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778年至前206年,立國573年的秦國,滅亡。
秦自孝公起,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於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創下了前所未有的功業。
始皇欲傳於萬世,垂於無窮,未想二世而亡。
後晚唐詩人杜牧在《阿旁宮賦》中寫道: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算是用這短短的幾行字,將戰國至秦滅的這幾百年深刻的描寫了出來。
劉邦自最開始的不滿萬人,一直輾轉,最終竟創下滅秦大功,說到底,還是要感謝遙遠的北方,不世出的軍事奇才項羽的力戰之功和秦朝內部奸佞趙高的擅權之亂。
無項羽力戰,秦國根基不會崩塌,近40萬的秦國正規軍能把劉邦打到泥裡去。
劉邦之所以一路西進受降數十城,就是因為項羽已經把國際風向給打服了。
都清楚自己的未來後,最渴望的,就是一個好歸宿。
劉邦在南陽的招降旗一豎,成為了間接的最大受益人。
無趙高擅權,秦國內部鐵板一塊,章邯絆住項羽未可知,武關天險,以劉邦實力,同樣不知哪輩子才能打進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