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朱元璋如何體罰學生?違犯學規的,本人充軍,全家發往煙瘴之地!朱元璋的學規:誹謗師長者,本人梟首示眾,全家抄沒發配邊陲!

在中國古代的教育系列中,國子監屬於國家的最高學府,是直接為皇家培養後備幹部的,其前身為始設於晉武帝咸寧二年(公元276年)的國子學,距今已有1745年的歷史。

隋煬帝時,改國子學為國子監,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明、清兩代,國子監除了保有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功能外,還是國家的最高學府(其下還有府學、州學、縣學)。國子監教育教學職能的增加,是始於明太祖朱元璋。

朱玩璋出自草莽,幼時家貧,沒有機會讀書,一生引以為憾事。所以立國之初,就重建國子監,面向全國及各附屬國招生,以期國為育才。明代國子監規模宏大,分南、北兩監,各設在南京與北京。南監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規模尤盛。

能進入國子監學習的人,稱為國子監生員,簡稱“監生(亦名“太學生”)。明代監生分為四類:舉監、貢監、廕監、例監。舉監是指參加京師會試落選舉人,復由翰林院擇優送入國子監學習者。貢監是由地方學校推薦的優秀生員(秀才)。洪武初規定,凡天下府州縣各學,每年貢舉一名到國子監學習。由此看來,這個錄取比例是極低的,所以,監生的含金量還是蠻高的。秀才一經成為貢生,就不再受地方儒學管教,俗稱出貢。廕監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勳戚子弟入監讀書的學生。例監是指因監生缺額或因國家有事,財用不足,平民納粟於官府後,特許其子弟入監學習者,故例監又稱民生。

“入國學者,通謂之監生。舉人曰舉監,生員曰貢監,品官子弟曰廕監,捐貲曰例監。同一貢監也,有歲貢,有選貢,有恩貢,有納貢。同一廕監也,有官生,有恩生……每負天下按察司選生員年二十以上、厚重端秀者,送監考留。會試下第舉人,入監卒業。又因諫官關賢奏,設為定例。府、州、縣學貢生員各一人,翰林考試經、書義各一道,判語一條,中式者一等入國子監、日本、琉球、暹羅諸國亦皆有官生入監讀書。”(《明史.選舉志一》)

監生在學期間,一切費用都由朝廷供給。監生畢業後,大部分人是可以得到一份工作的,或為知縣,或為縣丞,最不濟者,也可以做個訓導(能在科考中勝出者,另有任用)。所以,朱元璋對國子監的工作相當重視。國子監的管理者為祭酒、司業、監丞、典簿等,祭酒為最高長官。朱元璋對國子監的教學要求非常嚴格,希望學生們入監後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而他給國子監選任的第一任祭酒,就是個非常嚴苛的老先生——宗訥。

宗訥非常理解朱元璋的“求賢”之心,也深知朱玩璋為人嚴酷的秉性,所以,就任國子監祭酒後,就秉承皇帝的意旨訂出許多嚴苛的學規,來規範監生們的學生與生活。宗訥的學規有多嚴苛?原件已無可考,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那些學規待學生非常的殘酷,因而,國子監中的就曾多次發生監生餓死吊死的慘劇。

在如此嚴酷的高壓下,監生們受不了這樣的迫害和飢餓,曾經鬧過兩次。第一次也就是找國子監的頭頭腦腦們請請願,表達表達訴求,事情也就不了了之。第二次的“鬧”,是因為一個名叫花趙麟的監生,在國子監裡出了一張壁報(沒頭帖子),直陳國子監的各種弊端。這事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裡了,一下子惹惱了他,公開誹謗師長,這還了得,於是,下旨把“鬧事”的趙麟殺了,並在國子監立一長竿,把趙麟的腦袋掛在上面示眾(照明太祖的語言,是“梟令”)。

趙麟被殺十年後,朱玩璋還念念不忘這件事,有一天,他又召集國子監的全體人員訓話:

恁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宗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後來他善終了,以禮送他回鄉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

近年著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都懷著異心,不肯教誨,把宗訥的學規都改壞了,所以生徒全不務學,用著他呵,好生壞事。如今著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來署學事,他定的學規,恁每當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犯學規的,若祭酒來奏著恁呵,都不饒!全家發向煙瘴地面去,或充軍,或充吏,或做首領官。

今後學規嚴緊,若有無籍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發往煙瘴地面。欽此!

這是一道令人恐懼的“戒學令”,不好好學習者,不守規矩者,輕則充軍發配,重者腦殼不保,不僅如此,就連家也要遭連累。這可謂是史上最嚴酷的“體罰”清單了。

朱元璋的這篇白話訓詞比歷朝皇帝的“崇儒重道”之類的話都要真實得多,有力得多。因為對監生們有威懾力,所以,朱玩璋的這份聖諭,被刻在了國子監門前的石碑上,時時警醒那些膽敢越規的生員們。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在北京設國子監時,又將他老爸的那道訓諭也搬進了北京。如今這塊碑還樹立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裡。碑分上下兩截,上截就是朱玩璋的那篇訓諭,下截是給監中工役膳夫們立的規矩,處罰力度並不比對監生差,甚至更血腥:“打五十竹篦”“處斬”“割了腳筋”……這樣一看,當時的國子監並不像是個讀聖賢書的高等學府,倒更像是所懲治作奸犯科者的陰森監獄。

但是,有一個現象令人疑惑,雖然歷代皇帝都頗為重視國子監,不斷地訂立了許多學規,為什麼國子監出的人才並不是那樣的多呢?這大概是讀書聚集之地,思想太過活躍,教授們窮於應付,有規難依之故。想來,這也是國子監日後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逐漸下落的主要原因吧。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英國的傲然崛起和百年衰落,英國能否重塑“全球大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