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常常和我們一起玩但成績卻非常好的小夥伴了,同樣在玩人家的成績非常好,但我們自己的成績卻非常的糟糕。後來,我們漸漸地明白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從一出生就擁有著我們望其項背的能力,這類人往往在學生時代被稱為“學霸”,長大後被人們稱之為“天才”。同樣,在歷史上,也有很多皇帝生性貪玩,但人家也曾經一手締造過盛世王朝,在歷史上留下了傳奇的一生。朱瞻基,就是這類皇帝中的典型代表,即便是放到現在朱瞻基也算得上是一位學霸級人物了。
身為永樂帝朱棣的嫡孫,朱瞻基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就像當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就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自己的嫡長子朱標身上,可謂是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心裡怕摔了。由於朱棣是靠奪取自己侄兒朱允炆獲得了皇位,為了化解這名不正言不順的名聲,朱棣一生都在努力做出好成績,以圖後世兒孫能夠對自己有一個好的名聲,《大明風華》中,朱棣也坦誠過:“永樂這一朝,有過大功,也犯過大錯”。修運河、編永樂大典、五徵蒙古、遷都、下西洋都是朱棣一朝的政績,任誰也無法抹去。雖然說朱棣將自己的長子朱高熾立為了太子,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朱瞻基”的基礎上。眾所周知,在朱棣靖難的時候,身邊有一位奇人“黑衣僧人姚廣孝”,可以說朱棣靖難的成功離不開姚廣孝的運籌帷幄,這位僧人對於朱棣的幾位兒子的評價並不高,大兒子朱高熾雖然一心為民,但是卻心太善並且循規蹈矩,和自己的政見不合,一旦他成為皇帝之後,他的很多國策就會被改掉,這樣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就會付諸東流,而二兒子朱高煦雖說在靖難之時和自己南征北戰並且為自己多次擋過危險,可以說是最合適的繼承人,但是治理國家並不是只會打仗就可以了。因此,為了延續自己的國策,朱瞻基就成為了最合適的繼承人,在朱瞻基的小的時候,朱棣就將其帶在了身邊,不論是治國打仗,朱棣都親自操刀傳授,可以說朱瞻基後來的政見和朱棣大部分上一致都是在朱棣身邊耳濡目染的結果。
《大明風華》前半段中,年少輕狂的朱瞻基總是覺得自己有皇爺爺的期望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對於自己父親朱高熾的唯唯諾諾反而是厭惡不已,曾數次說教過。後來,曾經為自己遮風擋雨的皇爺爺猝然駕崩,面對皇位的誘惑,自己的二位叔叔對自己這位皇太孫可謂是虎視眈眈,為了得到皇位,朱瞻基可謂是費盡了心思,好不容易讓自己的父親朱高熾登上了皇位,自己的二位叔叔卻起兵造反,自己的父親卻是以談何為主,不願主動起刀兵之禍,眼看著自己的二位叔叔一路高歌就要殺進北京城,自己想要率兵抵擋,卻被父親貶到南京讀書。
心灰意冷的朱瞻基此時也是放飛自我,遊手好閒,後來經自己昔日的情敵徐斌的點化之後,才明白了父親用意,決定就在南京震懾江南七省的王爺。但早已病如累卵的仁宗朱高熾為了能讓兒子多成長一些、順順利利的繼承皇位,吊著最後一口氣等著兒子學習的結果,朱瞻基也不負眾望,迅速修書一封“兒臣三叩九拜,於父親臺前叩首叩首,願父親大人身體康泰,可容兒臣贖罪於萬一,回想我自爺爺駕崩之日,離權謀近,離正道遠,行事只問利害,不問是非,為君之道實則一無所知,怎堪擔此神器,於此深悟往日種種是非,不由汗流浹背,坐臥不安。二王作亂時,我確實未能考慮周全,此戰於國家而言,絕非詳兆,不可好勇鬥狠,當徐圖解之,以仁義昭示天下,以形勢化解戾氣,備而不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施恩於天下,可致必勝。我深自後悔,日常驕狂,自以為是,不能常在父親塌前,悔之無及。我在南京時常翻閱永樂一朝的存檔朝報,頗為驚心動魄,二十二年間,爺爺的偉業大則大矣,於今之世,當施仁政,平爭端,與民休息,千古王圖霸業,乃時事所造,非孜孜以求所能及耳,關內關外俱是一家,四海天下皆為兄弟,天若假我十年為君,必效法父親,以百姓之心為己心,以百姓之念為己念。後世人皆知,我父子之兩朝,為千古治世,而不知我父子二人為何人也,書不盡言,不能於塌前侍奉,涕泗橫流,五內如焚”。此時,一息尚存的朱高熾只能靠人為自己閱讀完兒子的這封家書,看到兒子成長之後,這位在位不到一年的仁宗便與世長辭。但其和兒子所統治的時期卻被後世人稱之為明朝的黃金10年,意義非凡,仁宗之名直到今天依舊被後世人讚歎不已。
繼位之後,朱瞻基大展宏圖,恢復了很多永樂時期的政策,再次支援鄭和下西洋。只不過,朱瞻基有一個小小的愛好,就是玩蟋蟀,經常讓全國的百姓幫助自己去尋找一些個頭大威武的蟋蟀,被人戲稱為“蛐蛐天子”。所以,我們不得不說玩蟋蟀也能玩出一個盛世,也就非朱瞻基莫屬了,一邊玩蟋蟀一邊治國,也是愜意。朱瞻基在位期間,大力發展經濟,恢復了永樂時期朱棣五次北征、修運河、遷都、修永樂大典所耗費的大量民力、物力、財力,使得當時明朝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發展,而軍事實力在朱棣在位之時就已經非常的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