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相信對於比較熟悉國內歷史的朋友們來說,有些人可能聽到過類似於這種言論:在中國歷史上,我們的朝代曾經滅亡過兩次,一次是在元朝,一次是在清朝,因為在有些人看來,在中國的朝代裡,只有元朝和清朝屬於少數民族統一時期,這也讓很多人有了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看來,清兵入關屬於改朝換代,而日本的侵華便屬於外族入侵呢?

中國自古屬於一個多民族國家,而在所有歷史文獻中,日本,從未屬於過中國

自我國的秦朝建立大一統政權以後,中國的封建朝代正式成立,而且自秦朝開始,我們國內的民族便是多民族融合但漢族居多的方式和平共存,雖然對於一些人來說,漢夷之辯這種詞彙都一直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滿族還是其他民族,在歷史上都曾都曾隸屬於我們的國家很長一段時間

早在周朝的時候,我們國內的歷史文獻便對滿族有過很多記載,後對滿族的稱呼也隨著朝代變過很多次,東胡、山戎、鮮卑、女真等等,隋唐時期,當時的皇帝在滿族活動的區域設立都督府,及至元朝設行省、明朝改為奴兒干都司,都隸屬於他們的疆土,劃分為省地方,即便是當初建立後金政權的努爾哈赤,在明朝時期也是官宦人家出身

而在這一點上,日本則不同,首先,在我們國內的歷史上,日本從來沒有對中國的歷史朝代表現過尊崇,早在隋朝時期,日本皇帝就已經自稱天皇,而且在隋朝建立後,日本呈予隋朝皇帝的國書中,自稱為東皇帝,將隋朝戲稱為西皇帝,而且在國內朝代更換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都是與中國並列的國家

這一點與清朝有很大不同,清朝在入關以後,對自己的朝代建立還是有比較明確的定位,並且在乾隆年間,皇帝就親自下過旨意,對外交大臣說:茲遠赴他國,讚頌我朝之時,或稱天朝、或稱中國,而在更早的康熙年間,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派遣索額圖出任議政大臣,當時的索爾圖的名諱就是“中國大聖皇帝派遣邊界議政大臣”包括在之後收復琉球等地區,清朝皇帝都以中國古朝代一員自居,可見對於當時的滿族,即便再鼎盛也沒有否認自己是曾經中國歷史朝代上的一員

對待政策的不同、統一方式的不同和文化形式的壓迫

誠然,不管在清朝建立還是日本入侵後,對於文化領域方面的限制都很嚴格,可從清朝的文字陷害到日本的偽政權文化,兩者上是有根本不同的,清朝並沒有排斥中國流傳的漢字,而是為了加強集權,限定文字的格式和不利內容,而且從科舉制度到《四庫全書》等統一後的歷史修訂方式,清朝幾乎都套用了明朝留下的所有政權制度,並且尊崇儒家學說,提倡勤政愛民,在對民制度上,清朝的統治者也以安撫和善待為核心內容

可這對於日本,就是一個很難做到的事情,從明治年間開始,日本就已經對中國虎視眈眈並且在很多歷史文獻中,日本的上到學者,下到大臣,都堅持:若要建立天國,必須以中國為跳板的理念,在日本明治年間的大多數文獻裡,他們對於中國的字眼只有兩個字“征服”,在對民政策和文化上,日本要求當時的國民拋棄中國傳統文字,全民學日語,提倡不學習中國文化,提拔文化水平低的地痞流氓做偽政權

而且在對待歷史文物方面,元、清兩朝代的第一做法是保護,日本人的做法則大相徑庭,他們搗毀各種古建築和文物,拆解後運回日本,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日本侵略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中國遺失古文物就多達上百萬件,一句話來說,日本的征服,就是讓我們的漢文化和民族絕種

“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

雖然即便到現在,很多人對於這句話還有很多爭論,但不可否認的一點事,“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最早是由日本學家內藤湖南提出的,包括在當時建立民國以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句人人皆知的口頭語,也是日本人先提出來的,後又經過孫中山的引薦,才成為了一段時間期內民國軍隊的宣言,而當時的內藤湖南之所以提出這句話,目的就是製造中國多民族之間的矛盾,並且早在侵略之初,日本也是打著幫助中國恢復政權的幌子來進駐中國領土

直到武昌起義後,中國軍隊才把“驅除韃虜”的目標,改為了“五族共和”,意思就是變向否認了這句話的含義

而在明朝歷史上,明朝皇帝的史書中,對自己的上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國朝代是這樣評價的:自宋後期,國力傾移,元以北狄之名入主中原,四海之內無不臣服敬重,此壯舉豈乃人力可為,實為天授。可見雖然兩者是敵對的政權,可是朱元璋對於元朝的評價還是十分中肯的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朋友們對這件事情是怎麼看的呢?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法國全力支援北美獨立戰爭?七年戰爭法國輸得太憋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