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淝水之戰,是中國北方的前秦與南方的東晉之間的一場著名戰役。據史料記載,這次戰役最後以8萬晉軍大勝80多萬前秦軍而告終。

是編出來的戰爭故事嗎

邁克爾·羅傑斯是美國的一位史學家。他將隋煬帝徵高麗的薩水之戰與苻堅南征的淝水之戰相提並論,認為有六點相似之處:第一,兩次戰爭發生的地點都在一條大河邊;第二,都是一支先頭部隊急行軍以阻止敵軍退縮,企圖一舉消滅敵方;第三,都是侵略一方自願接受並實施敵軍將領的建議,比如隋軍宇文述接受高麗將領乙支文德的詐降,苻堅接受東晉將領要其稍退以使東晉軍隊能夠渡河的建議;第四,侵略一方都是在河流邊失去一位重要將領;第五,只有少部分軍隊逃回,留下大批物資。薩水之戰,隋軍30萬渡河,只剩下2700人活著回來了,淝水之戰前秦80萬軍隊只有幾千人逃回;第六,隋朝徵高麗失敗後不久就被推翻,前秦在淝水之戰以後也迅速垮臺。再加上《隋書》與《晉書》是同一批史家編修成的,羅傑斯就認為,這可能是初唐史學家們編出來的故事。中國史學家對羅傑斯的觀點進行了激烈的批判。羅傑斯並沒有深人探尋《晉書》的史料來源,對初唐史學家們的看法只是點到為止,而且對《秦紀》這樣直接的原始材料,他根本也沒有查閱過。第二,如果說是想反襯唐太宗,為什麼不直接選擇晉朝的十來位皇帝,而選擇一位前秦的苻堅?第三,懷疑《晉書》是無稽之談的說法更不成立。《晉書》雖然確實有不實之言,但同一段史實也會出現在《世說新語》、《語林》、《幽明錄》、《搜神記》等其他史料中嗎?羅傑斯的淺顯觀點倒是比較像無稽之談。第四,薩水之戰與淝水之戰比較相似,正是因為當時初唐史學家的目的是借苻堅和隋煬帝失敗的教訓勸諫唐太宗,不要再進行征討高麗的戰爭。但這個目的卻被羅傑斯認為是重複加工和編造出來的戰爭,豈不是讓人笑話?

羅傑斯的觀點雖然比較新,但卻是建立在沒有深入瞭解史實的基礎上,又怎麼可能成立呢?

淝水之戰真是以少勝多嗎

真正讓淝水之戰存在爭議的是雙方投入的兵力。有人提出:淝水之戰可能是一場雙方軍力旗鼓相當的戰役。理由有一下幾個方面:首先,史料中記載的前秦80萬兵力可能是虛數。據國力來看,能達到80萬已經是相當驚人了。即使有,前也要留一部分駐守各地。據史料提供,當苻堅到達彭城時,涼州、幽冀、蜀漢的兵力都沒有到達,也就是說,這些被包括在80萬以內的幾處兵力,根本沒有參加淝水之戰。其次,苻堅的弟弟苻融當時率領的30萬兵力也沒有投入戰鬥,這30萬兵力被分佈在西到鄖城、東到洛澗之間500多千米長的戰線,駐紮在靠近淝水的壽陽一帶的兵力最多不過10萬,再加上苻堅帶來的“輕騎八千”,也仍是10多萬人。最後,再來看晉軍,晉軍8萬除了劉牢之率領的5000人轉向洛澗外,其他都參加了戰鬥。當時,晉軍本來就在長江中游一帶駐紮了不少兵力,再加上新投入的8萬人馬,兵力很有可能在20萬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說淝水之戰是以東晉8萬兵力大勝前秦80萬兵力還合適嗎?這才是讓史學家們感到困惑而且難解的。只有解開這個難題,才能解開淝水之戰的真相。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皇宮著火溥儀不讓消防員進宮,損失無數珍寶,滅火後遣散所有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