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天賦奇才

“學而優則仕”是中國曆代文人的理想追求,希望通過仕途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且從仕也是古代學子最好的出路,至於說從仕帶來的其他現實利益嘛,姑且不論,畢竟人也是要生活的。我們的東坡先生天資聰穎、勤奮專注,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科研能力那都沒得說,傳說蘇老先生出生之時,眉山上鬱鬱蔥蔥的草木全都枯萎了。為啥?因為蘇軾降生吸收了眉山的精氣。你看牛人的降生就是不一般,當然了,傳說是虛構的,主要為了表達蘇軾才華橫溢。

二、名動京城

這麼才華橫溢、風流豁達的蘇同學不去從政,那就是國家的損失啊,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那也必須去啊。所以二十一歲的蘇軾在父親的帶領下赴京趕考,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他一看到蘇軾的答卷,不禁感嘆寫得真牛,以為是其弟子曾鞏寫的,為了避嫌就把蘇軾排在了第二,放榜之日便大吃一驚,隨後感慨道“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文壇領袖歐老都如此評價,想想蘇軾不火都難。正當蘇軾想大幹一番時,母親逝世的噩耗傳來,不得不回家奔喪。守喪回來,蘇軾參加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後,還朝判登聞鼓院。眼看大好前程就在眼前,可惜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屋漏偏逢連夜雨,三年守孝歸來,朝廷又是另一番風景,他不得不捲入一場政治波瀾之中,他的一生都與此有關。

三、新舊黨爭

中學課本上介紹宋朝歷史的時候都會提到北宋的三大弊病——冗員、冗兵、冗政,為了挽救這一政治危機,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宋神宗便任命王安石為宰相,以“理財”、“整軍”為核心推進社會改革,這場改革涉及到北宋社會各個方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定的社會問題,但在實施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而且觸及到部分官員的核心利益,因此遭到不少人的反對。朝中的政治力量就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王安石為首主張變法的新黨,一是以司馬光為首反對變法的舊黨。新舊兩黨最初只是政見不同,後來逐漸演變為政治鬥爭。變法初期,新黨得勢,大力打壓舊黨。蘇軾腦袋也是硬,極力反對王安石的新政,私下說說就完了,非得上書給皇帝分析分析新法的弊病。宋神宗授意王安石變法,你再去反對,那不是自毀前程麼?結果遭到王安石、謝景等人的彈劾,沒辦法了,只有離開京城去做一個地方官,圖個清靜。

四、烏臺詩案

在地方做官,蘇軾也是展現出自己的政治才能,勤政為民,得到老百姓的稱讚。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可他不知道湖州的那片天已經愈發的陰沉。上任後,他隨即給皇帝寫了《湖州謝表》,本來是感激皇帝,但蘇軾是大文豪啊,寫文章必須抒發點個人情感,這不抒發還不要緊,一抒發就惹出了大亂子。新黨官員從他文章裡面挑出很多疑似諷刺朝廷的語句大肆攻擊,說他目無法紀、嘲諷朝廷,蘇軾表示無辜啊。最後被御史臺逮捕,受牽連者達數十人。舊黨多人紛紛上書解救蘇軾,就連新黨中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蘇軾便有大量時間寄情山水抒發心中鬱悶,寫下了《赤壁賦》、《前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佳作。此外,生計困難之時,他還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五、舉步維艱

經過了這一系列的變故,蘇軾已無意仕途,只想與家人覓得一清淨處,了此餘生。可現實又給蘇軾開了一個大玩笑。1085年,哲宗繼位,這種年有,高太后掌權,重新啟用司馬光為相。司馬光上任大力打壓新黨,廢除新政,並大力提拔舊黨。本來蘇軾是因為反對新黨被貶,按道理屬於舊黨,只要利用好此次機會,便可以東山再起。但當他看到舊黨“復辟”帶來的腐敗,他又一次上書抨擊,遭致舊黨的極力反對。從此以後蘇軾政治處境更加艱難,既不容於新黨,也不容於舊黨。

六、惠州、儋州

蘇軾從黃州調往杭州,在任杭州,這也許是仕途中最美好的日子。我們現在看到的西湖,有一大半是蘇軾在任期間治理的成果,築蘇堤、建三塔、疏通西湖,將西湖打造成一道明媚的風景線,杭州百姓大為稱讚。可好景不長,高太后去世,哲宗掌權,新黨又一次執政,蘇軾被貶惠州,隨後又被貶儋州,此時蘇軾以六十二歲,幾乎就是有去無回。現在的海南是旅遊勝地,以前的海南是邊境荒涼之地,生活條件十分惡劣,放逐海南堪比滿門抄斬的處罰。在海南,蘇軾也沒閒著,大興教育,至今海南人民都把蘇軾看作文化的開拓者,對他懷有深深的敬意。

哲宗去世,徽宗繼位,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於常州享年六十五歲,一代文豪就此隕落。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為“文忠”。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連續誅殺三大權臣,權謀無雙的唐代宗,為何還是沒能救回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