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昔時帝王居所
在中國古代,如果以一個至高的視角來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是個什麼樣子呢?就是拿一個碗扣在正方形的盤子上,所謂“天圓地方”,盤子的四個邊角會露在外面,這四個邊角就是“四海”,而被這個碗代表的“天”罩住的地方就是“天下”,天下居中的位置即為“中國”。
為了治理好生活在天下的黎民百姓,高高在上的天,就要委派下來一個管理者,這就是“天子”,可天子僅憑一己之力也無法面面俱到,於是便冊封自己的叔伯子侄幫助他打理,這些人就是“諸侯”。
銅錢就是依照“天圓地方”的理念設計出來的
諸侯們在封賞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個個“國”,和平時向天子年年進貢、歲歲稱臣,戰亂時聽從號令、共同抵禦外敵。可同樣的道理,國還是太大了,於是諸侯再將國裡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叔伯子侄,這些人就叫做“大夫”,所轄土地稱為“家”。
這一個個家中,又豢養了許多與自己有著或近或遠親緣關係計程車,幾輩子捋下來也都沾親帶故,於是乎從天子到家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就是周初大行分封制的理論基礎。
在這種“家天下”的管理模式下,處於每個階層的統治者們都要擔負起什麼責任呢?這個是有相關界定的,東周時期曾子在《大學》一書中(據傳為其所著)就明確寫道:“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看出來了吧,那個時代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歷經三千年後,含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咱們現在一說“修身齊家”,通常指的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然後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然而在曾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代,意思完全不一樣。
儒家經典《大學》開篇之辭
首先,“修身”修的是士族的身,跟平民老百姓基本上沒有關係,如果說堯舜禹時代是選賢任能,商代有時候還能唯才是舉,那麼周朝則更為注重出身門第,武王姬發討伐紂王的其中一條主張是什麼?就是說他竟然寧可讓奴隸當大官,也不用自己家的親戚,簡直忍無可忍。
這些修身計程車族其實已經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由於不是嫡長子等等緣故,他們在幾代、十幾代之間就和本家拉開了巨大的差距,成為沒有土地和權勢,但地位卻比平民高的一個特殊群體。
周武王姬發像
這裡面的很多人都會依附於所在地域的大夫生活,成為他們的幕僚,其中出謀劃策的叫“文士”,領兵打仗的為“武士”,還有一類什麼都不願意幹,退居山林去追求詩和遠方的叫作“隱士”。歷史上著名的隱士嵇康、陶淵明,其實都是官宦子弟,普通人退居山林,在那個時代就只能做個“野人”了,要等到隋唐的科舉制度開始後,寒門子弟才算真正有了出頭之日。
士族們的修身,說到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自家的大夫,而大夫階層需要做好的頭等大事就是“齊家”,那個時代的“家”,指的其實是大夫的封地。一個諸侯國內可以有許多個大夫的家,如果能將每一“家”打理好,使得糧食充足、人民安康、軍容整肅,那麼整個“國”的實力就會大大提升。
竹林七賢像,其中的嵇康就是一名隱士
士是由大夫招募的,大夫是由諸侯任命的,諸侯則是由天子指定的,諸侯的領地稱為“國”,比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其實都是在東周天子統治下的一個個國中的諸侯,這個和現在意義上的國的概念是不一樣的。諸侯的主要職責是“治國”,而治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輔佐天子“平定天下”,這一套才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本含義。
持有這種理念的周朝立國足有791年,後世直至明清的各個“封建”王朝無一能打破這個記錄,然而為什麼大周王朝覆滅,自秦始皇統一六國起,大家像是說好了一樣,再沒有一個朝代去效法這種家族分封制呢?
秦朝三公九卿的郡縣制
因為它有著一個過於天真的前提和一個極為致命的弊端。分封制的前提是“家天下”,這是個道德約束——咱們都是親戚,所以要和睦,不能互相打架。可是在漫長的近八百年的時間裡,很多國家不出幾代諸侯,就已經誰都不認識誰了。即便是認識又如何?在權勢面前哪裡還管得了那麼多,照打不誤。一戰時候歐洲那些國家的君主不也都是親戚嗎,誰手軟過了?所以僅憑著親緣血脈,是根本起不到任何束縛作用的。
那麼弊端又是指什麼呢?還是分封制本身。周天子分封各方諸侯,諸侯自然顧念天子賞賜的恩情,然而大夫是由各自的諸侯分封的,他們和天子並沒有直接關係,感念的是諸侯的恩情,身家老小也都盡數寄託在諸侯國上,如果天子要征討這個地方,你說這些人會站在哪一頭?士族也是同理。
春秋五霸爭的不是周天子之位,而是天下真正的霸主地位
再者,周朝立國791年,從平王東遷洛邑開始,無論是春秋還是戰國,大家互相都殺紅眼了,為什麼沒人去動周天子?因為沒必要啊,諸侯們要的是權、錢、勢、人,這些東西都在其他諸侯的手裡面,普天之下還有幾寸土地姓姬?率土之濱哪還有幾人俯首向周天子稱臣?所以打他有什麼用呢?只能給其他人增加一個清君側、征討自己的理由,何苦呢?
而秦始皇把這點看得就很透徹,自己如果還這麼搞,肯定不能把江山傳至萬世,所以必須廢分封行郡縣,將大權收歸到自己手裡,破除這種舊有的、落後的家族式統治,這樣王朝才能長遠發展下去,後世大家也都認同這個理念,所以都遵循著郡縣制走下去了。
車同軌、書同文,廢分封、行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