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單從防禦角度而言,長城的作用價值也是隨著時代變遷而變遷的。康熙會感嘆長城的防禦價值沒有用,是因為他的角度和秦始皇不同。人們只看到了春秋時期,七國間相互征伐的一幕,但在當時秦國和趙國依然有大部分疆域受到了羌人、匈奴人等遊牧民族的威脅,隨之秦國和趙國,也就沒有將全部騎兵投入到中原戰場。後世的人們都會知道,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才修建的長城。其實長城在秦始皇以前就已經存在,只不過當時的長城是在各國內各有一部分,並未連線起來。

人們知道秦始皇是一個富有謀略的君主,其實他也是一位很會算賬的國君。當時長城以外的遊牧民族,定居於各國邊關外。單就騎兵戰力而言,秦國騎兵、趙國騎兵都是不遜色羌人、匈奴人等遊牧民族的騎兵的。但有一本賬擺在了秦始皇的面前。羌人、匈奴人天生逐草而居,幾乎全民都是騎兵。他們離秦國、趙國的邊境很近,可以仗著馬匹的機動優勢輕易扣關。秦國、趙國的騎兵呢?想要有效抵抗遊牧民族的騎兵,個人戰力並不成問題,但他們要趕赴邊關迎敵,要承擔巨大的糧草消耗。

另外遊牧民族還有一個天然的優勢。比如他們培養一個騎兵,只會花費10貫錢,而趙國、秦國培養一個騎兵大概會花費40貫錢。大規模培養騎兵,對於秦趙兩國的經濟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這樣換算下來,修築長城雖然會耗費巨資,但和大規模組建騎兵部隊相比,無疑是修築長城的花費要更小一些。這主要是原因遊牧民族從小騎馬狩獵,他們是天然的騎兵。而趙國兵卒和秦國兵卒,卻是出生於農耕國家。除了在培養騎兵的耗資方面,秦趙兩國要數倍於遊牧民族,培養騎兵的週期性也是秦趙兩國長於遊牧民族的。這樣換算下來,修建長城比培養大量騎兵是要更划算一些的。

另外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以後,是興建與擴建長城並行,這樣才將各國的長城連線了起來。在對戰遊牧民族的策略上,秦國騎兵也不是單純地依靠長城拒敵。秦始皇是下令秦國騎兵帶著大批六國遺民,一邊修築長城一邊據城而守,去抵禦遊牧民族的騎兵。當長城完工後,這些六國遺民就此定居在了長城附近。這樣做也大幅度降低了,秦國的糧草運輸成本。可以說秦國修建的長城,將抵抗遊牧民族的防禦價值做到了極致。

到了明清兩代,長城的防禦價值又有了變化。明朝的建立是在趕走元蒙人的基礎上。可以說大明的根本敵人,就是元蒙騎兵,隨之明朝歷代君主都很重視修建長城。但有一點大明卻和秦國不同,秦國剛剛統一天下,秦始皇可以將大量六國遺民遷徙到長城附近定居。相比於被嬴政處死,到長城附近去定居,六國遺民從情感上是可以接受的。隨之六國遺民反對的情緒就不會太高。

但明朝不同,雖然明朝也很重視修建長城,但明朝國君無法做到讓大量中原百姓去長城附近定居。這是因為明朝建立初期,人口凋零過於嚴重。擺在朱元璋父子面前的頭等大事,並不是遷徙百姓而是恢復人口。中原百姓習慣了繁華,誰又願意去苦寒之地去定居呢?隨之大明就出現了比較奇怪的一幕,小部分百姓在長城附近定居,小部分兵力駐守長城。當邊關發生大的戰事時,明廷才會派出主力大軍遠赴邊關對抗遊牧民族的騎兵。

到了康熙執政時期,情況又有了變化。康熙出身滿族,滿族和蒙古人世代聯姻。可以說當時對中原威脅最大的遊牧民族便是,滿族和蒙古人。一部分遊牧民族入了關成了中原的統治者,另一部分遊牧民族{蒙古人}又和關內的遊牧民族世代聯姻。長城以外再也沒有,大規模遊牧騎兵,會威脅到中原百姓的生活了。康熙還有必要花費巨資,去修建長城嗎?

人口少得滿人統治著人口眾多的漢人,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統治者要採取懷柔的政策,不可過度刺激漢人的情緒。剛剛問鼎中原不久,康熙有必要讓大量漢人去修築長城嗎?耗費巨資修築長城,卻沒有了防禦物件。讓大量漢人百姓去服勞役,又不利於滿清的統治。所以康熙才會說:萬里長城萬里空,清朝不修建長城,大清君主需要做的是籠絡漢人民心。康熙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時代變了,長城的防禦價值也發生了變化。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宋王朝為什麼感覺這麼弱,這個觀點你可能沒有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