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漢武帝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不僅名垂青史,而且成為許多人崇拜的物件,他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值得讚揚的皇帝。霸氣,勇武,智慧這些讚美的詞語幾乎成了漢武帝的代名詞。

如果有人想讚揚古代最傑出的皇帝,經常會說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幾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漢武就是指西漢的漢武大帝劉徹,他最傑出的成就是打敗了強盛一時的匈奴人。

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漢武帝劉徹如此崇拜,甚至認為他是一個完美的皇帝,或許這也是一種人云亦云,不動腦筋的表現吧。漢武帝確實是很幸運的一個皇帝,假設他還能多活十年的話,漢武帝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亡國君。

或許有人感到很氣憤:憑什麼這樣說一位了不起的皇帝,簡直是胡說八道!其實我們不能總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看歷史啊,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老百姓,所以看歷史的最好的方式還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吧。

一,漢武帝能夠對匈奴發動大規模戰役的原因是:“文景之治”時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老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可以打仗的年輕人非常多。也就是說劉徹的爺爺和父親給他提供了攻打匈奴的所有條件。

漢武帝是一個好戰分子,然而西漢當時確實需要這樣的一個皇帝,因為西漢的財富積累的已經足夠多了,完全能夠滿足反擊匈奴時的所有開銷。

可以說漢武帝剛好就在需要他這樣的人時他出現了,在對的時間出現了對的人,不僅是劉徹的能耐大,更主要的是他的運氣足夠好。

漢文帝統治時期,已經開始謀劃怎樣打擊匈奴人了,但他感覺當時的財富積累還遠遠不夠,老百姓仍然不能承擔繁重的賦稅和徭役,能夠打仗的年輕人還是太少。於是漢文帝決定繼續發展經濟,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恢復生產。最終西漢的經濟實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勞動力變得充足,人口數量也增加了不少。

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繼續發展經濟,不得不佩服“文景之治”裡這兩位皇帝是非常偉大的兩位皇帝,他們把西漢的經濟,工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國庫的錢多得用不完,糧倉的糧食吃不完,漢景帝甚至免去了老百姓的賦稅,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給老百姓免稅的一個歷史階段,老百姓也可以用糧食釀酒喝了,也可以為自己蓋新房子了。

或許“文景之治”已經到了西漢的經濟黃金時代,漢武帝可以說是皇帝裡面的“富二代”或者“富三代”,他根本不用像明朝的崇禎皇帝那樣接個“爛攤子”,窮得連軍費也付不起。

然而,西漢的繁榮也讓匈奴人非常眼饞,時不時來中原地區搶奪一些糧食,布匹,金錢,女人。這時候漢武帝要做父親交給他的任務了:打殘匈奴人!這個時候打匈奴已經是萬事俱備了,只欠劉徹這個東風了。

漢武帝也是相當幸運的,在他的時代不僅出現了李廣這樣的“飛將軍”,更是出現了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軍事天才。

漢武帝對匈奴人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遠征,衛青,霍去病不僅打殘了匈奴人的主力軍,更是摧殘了匈奴人的自信心,讓他們再也不敢來中原地區撒野了。

然而,漢武帝誤以為自己的爺爺和父親留給自己的財富永遠也用不完,他不僅鋪張浪費,花天酒地,而且不停地在打仗,在花錢,在做無用功。

漢武帝或許很自信,認為是自己本事太大,有著堯和舜的才能。然而他卻忽略了自己的輝煌是因為有一個很厲害的爺爺和一個更厲害的父親,自己只是花他們的錢做了一件大事而已。

就像我們吃飯時,用父母的錢買來蔬菜,肉類,糧食,佐料做出了豐盛的飯菜,這時候我們感到很驕傲,在自詡自己的廚藝是多麼高超,但是我們卻忘記了: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

這句話。如果別人有了同樣的錢和材料的話,他們做出的飯菜或許比我們做得更加豐盛。

二,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兵強馬壯,豪氣沖天,為什麼沒有攻打匈奴人呢?因為經濟實力不允許,所以說,沒有前面幾代皇帝的恢復經濟,漢武帝打匈奴那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我們看歷史,大多數朝代的滅亡並不是當時的皇帝不夠強大,而是朝廷太腐敗,經濟落後,民不聊生,最終導致一個朝代的滅亡。

東漢末年為什麼會有“張氏三兄弟”的農民起義,因為當時老百姓已經沒飯吃了,快餓死了,只能去起義,如果能有一口飯吃,誰還會去起義,去流浪,去上戰場,去送死呢?

元朝為什麼會很快滅亡呢?他們的皇帝不夠強悍嗎?當然不是,因為在蒙古人的統治下,老百姓每天都有餓死,病死,就連樹皮,草根都快被吃光了。在無奈之下,老百姓起義了,當時元朝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糧食,布匹很充足,老百姓的吃飯問題能解決,那這個朝代完全可以繼續。

明朝的崇禎皇帝夠勤政了吧,但是明朝當時連年的自然災害,引起多處的農民起義,少數民族趁機來入侵。這些有問題其實都是經濟問題,國力的問題。如果明朝朝廷的經濟發展得很好,那幾乎就不會有農民起義,如果有足夠的軍費那明朝部隊收拾滿清人的入侵還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說經濟發展,生產力的恢復,老百姓的安居樂業,人口數量的增加才是戰爭的主要後盾。沒有錢,沒有糧食,你打什麼仗,誰願意餓著肚子去送死呢?

西漢的劉邦當時兵強馬壯,為什麼沒有去攻打囂張的匈奴人呢?難道是劉邦不夠智慧,不夠強大?當然不是,因為劉邦很清楚當時的情況:經濟實力太差,沒有本錢去打仗,如果硬撐著去打,那就有丟掉江山的可能。

所以說漢武帝劉徹能夠打敗匈奴的前提是:他的祖上給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人力,武力。換做別的皇帝,有了這些條件照樣能打敗匈奴。

然而,漢武帝卻忽略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性,一味地發動著戰爭,完全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如果總是能打勝仗也行,但後期的漢武帝幾乎沒有打過勝仗,不停地消耗著國家的人力物力,老百姓的賦稅已經非常繁重了。

漢武帝死了也是救了西漢的江山,如果他多活一天,西漢或許更加搖搖欲墜一些,就像壘起來的雞蛋,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蛋碎一地。

三,漢武帝揮霍完了祖上為他積累的所有財富,沒有了衛青,霍去病,連續吃敗仗,但他還在繼續窮兵黷武。最終到了民不聊生,白骨露野的情況,西漢的江山在漢武帝手裡已經搖搖欲墜。

前期的漢武帝可以說是很傑出的皇帝,因為他在做正確的事情,打匈奴人是必須做的事情,1,匈奴人太囂張,經常騷擾西漢的領土和老百姓;2,西漢當時的經濟條件非常充足,能打仗的年輕人很多,完全可以擊敗匈奴人;3,正是打擊匈奴的的最好時機,不僅有藉口打擊他們,並且是開拓疆土的最好時機。

所以說,當時漢武帝對匈奴人發起大規模的戰爭是很正確的,當然也很成功。

“飛將軍”李廣只能守邊境,但要打敗匈奴人很難,這個時候,天才將領衛青出現了,他改變了對匈奴人的戰術。不再去和匈奴人比騎馬射箭,因為那是用自己的缺點和人家的優點相比較,肯定是比不過的。

最終衛青發明瞭包圍殲滅的戰術,用中原軍隊的強項打擊匈奴人的弱點,最後把狂野的匈奴人打得狼狽不堪。後來的霍去病更是厲害,深入沙漠地帶,殲滅了匈奴人的主力軍,讓匈奴人不敢再來中原。

漢武帝認為對匈奴人的勝利是因為自己的水平非常高,然而本該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的時候,他卻繼續發動著對外戰爭。

老百姓的日子已經不好過了,打仗需要大量的糧食和金錢,國庫已經沒有了錢怎麼辦?只能加重老百姓的賦稅;軍隊傷亡慘重,怎麼補充新生力量?當然是抓壯丁;戰爭繼續,並且連續失敗怎麼辦?當然是壓榨老百姓,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漢武帝繼續發動戰爭,並且重用了李廣利這樣的將領,李廣利總是打敗仗怎辦?沒關係,他是漢武帝最寵愛的李夫人的哥哥,也是漢武帝的外親,不會受懲罰的。

漢武帝重用了李廣的孫子李陵,李陵確實是一個後起之秀,難得的人才,在一次戰鬥中李陵遇到了匈奴人的埋伏,用五千人拼死抵抗,殺死了遠遠大於五千的匈奴人。

然而匈奴十幾萬精兵,李陵卻沒有等到西漢的救援,他被匈奴人抓走了。漢武帝並沒有再給他任何的機會,並且相信了奸臣們的讒言,滅了李陵的三族。這種令人心寒的事情漢武帝能夠做出來。

俗話說:

過河拆橋,落井下石。

可是漢武帝乾的事情就是:河還沒過就開始拆橋了,誰還敢替你賣命啊?

漢武帝劉徹為了幾匹汗血寶馬,開始對大宛國發動大規模戰爭,雖然打敗了大宛國,也奪得了汗血寶馬,但卻死了十幾萬士兵,我就不信十幾萬士兵的生命比不了幾匹馬?

漢武帝這種為了自己的面子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完全就是一個昏庸皇帝的表現,無恥至極。

李廣利雖然作戰能力非常平庸,但他還在戰場上在為你劉徹賣命啊,這個漢武帝劉徹卻開始屠殺李廣利的家人,逼得李廣利走投無路,只好投降了匈奴人。

漢武帝還在橋上走著,卻開始動手拆腳下的橋,那不淹死你才怪呢!有人氣憤李陵投降,李廣利投降,其實他們都是被漢武帝被迫的啊,誰願意當個叛徒呢?

西漢的國力已經非常脆弱了,但漢武帝還要窮兵黷武,進行遠征,老百姓已經橫死遍野,餓死的,戰死的,累死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誰還願意為一個自私的皇帝去賣命呢。

很幸運,漢武帝終於死了,他的死挽救了西漢,挽救了老百姓,也挽救了他自己。如果漢武帝晚死十年,或許西漢就會滅亡了,農民起義也會連綿不斷,匈奴人又會趁虛而入。

這樣的話,漢武帝或許就成了一個真正的亡國君,但是漢武帝死了,他的死挽救了西漢,也讓自己名垂青史,說明漢武帝的運氣確實非常好,連死也是恰到好處。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消滅智氏,三家分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