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世上無完人,李鴻章亦是如此,腐朽沒落的晚清政壇,作為一代權臣,參與了很多朝廷重大決策,自己不可能幹淨到哪去,畢竟像他老師曾國藩那樣的人還是罕見,首先這兩件事,他的鍋永遠甩不掉。

一、李左賽防之爭

這場爭鬥的背景是,19世紀70年代,日本入侵臺灣,沙俄入侵新疆,清廷同時面臨的兩個方向的國防大事,可這時的晚清財政,根本無力支撐如此局面,必須面臨取捨問題。李鴻章認為這些年所有戰事皆來自於海上,既然力難兼顧,只得棄新疆,先保海防;而左宗棠認為,新疆丟失,意味著我國無力控制內陸疆域,屆時英俄等國更加肆無忌憚,從此蒙古西北不安;清政府綜合考慮之後採納了左宗棠建議,這個決定無疑正確,但一定程度上間接影響了北洋海軍的壯大。李鴻章雖然有為海防考慮,但他上書棄疆極為不妥,因為康雍乾三朝一直在解決西北問題,可以說這是關乎國本問題,李鴻章同樣帶兵出身,不可能不知道新疆重要性,他爭的本質上是私心,他不希望把這個軍費蛋糕讓給以湘軍統帥左宗棠,以私心論國政,差點晾成大禍。

左宗棠收復新疆

二、甲午指揮不當

這場戰爭中華民族永遠的傷痛,大清王朝半個世紀的家底,最後的努力,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作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他是首要責任人。艦隊、陸軍、海防部隊,均歸李鴻章節制,而在開戰前夕他卻把希望全盤寄託於英法等國調停,人家打上門來,你還找別人幫忙,錯失大好良機;用人方面丁汝昌優柔寡斷,軍紀渙散,能讓日本間諜隨意窺察軍港,毫無察覺,實在難堪艦隊統帥大任。黃海之戰後北洋主力尚在,竟然不去支援被日軍攻佔的旅順基地,下令艦隊一路逃跑退入威海,導致喪失後勤基地,堂堂亞洲第一艦隊那,成為海上炮臺,被日軍從陸上、海上群追猛打,毫無還手之力。雖然這場戰爭李鴻章有冤的成分,但他是第一責任人,在已經十分不利的局面上,接連犯錯,難辭其咎。

甲午海戰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想認識清末那個朝廷,必須認識翁同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