才藏身的地方就被敵人的炮火夷為平地了。
關於空戰
姜恭和
我叫姜恭和,1950年有幸成為空軍第八航空學校機械系第40班級學員,1951年11月被分配到空軍15師45團,同年12月奉軍委命令奔赴丹東大堡機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當時,我們的空軍是一支年輕又缺少實戰經驗的部隊,但我們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必勝信念。
1952年5月的一天,大約在6時30分,美軍派出兩架F-86型戰機,從海平面超低空飛行到我們機場上空,偷襲我們起飛線上的16架戰機,用12.7口徑機槍掃射。但幸運的是,掃射偏離飛機,卻與全體地勤人員距離不到一米,那場面真是驚心動魄。
還有一次,大約是晚7時多,美軍B-52轟炸機前來轟炸鴨綠江鐵路運輸大橋。我飛行大隊長立即起飛,追擊並在鴨綠江上空開展激戰。結果大隊長被B-52上的12.7機槍子彈擊中右大腿中部,他仍然勇敢地駕機返回到機場跑道終端,但因流血過多而犧牲在駕駛艙內。當時師長正在指揮台,因無線電聯絡不上,知道出大事了。師長立即乘車來到飛機旁,而這時搶救車、救護車,都已開到飛機旁,機械師已在座艙的梯子上。師長與機械師共同把大隊長抱出機艙,艙內滿是鮮血。次日上午9時,我們接到命令派出代表參加追悼會,沉痛悼念大隊長。
關於上甘嶺
秦懷堂(時年86歲)
我叫秦懷堂,1928年生,1947年2月入伍,歷任十二軍三十四師警衛連副班長、排長、政治指導員、100團組織股股長。對,就是那個受命上甘嶺參戰任務的十二軍。
上甘嶺戰役異常慘烈,後期基本是一個晚上消耗一個團。上甘嶺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如果上甘嶺戰役再持續一個晚上,所在的十二軍100團全團就要頂上去了。
我100團第2連第3班班長伍先華,是1949年入伍的兵。1952年秋,我軍發起了戰術性反擊戰,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裡以西的反擊戰中,伍先華率領戰士英勇爆破,迅速攻佔了敵軍720高地,控制了制高點。而後從該高地制高點左側,直擊凹部。他們剛衝到半途,半截坑道噴出的火舌向凹部和74陣地飛來。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鎖住,急雨似的子彈、手榴彈從坑道附近的4個地堡裡射出來。伍先華率戰士用自動步槍、手榴彈打退了一股又一股敵軍。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敵軍的反衝鋒被打退了,我軍守住了陣地。這時,3班只剩下伍先華和兩名戰士了。可敵人從坑道里、地堡裡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彈,死死封鎖住志願軍突擊部隊衝鋒的道路。伍先華抱起一捆20斤重的大炸藥包,躍身衝進火網,向半截坑道口衝去。突然一串曳光彈掃來,伍先華負了重傷,但他毫不猶豫地拖著負傷的身子,忍著劇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幾米時,一躍而起,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扛著炸藥包,奮不顧身地衝進坑道,拉響了導火索。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半截坑道崩潰了,共炸死敵軍40多人,為突擊部隊打通了前進的道路。伍先華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