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這個敗家子把唐朝的江山給敗得差不多以後,全靠各地的節度使幫忙,這才平定了安史之亂。而這個時候唐朝陸續出現了三位權臣,那就是李輔國、魚朝恩以及元載。
這三位當中前兩位李輔國和魚朝恩都是宦官,而元載作為唐代宗最信任的大臣,功高蓋主之下,依舊掩飾不住他權傾朝野的野心。
唐代宗有心拯救大唐王朝,對這三位權臣,使用了不同的辦法和謀略,終於將他們誅殺,其難度堪稱史上絕無僅有。
01對李輔國明升暗降,派刺客將其誅殺。唐玄宗雖然可惡,但是到了晚年的時候也是比較悽慘的。他的楊貴妃在馬嵬坡被他無情絞殺,他身邊再也沒有一個知冷暖的人。而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總是在防備著他,生怕唐玄宗再次奪位。
為此李輔國就誕生了,為了防止唐玄宗奪位,李亨派遣李輔國去看住唐玄宗。李輔國對唐玄宗的打壓可謂是不遺餘力,因為他是唐肅宗登基的功臣,自然不能讓唐玄宗復辟。所以他先是收走了唐玄宗所有珍愛的玩物,又將唐玄宗身邊的高力士給流放了,將唐玄宗的親信陳玄禮趕回家了,甚至連唐肅宗想要看一眼唐玄宗,都被李輔國給攔住了。
程元振欲奪其權,請上漸加禁制,乘其有間,乃罷輔國判元帥行軍事,其閒廄已下使名,並分授諸貴,仍移居外。輔國始懼,茫然失據。詔進封博陸王,罷中書令,許朝朔望。輔國欲入中書修謝表,閽吏止之曰:“尚父罷相,不合復入此門。”乃氣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請於地下事先帝。”上猶優詔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盜入輔國第,殺輔國,攜首臂而去。詔刻木首葬之,仍贈太傅。---《舊唐書》李輔國大權獨攬,成了李唐王朝實際上的控制著,誰也想不到,復國的李唐王朝,居然落在了一個宦官手裡。
不過唐代宗李豫登基,還真要多虧了李輔國。李輔國斬殺了妄圖謀逆的越王黨羽,囚禁了張皇后,這才將李豫扶上了皇位。
可以說沒有李輔國,那就沒有唐代宗。但是李輔國是真心為唐代宗好嗎?當然不是,他為的是自己能夠時刻掌握權力。
如果他不對張皇后下手,那麼張皇后早晚也會滅了李輔國,兩個人支援的物件不同,必然是要劍拔弩張的。
唐代宗上臺以後,深知李輔國擅權的危害。等到他根基稍微穩固以後,他便提升了李輔國的官職,深知封李輔國為博陸郡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封王的人。
不過這種人也沒有什麼好下場,封了王,唐代宗順便就把李輔國的兵權給奪走了。這樣唐代宗還是不放心,所以在深夜之中,唐代宗命刺客了解了李輔國的性命。
02聯合宰相元載,誅殺權臣魚朝恩。李輔國被誅殺以後,其實唐代宗應該還是有點後悔的。因為國內的的情形還不夠明朗,沒有一個像李輔國這樣有能力的人,來幫助他處理政務。
而他本人又太年輕,而且沒有威信,所以國內很快再次動亂,吐蕃大軍又攻打長安,唐代宗在混亂之際,便逃到了魚朝恩的地盤上。
魚朝恩帶著神策營的人馬很快就安定了軍隊的情緒,唐代宗為此必須要好好感謝一下魚朝恩。不過他很快就發現了一點,魚朝恩也是個權傾朝野的傢伙。
乃馳歸,告朝恩,以班次居下,為同列所欺。朝恩怒,翌日,於帝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居眾僚之下,願陛下特賜金章,以超其等。不言其緋而便求紫。帝猶未語,而朝恩已令所司,捧紫衣而至。令徽即謝於殿前。帝雖知不可,強謂朝恩曰:"卿男著章服,大宜稱也。"魚氏在朝動無畏憚,他皆仿此。其同列黃門,尋逐於嶺表。及朝恩被殺,天下無不快焉。---《杜陽雜編》魚朝恩比李輔國更加可惡,他隨意出入皇帝的住處,儼然跟自己的家一樣。唐代宗沒辦法,因為魚朝恩手裡有軍權,這是唐代宗最忌諱的東西。
這個時候宰相元載忽然冒了出來,他表示可以想辦法誅殺魚朝恩。其實元載跟魚朝恩之間早就有仇恨了,因為魚朝恩壓根就瞧不起宰相,因為大權始終都在他自己手裡。
可是沒辦法,魚朝恩手握重兵,不是誰都能輕易將他誅殺的,為此,元載為唐代宗安排了三條妙計。
第一,花錢賄賂魚朝恩的人。元載花了大量的錢,賄賂了皇甫溫和周皓這兩個魚朝恩的親信。本來他們就是為了名利才給魚朝恩幹活,現在有機會投靠皇帝,他們當然不傻,自然是向皇帝靠攏了。第二,降低魚朝恩的警惕。這一招跟滅了李輔國的招數一樣,應該是唐代宗想出來的。唐代宗將興平、武功這兩個地方都劃給魚朝恩作為封底,封他為南韓公,使得魚朝恩徹底失去了警惕,認為這個皇帝很好對付。第三,設計誅殺魚朝恩。魚朝恩一方面失去了親信,另一方面又沒有警惕心理,那再誅殺魚朝恩,可就方便多了。所以元載和收買來的魚朝恩手下埋伏在宮中,唐代宗則在寒食節這天請魚朝恩進攻吃飯。魚朝恩來了以後,立刻被埋伏的人給宰了。能夠通過這三步誅殺大宦官魚朝恩,可見唐代宗本人的韜略是相當高深的,當然這裡最大的功臣應該是元載,畢竟他是計劃的提出者和實施者。
03逮捕元載全家,斬草除根。
誅滅了魚朝恩以後,宰相元載的聲威達到了巔峰,就連唐代宗都為元載比較高興。畢竟自己有這位忠臣輔佐,一定可以復興大唐。
可是老問題又來了,元載立下這份大功以後,也開始驕縱跋扈了起來。他認為自己是李唐王朝的大功臣,沒有哪個臣子能比得上他,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元載專權,恐奏事者攻訐其私,乃請:“百官凡論事,皆先白長官,長官白宰相,然後奏聞。”仍以上旨諭百官曰:“比日諸司奏事煩多,所言多讒毀,故委長官、宰相先定其可否。”刑部尚書顏真卿上疏,以為:“……陛下倘不早寤,漸成孤立,後雖悔之,亦無及矣!”載聞而恨之,奏真卿誹謗;乙未,貶峽州別駕。---《資治通鑑》
甚至在很多時候,元載都選擇先斬後奏,完全不給皇帝面子。這件事使得唐代宗非常不高興,登基這幾年,一直受到權臣的欺壓,唐代宗已經受夠了。
好不容易除掉了兩位權臣,這回又來了一個,唐代宗知道,自己跟元載是走不了多遠的了。元載在這個時候開始培養自己的親信,將他們安札在朝堂之中。
最讓人可恨的是,他開始貪贓枉法,但凡想要升官發財的,就先得孝順孝順他們家才行。元載在城中新修建的住宅堪比豪華大別墅,不由得不讓皇帝感到壓抑。尤其是元載與宰相王縉合夥貪汙,使得朝堂烏煙瘴氣,這種腐敗之風長久下去,一定會給大唐王朝造成致命打擊。
但是唐代宗感念元載誅殺魚朝恩的功勞,所以一直都沒有對元載下手。甚至曾經在私底下單獨召見過元載,希望他能夠善始善終。可是元載從來沒有聽過唐代宗的話,這讓唐代宗徹底死心。
所以唐代宗吩咐左金吾大將軍吳湊將朝中的兩位宰相元載和王縉都給抓了起來。隨後唐代宗又接連捕捉了元載的所有家人和親信。除了瓜葛不是很親密的人以外,唐代宗將元載全家和親信全部處死,做到了斬草除根,可見唐代宗也不是好惹的角色。
總結;唐代宗權謀當世無雙,為何無法力挽狂瀾拯救大唐。唐代宗是晚唐朝時期,比較英明的一位君主了,至少要比他老爸唐肅宗強得多。他為了穩固朝綱,連續誅殺了晚唐時期著名的三大權臣。
這三位權臣換做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可以改朝換代的角色,居然全被唐代宗給遇上了。所以他能夠解決這三位權臣,其實彰顯出他是一位非常有手段的帝王。
但是他依舊無法挽回唐朝頹敗的局勢,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這麼幾點原因,是唐代宗不可能避免額的。
第一,唐王朝當時分崩離析,壓根就不是一個整體。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後,唐王朝看似是重新一統天下了,其實各地的節度使們擁兵自重,壓根就不把唐王朝放在眼裡。尤其是河朔地區的節度使,他們有募兵權、收稅權,甚至有世襲的權力,儼然就是地方割據政權。第二,外敵入侵之下,唐王朝沒有足夠強大的軍力抵抗。河朔地區的節度使掌握著唐王朝最強大的軍隊,可是回紇的軍隊和吐蕃的軍隊打來的時候,他們壓根就不想出手幫助唐代宗。而唐代宗手裡,根本就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跟外敵對抗。第三,修生養息沒有時間,唐王朝總在內亂中岌岌可危。唐代宗是採取了很多措施,希望老百姓休養生息的。可是國內一直處於動亂之中,百姓隨時面臨流離失所的狀況,所以唐王朝壓根就沒時間恢復元氣。這三條是唐王朝最致命的三個缺陷,所以就算唐代宗再怎麼努力,也沒有機會將唐王朝給拉回來。
反思:唐代宗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挽救唐朝呢?
我認為唐代宗既然有志向,應該不要縱容河朔的那些節度使。他們雖然強悍,但是始終都是自己的臣子,哪有臣子不聽皇帝的命令,一個個分封成為諸侯的呢?
所以唐代宗要想恢復大唐盛世,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把河朔的這幫節度使給收拾了。不管是遠交近攻,還是讓他們內訌,只要有辦法,就去瓦解這些節度使的力量。
只有這幫人真心投靠了唐代宗,他才可能有實力和機會與外敵對抗。攘外必先安內絕對不是一句空話,自己內部都不團結,怎麼可能對付得了外敵呢?
唐代宗平定內亂以後,再花十年時間休養生息,必然可以使得唐王朝再造輝煌。
參考資料:《舊唐書》
《杜陽雜編》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