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6年10月20,王闓運病逝在湖南湘潭的家中,年八十四。十一天後,黃興病逝於上海,又八天後,蔡鍔病逝於日本福岡。這三位都是湖南人。
星辰墜落,三湘悲歌。當然,黃興、蔡鍔都為眾人熟知,是救亡圖存、民族革命的先驅,但王闓運何許人也?再來一組名字,齊白石、楊度、夏壽田、宋育仁,這些人在自己的領域都作出了一番事業,別看他們專業各不相同,但是王闓運就把他們聯絡了起來,王闓運是他們的老師。
教出了這麼多優秀弟子,王闓運的一生也是極不平凡,晚清有名的幾個重大事件中都有他的影子,雖然不是主導,但是卻造就了他譭譽參半的一生,並且導致他決意仕途、一身所學無處施展。王闓運是名士,自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生走過了怎麼樣的歷程,因此死前給自己撰了個輓聯,也是對自己最貼切的評價:
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兒讀詩禮;縱橫計不就,空留高詠滿江山。
到頭來的一抔黃土,管你譽也好,毀也好,真不如自己活得明明白白,王闓運一生做了很多事,當然想做的沒做成,這不能怪任何人,也不能怪他處的時代,他只是輸在了那個時代。若在楚漢之交,他覺得自己應為張良、陳平;若在元明之際,他也可比劉伯溫一類的人物。
祺祥政變,剛起步就夭折的帝王絕學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 年),王闓運出生在湖南長沙,家境甚貧。但是家裡一直有讀書的傳統,他三歲時就由母親教授,讀書識字,三歲就能識字,也算是早慧了,但說實話,早慧真的不太利於一個人的成長。當然,早慧只是一時的,擁有國士之才,還得靠堅持不懈的努力。七歲,王闓運師從善化李鼎臣先生讀書,就開始讀《論語》、《孟子》了;十歲,因家境貧寒不能延請名師,他就跟隨叔父讀書。王闓運自己自稱天資很一般,但是人的資質相差都不大,關鍵還得靠後天努力,能有他這樣的努力,學習這件事真的不難。
昕所習者,不成誦不食;夕所習者,不得解不寢。——《清史稿》
什麼叫廢寢忘食,這就是,早上學的文章,背不出來不吃飯,晚上學的知識,不能理解不睡覺,再回過頭來想想我當時求學時的態度,真是差距太大。因此得益於這麼好的學習習慣,王闓運打下了堅實的經學功底,讓他得到了一身才華,就是在孜孜不倦中,他學成了帝王之學、屠龍之術,然後就準備出山幹大事了。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 年),十九歲的王闓運參加縣試,考得第一,入縣學。
一年後,咸豐元年辛亥(1851 年),洪秀全在金田起義,即太平天國起義。
到咸豐七年丁巳(1857 年),期間王闓運多次上書給在湘督辦團練的曾國藩抗敵之法,但是都沒有被採用,他本人想從軍,但因為“節母在堂,孤子當室”,家裡就他一個壯勞力,最後還是沒去成。只能潛心讀書,準備科舉。這年清政府補行壬子、乙卯兩科鄉試,王闓運參加鄉試,中第五名舉人。 這年他二十六歲,按照“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在科舉這條路上,他已經時贏在起點了,但是他卻過早的達到了終點。
兩年後,咸豐九年(1859年),王闓運赴京城參加會試,落第了。正常人第一回會試落第很正常,科舉不確定因素太多了,隨便哪裡出點錯就會被刷掉。因此王先生也很能理解,所以就想著等第二回。留在京城不容易啊,加上自己家境又很一般,就得想辦法來錢,讀書人做什麼來錢方便?這個到現在都是一個絕佳的辦法,開補習班做家教啊,所以通過朋友介紹,王闓運成為肅順的家庭教師。
肅順是誰?當朝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鼎鼎有名的肅中堂,這要處好了,以後還不得平步青雲。加上肅順也是滿人裡的一個異類,人家特別尊重漢族知識分子,自身也有才識,這下倆人整一起了,真是山水好相逢,肅順還要和王闓運結為異姓兄弟,這可是多麼大的看重啊,因此王闓運上車了,本來這輛車非常不錯,一生抱負可以藉此實現了,但是,沒成想,出車禍了。
咸豐在世的時候,肅順受到重用,王闓運很多的建議也能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大政方針,因此作為一個謀士還是比較開心的,並且他為湘籍將領平叛太平天國也出了不少力,一是通過肅順遊說清廷重用漢族將領,二是成功化解左宗棠被彈劾案,救了他一命。王闓運也因此名滿天下。
但是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病逝,本來肅順前進了一步,成為了顧命八大臣之一,並且掌控了朝政,但是肅順當政有點獨斷專行,為了大清好啥都不顧,極大觸動了慈禧為代表的滿清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被慈禧、慈安聯合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發動了“祺祥政變”,不僅把他們幾個都收拾了,肅順也在菜市口被斬首了。
王闓運因為朋友嚴正基提前預見了肅順的政治下場,當時在山東,因此並沒有被一起收拾了,但是他的身上已經被打上了肅順黨的標籤,這樣一來,慈禧在一天,王闓運就不可能在仕途順暢的一天,他後面也就沒必要在參加會試了。
縱橫捭闔,仍固執著一言可決天下事王闓運信奉縱橫捭闔的先秦之學,想著能因為自己的三言兩語就改變國家的大政方針,但是不涉及到最根本的利益,沒有誰會輕易出手。他自己的固執他可能最後都沒想明白,但是曾被他多次遊說的曾國藩非常清楚,為什麼,因為在王闓運代表的滿清改革利益集團裡,王闓運只是一條小魚,他開不出足夠的價碼,而曾國藩是湘軍集團的話事人,他肯定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就在“祺祥政變”前,王闓運修書建議曾國藩帶兵進京,幫助肅順徹底掌控朝政,阻止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干政,這樣就把咸豐遺命裡的部分內容給透明化,但是曾國藩一向謹慎,本來帶重兵在外,怕有權臣干政嫌疑,就沒有回覆,因此後來政變中肅順等人因為有軍力支撐,一敗塗地。當然,這樣很正常,在沒有肅順集團直接接觸的情況下,曾國藩不可能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當時王闓運想深一步,直接給肅順和曾國藩搭線,這還有可能成功,但是政變突然,誰都沒想到。
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太平天國滅亡,王闓運前往南京謁見曾國藩,企圖勸曾國藩挾大勝之勢,據東南半壁謀反。但是曾國藩並沒有親自接見他,而是隨便就把他打發走了。這個其實也很清楚,曾國藩永遠都不可能謀反,就算他反了,也不可能成功,他本來就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忠君報國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並且曾國藩一生謹慎,他不會把自己一家老小的腦袋勒褲腰帶上去博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因此,王闓運的理想和殘酷現實存在極大的差距,更多的,他還是有點知識分子的投機想法,成功了就做功勳貴戚、公侯萬代,不成就一了百了。
譭譽人生,一為秉筆直言一為老媽子因此在清楚的事實擺在他的面前時,王闓運只能向命運低頭,我幹不了輔政治國的大事,那就讀書育人,治學教化吧,因此憑藉因材施教、治學嚴謹,反而讓他門生滿天下,著作等身。當然,文人總有那麼一點胸中的意氣,王闓運就憑著自己心中的意氣,做了很多事。
一是編撰《湘軍志》
光緒元年(1875年),曾國藩長子曾紀澤邀請王闓運主持纂修《湘軍志》,記錄湘軍為滿清作出的巨大功績。王闓運作為一個學者,那完成這個任務肯定是站在一個學者的角度,他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實地考察,還多次混進了軍機處查閱相關資料,反正是嘔心瀝血,花費了7年時間終於把書編好了。秉筆直書,成一家之言,他自己很是滿意,認為能與《史記》、《後漢書》媲美,當然可能有點過了,但是確實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文筆高朗,為中國近千年來雜史中第一聲色文學”。
但是,他根本沒搞明白人家請他編書的初衷,湘軍集團請他編書,不就是想讓他為湘軍揚名麼,和編什麼史書根本沒有半毛錢關係。因此書中很多如實記錄初期湘軍屢戰屢敗的事實、後期曾國荃破天京燒殺搶掠的事情就讓湘軍幾個大佬不爽了,合著我花錢讓你編書來罵我們啊,因此已經督撫半天下的湘軍將領集體反制,逼迫王闓運教出原版給郭嵩濤銷燬,他自己也被驅除出湖南兩年。
二是任職國史館
等到清朝滅亡,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成了大總統,他也想著修史,因此成立了國史館,準備修民國史,袁世凱就想到了王闓運,讓他當國史館第一任館長。
不管王闓運想不想幹,他反正去上任了,並且還不是一個人去的,他帶去了一個人,一個女人,非妻非妾的女人,他家的女傭,周媽。這個周媽也是老媽子界的一代傳奇。
王闓運上京途中,人家湖北督軍請吃飯,他要帶著周媽赴宴,到了北京袁世凱請吃飯,他還要帶著周媽,搞得人家極其尷尬,赴宴集見過帶老婆的,帶小三的也見過,但是帶老媽子是什麼鬼?吃飯什麼的也就算了,王闓運就職後,國史館的內政被周媽搞得烏煙瘴氣,肆意安插人員,收受賄賂,名片上都寫著“王氏侍傭周媽”,那不是和你開玩笑,在京城這場子,誰不給周媽幾分薄面。就算後來周媽事情敗露,王闓運也無可奈何,最後竟然不經請示,就帶著周媽回老家了。
王闓運也可稱得上一代名士,但是在風起雲湧的時代裡,當老路走不通時,他沒有走上新路,卻是走了一條小路,只能說是成為了舊時代的標籤吧。
-
1 #
-
2 #
王老先生和周老媽子是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_^
有鴻鴿之志,無秦,儀之才,奇才揚度為其關門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