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帝,和康熙、雍正一起創造了古代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嚴格說來,他也是一個有功勞的皇帝,但是乾隆身上有一個非常壞的臭毛病,那就是他太驕傲,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清朝越來越退步。
清朝在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時,西方世界發生了轟轟烈烈的劇變,英國透過工業革命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並且戰勝以往的老牌強國稱霸歐洲。英國在全世界大搞殖民,但是在乾隆時期沒有侵略中國,甚至還想結交中國,可他們被乾隆的一紙書信打發回去,乾隆那封書信至今還儲存在大英博物館。
英國透過工業革命製造了很多產品,歐洲那點小地方早就被它餵飽,他們想把產品買到擁有4億市場的中國來。清朝“閉關鎖國”並沒有完全封死與洋人交流的路子,廣州口岸就是與洋人交流的渠道,洋人可以把東西帶到廣州售賣。
不過乾隆害怕中國人西化,給洋人增添了很多道關卡,洋人只能在廣州“十三行街”,不能直接與中國老百姓進行貿易,只能委託給十三行貿易。英國在重重關卡上根本就沒賣出幾樣東西,跟後來的鴉片戰爭的處境一樣,但乾隆管理的清朝還很強大,英國又不敢打,英國只好派使團去跟乾隆商談。
英國第一次派的使團是外交官馬戛爾尼帶領的隊伍,馬戛爾尼1793年帶著很多英國最先進的科技到達清朝,這還是英國第一次派使團來到中國,可是這次來訪中英兩國都鬧得很不愉快。
清朝官員告訴馬戛爾尼等下見到了乾隆要行“三跪九叩”的禮儀,馬戛爾尼一聽都懵了,他對英女王都沒行過這麼大的禮,如今卻要對另一個國家的皇帝行這麼大的禮,他只願意行單膝下跪叩首禮。清朝官員不依不饒,與馬戛爾尼搞得都不歡而散,馬戛爾尼見到乾隆還是行的西方那套禮儀。
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的馬戛爾尼,帶著他欣賞紫禁城,遊山玩水,但對馬戛爾尼提出的建交通商一概不理,連馬戛爾尼帶來的洋槍洋火他看都沒看,這些先進的東西直接放到角落裡生灰,乾隆至死都沒摸過,後來還被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搶走。
從這些小細節可以看出,乾隆還不知道英國有多強大,他以為英國只是隨隨便便一個小國,看不起他們帶來的東西,更看不起英國這個國家,把馬戛爾尼此次訪華當成英國前來受教,就給英女王寫了一封信,信中有976個字,字字都充滿了荒唐傲慢,如“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
我們不知道英女王收到這封信會露出什麼尷尬的表情,但我們知道乾隆死後,清朝國力由盛轉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1816年英國又一次派使團出訪中國,可時任皇帝嘉慶也以禮儀為由勸退英國,並且下聖旨永遠不準英國來朝貢。
英國之後就再也沒有派使團來和談,1840年改為用堅船利炮打響“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來的事大家也就知道了,英國把清朝打得找不到北,圓明園的文物也被他們搶到了大英博物館。
諷刺的是,乾隆那封自大的信也與從清朝搶走的文物放在一起,如果這兩件文物會說話,他們一個訴說著清朝有多盲目自信,一個訴說著清朝有多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