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5年8月中旬,身在北京的齊白石被兒子從午睡中吵醒,兒子激動地告訴他一個訊息:日本人投降了。聽到這個訊息,81歲的齊白石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問道:“這是真的嗎?” 兒子表示,是在收音機裡聽到的。齊白石於是趕忙回到屋內,開啟廣播確定了訊息後,他喜極而泣。

以上內容是齊白石回憶錄裡描述的細節。透過這段細節,我們看得出81歲的齊老當時的開懷。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日本人抗爭。

1937年北平淪陷後,日本人為了粉飾自己的醜惡嘴臉,打算找一些社會名流出面,向公眾表達日本人的友好。說到底這就是要利用他們的威望,讓日本人在北平各界站穩腳跟。齊白石作為畫壇名家,自然在他們的邀請之列。他們派人幾次登門請他,甚至提出希望他能加入日本國籍。對此,齊白石一概拒絕 ,他表示:“齊璜,中國人也……”

為了躲避日本人的糾纏,他甚至辭去了藝術學院的工作,開始閉門不出。他在牆上貼了這樣一張字條:

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若有關作畫刻印,請由南紙店接辦。

因為這張字條,後來很多人甚至認為他已經病故了。寧可不做生意,寧可丟了工作,他也不願意為日本人賣命。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只能用這種方式與敵人周旋。

瞭解了這些我們就能明白,日本投降的訊息對於他來說,意味著從此可以自由地創作、不用閉門不出了。當天晚上,老爺子就迫不及待地約上了三、五好友,舉辦了一場熱熱鬧鬧的家宴。這時大夥兒才知道,原來白石老人身體無恙。

這一天,晚年不太喝酒的齊白石連喝了好幾杯酒,然後寫下了這樣一首妙詩:

受降旗上日無色,賀勞樽前鼓似雷。

莫道長年亦多難,太平看到眼中來。

與古代的名家大師相比,這首七言詩似乎算不上很地道,但它卻寫出了齊老的心聲。首句“日無色”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寫詩時是在晚上,當然沒有太陽了;另一方面,也是指日本人再也不能趾高氣昂了。次句“賀勞樽前鼓似雷”寫大家慶祝勝的樣子。用“日無色”對“鼓似雪”,兩相對比下,很有畫面感。

後兩句則是老先生的感慨了:忍受了這麼多年,終於盼來了這一天。

從這首即興所作的詩裡,我們就能看出齊老的文字功底,有水平。事實上,齊老雖是以畫作成名,但在年輕時他曾先後拜胡沁園、王闓運等名家學詩。此後他就經常在自己的畫上題詩,這也成為了他作畫的一大特色。比如他曾寫過一首《題不倒翁》:

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

忽然將汝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

這首詩雖然讀來很像打油詩,但卻寫得十分有哲理。所謂題畫詩其實是一種流傳了上千年的詩作題材,最重要的是能寫出畫中人、畫中景的精髓。一首好的題畫詩,往往可以當成畫的旁白。齊老這首詩用28個字,惟妙惟肖地寫出了不倒翁的特點:看起來挺有派頭的,但事實上是中空沒心的。本來大家看畫作本身時,是看不出它是諷刺一些不幹事的晚清朝臣的,有了這首詩後自然就明白了。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國時期的"燕"能不能和魏、蜀、吳平起平坐,算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