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光輝人設在費詩面前一錢不值
中國人有誰不知道諸葛亮呢?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對諸葛亮頂禮膜拜。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讓諸葛亮光照千古!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讓諸葛亮千秋長存!
中國人有誰知道費詩呢?
費詩,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劉璋佔據益州時,以費詩為綿竹縣縣令。
劉備進攻劉璋奪取益州,費詩舉城而降,後受拜督軍從事,轉任牂牁郡太守,再為州前部司馬。
費詩與諸葛亮相比,在中國人眼裡就是一個不值一提的人物。
費詩劇照
一,面對剛愎自用的關羽,費詩義正辭嚴,諸葛亮曲意逢迎,讓諸葛亮毫無人設可言!
關羽在蜀漢內部是僅次於劉備的二號人物,其顯赫的地位與顯赫的戰功讓蜀漢官員無不噤若寒蟬。
關羽也是極其傲慢,剛愎自用,特別是對士大夫之流極其蔑視。
諸葛亮對於關羽是敬而遠之。
馬超投奔劉備,關羽對馬超不服氣,寫信問諸葛亮,問馬超到底有何本事?
諸葛亮回信說:“馬超這個人能文能武,雄烈過人,是當今了不起的英雄豪傑。屬於英布、彭越一類的人物,與現在的張飛有一比。但是與您絕世超群的美髯君相比就差遠了。”
史書說,諸葛亮知道關羽喜歡別人誇他的鬍鬚,所以投其所好!
關羽收到諸葛亮的回信沾沾自喜。
劉備稱漢中王,封黃忠為後將軍。
諸葛亮提醒劉備說:“眼前的馬超知道黃忠的功勞,對黃忠拜封后將軍不會有什麼想法,遠在荊州的關羽不瞭解黃忠的本事,聽說黃忠拜封后將軍,與他同列,一定不服氣。”
劉備說,這件事情我來處理。
劉備派費詩前去荊州代替自己拜授都督荊州的關羽為前將軍。
關羽得知黃忠被任命為後將軍,大怒道:"大丈夫怎樣也不會與一個老兵同列!"因而不肯受拜。
費詩勸說關羽道:"建立大業者所任用的都不只是一種人。當年蕭何、曹參與漢高祖劉邦自幼有交情,而陳平和韓信則是較後才逃命歸附的。論及他們的官爵次序的時候,韓信的爵位最高,但也沒有聽說蕭何、曹參因此而有怨言。現在漢中王因為黃忠一時的功勞,給予他很高的恩寵,但說到漢中王心中的地位,怎麼會把黃忠與您等同起來啊!漢中王與您就像是同一個整體,憂樂同享,福禍共當。我認為您不應該在意官號的高低,以及爵位俸祿的多少。我也只不過是一個奉命行事的使者,如果您不肯接受任命,我這就馬上回去,只是為您這樣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後要後悔的。"
關羽聽後大受感動並醒悟過來,當即接受了前將軍的任命。
費詩面對剛愎自用的關羽,不卑不亢、義正辭嚴,與諸葛亮的曲意逢迎相比,諸葛亮還有什麼人設可言?
如果諸葛亮也能如費事一樣,出以公心對待關羽,嚴明指出關羽的不足,我猜想關羽也不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對孫權嗤之以鼻,以致毀了孫劉聯盟。
二,面對劉備稱帝一事,費詩襟懷坦白,諸葛亮包藏私心,兩相對照,諸葛亮毫無忠誠可言!
受《三國演義》影響,很多人以為劉備不想稱帝,其實這是誤解。
劉備沒有一刻不想稱帝,誰反對劉備稱帝,劉備就會對他不客氣。
劉巴曾經是劉備的尚書令,得知劉備想稱帝,勸諫劉備說:“主公現在稱帝,不利於自己在天下的影響,也不利於招攬天下英才。即使想稱帝,應該緩一段時間。”
劉備不高興,奈何不了劉巴,只好拿劉巴的主簿出氣,由此殺了劉邦主簿顧茂。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心知肚明。
諸葛亮勸諫劉備稱帝,劉備扭扭捏捏。
諸葛亮說:“主公不稱帝,跟隨主公打天下的那些人沒有前途,就會人心渙散。為了那些跟隨主公打天下的人著想,主公應該稱帝。”
劉備接受諸葛亮的勸諫,登基稱帝,於是諸葛亮搖身一變,成了丞相。
對於劉備想稱帝一事,費詩是怎麼做的呢?
費詩勸諫劉備說:“主公由於曹操父子逼迫天子並篡奪帝位,所以才客居萬里之外,集合士卒大眾,準備用以討伐逆賊。今大敵尚未消滅,卻先自立為帝,恐怕眾人心中會感到疑惑啊。昔日漢高祖和項羽約定,先攻滅秦國的人可以做王。等到高祖攻陷咸陽,俘獲秦王子嬰,仍然懷有退讓之心不願稱王,何況現在主公仍未走出門庭,就想自立為帝呢!我實在認為殿下不應聽取群臣的提議啊。"
費詩因此違背了劉備的心意,被貶官為永昌郡從事。
諸葛亮慫恿劉備稱帝,自己做了丞相;費詩反對劉備稱帝,被貶官做了永昌郡從事,兩相比較,誰高尚呢?
史書記載,全國各地想投奔劉備的人,因劉備稱帝后,“由是遠人不至也”。
如果諸葛亮能如費詩一樣襟懷坦白,放棄私心,勸諫劉備緩稱帝,也許投奔劉備的英才絡繹不絕。
三,面對反覆無常的孟達,費詩一針見血指出孟達不可信,諸葛亮卻是猶豫不決,兩相比較,諸葛亮何來睿智可言?
孟達投降曹魏不久,又想回到蜀漢來。
諸葛亮想拉攏孟達,對付曹魏,指示費詩與蔣琬與孟達寫信聯絡。
費詩一針見血地指出:“孟達這個小子,昔日對劉璋不忠,後來又背叛先主,這種反覆小人哪裡值得我們寫信給他!”
諸葛亮聽後沉默而沒表態,之後諸葛亮仍想引誘孟達作外援以方便北伐,還是與孟達保持通訊聯絡。
在面對勸降孟達這件事情上,與處事決斷的費詩比較,諸葛亮還欠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