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日本幕府作為存在久遠的一種的政治形勢,見證了日本數百年間的滄桑變幻。在十八世紀末期,幕府正處於傾頹之勢時,日本也正面臨著風雨飄搖的境地。彼時的日本不得不以開國的方式來挽救本國的局勢。與此同時,日本內外也正在發生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一、開國前的日本處疲弱之勢

自1603年德川家康成為徵夷大將軍起,德川幕府正式掌控了日本中央的權力。然而在幕府的統治之下,日本各個地方的勢力卻被不斷削弱。德川家族用盡一切手段進行壓制,使本已經逐漸壯大起來的地方勢力偃旗息鼓,使德川家族在百年間將權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這些苟延殘喘的舊勢力一直試圖尋找新的倚靠。恰逢這時的西方各國開始嶄露頭角,他們成了日本舊勢力最好的幫手

日本舊勢力開始與西方各國密切來往尋求幫助,西方各國也藉由這一時機將自己的思想滲透進日本。彼時西方傳教士往來各國不斷,將西方人所信仰的宗教也帶入了日本。西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也逐漸成為了部分日本人的信仰,但這對德川家族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釁。

德川家族信仰佛教,不可能允許其他宗教在日本盛行,更不可能容忍舊勢力在西方的幫助下與幕府抗衡

因此,為了避免信仰對民眾的影響和權力的爭奪,1635年德川幕府正式頒佈了鎖國政策。這一政策的實行,令日本切斷了與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貿易往來,致使身在日本的人無法出國,在其他國家的日本人也不能回國。日本開始大規模的驅趕外國人,關閉港口,令整個日本處於與外界隔絕的狀態。

鎖國政策雖解決了日本短期所面臨的問題,但為日本留下了更大的麻煩。十八世紀末,已經經歷了兩百多年鎖國時期的日本經濟衰退、發展緩慢。無論是思想文化,還是軍事實力都遠落後於正在不斷革命的其他西方各國。

在世界格局正在不斷變化之時,日本想要獨善其身是絕無可能。西方很快就盯上了日本,這個不願面對世界卻有極大利益可尋的國家。於是西方國家試圖說服日本為他們開放貿易,而已沉默太久的日本卻無意與西方周旋。

十九世紀,日本連續拒絕美國所提出的開放貿易要求,對西方各國所爭取的任何往來提議都視而不見。但此時的日本在各國眼中已是待宰的羔羊,以美國為主的幾個強國對日本勢在必得。

他們勢必要在日本建立起一條貿易通道。無心參與的日本對世界局勢茫然不知,即使不願意與西方往來,也只能任人魚肉。

1853年,美國在商議未果後決定發動武裝威脅。通身塗滿黑漆的航船駛進了日本口岸,逼迫日本通商。沉睡已久的日本在那一刻突然驚醒,但他們根本無力對抗美國的軍隊。

最終,在不得已之下日本只得開啟國門,開始了與西方的往來。雖然日本的開國並非自願,但這一舉措扭轉了日本疲弱的狀態,對日本來說是一次變革的機遇。

二、為何日本改變想法,決意開國

日本從十八世紀末期不斷拒絕西方國家的要求,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正式開國,不過經歷了數十年時間。是什麼原因令日本在此期間改變了主意,願意向各國開啟國門?

1、逐漸認清世界局勢

首要的原因在於,日本在這幾十年內對世界的認知開始清晰。鎖國兩百多年的日本最初對世界一無所知。但隨著西方各國開始扣響日本的國門,日本也不得不捲入其中。

十九世紀初期是英法等國勢力最盛之時。英法的航船在未經日本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多次在日本海域停靠。不僅如此,英法船員在船隻停靠的時候還試圖進入日本港口,時常與日本海域計程車兵和村民發生衝突。除卻英法美等國外,俄國也時常向日本挑釁。

日本對於這樣肆無忌憚的行徑越發氣憤,更加重視了對西方的防備。同時也越來越意識到西方國家已經崛起,時代已於兩百年截然不同,他們的野心正開始擴張。原本面對這樣的危機,幕府的態度是聯合亞洲其餘各國共同抵抗西方

為此,樽井藤吉的《大東合邦論》中說:“與朝鮮聯合防範俄國,與清國立約分擔其勞。”然而日本沒有料到的是,西方國家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日本,他們覬覦的是整個亞洲。

2、鄰國的前車之鑑令日本信心瓦解

令日本開國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英國對清朝的侵害,導致了日本的信心迅速瓦解。日本本想聯合清朝與朝鮮共同抵抗,但難以預料的是英法先將魔爪伸向了清朝。鴉片戰爭對清朝帶來的傷害令日本懼怕。他們沒有想到強大的清朝會被英國打敗,更沒有想到清朝要向英國割地賠款。

這一訊息傳到日本,令日本舉國震驚。幕府以此為戒,明白了西方國家不可小覷,同時悄然地改變了對外政策。由當初不斷的驅趕外國船隻,變為了可向其提供所需補給。以此來避免與其發生衝突。

這時的日本幕府顯然已經開始動搖,一部分人堅持繼續鎖國,另一部分人認為不宜再與西方對抗,兩派之間僵持不下。日本所能做的也只有延緩開國時間,以求自保

然而1858年英法聯軍攻佔天津,清政府再次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這令日本徹底喪失了信心,本就苦於和美國周旋的日本如果再堅持鎖國,很快就會成為英法的下一個目標。

幕府隨即也同美國簽訂了《日美通商條約》。至此前往日本尋求通商的各國不斷,日本也只能聽之任之。

在世界大勢之下,日本迫不得已只能開國。開國之後日本與各國往來貿易頻繁,曾經一蹶不振的日本也踏上了改革的道路。

三、開國後日本的變革之路

日本在無奈之下的開國和條約引發了朝廷的動盪,幕府的統治越發遭到日本民眾的牴觸。幕府難以再獨裁專制,德川家族在劣勢之下開始謀求與朝廷合作,但各地藩王勢力已蠢蠢欲動。

一時之間,日本政權混亂。各族勢力開始了你爭我奪,同時民間有識之士也開始反抗幕府。在日本政權動亂之時,英法也藉機參與進日本派系的爭鬥中。

然而幕府已無力對抗群起而攻的大軍,節節敗退。最終幕府德川家族交出了權力,日本才得以結束幕府時代。日本開國促成了幕府政權的快速滅亡,造就了一批維新變革的有識之士,自此開始了革命的道路。這次變革徹底改變了日本的落後,使它迅速進入近代化道路。

日本開國後主張學習西方的文化,特意設立了蕃書調所,以供西方文學研究之用,聘請外文教師教授日本國民各國的語言,並致力於對外文書籍的翻譯。同時派遣大量留學生前往英美學習各個體系的課程。

這一時期,日本對民眾的文化教育高度重視,建立新的教育部門——文部省,並編寫了新的教育改革法案。經歷了這樣的文化改革,日本統治者和民眾對思想文化的包容度都顯著提高,允許不同的信仰與宗教在日本存在。一改往日日本民眾無知的窘況,不僅讓民眾瞭解本國的文化,更讓民眾走出去瞭解世界

同時日本開始引進西方的工業生產技術,開始大規模地投入工業化製造,引進許多現代化產業,在日本各地興建了許多新式公路與鐵路。

在軍事方面,日本引用了英國海軍的制度以及德國的陸軍制度,不斷完善軍隊體系。尤其是徵兵令的實施,令原本軍隊人員並不充沛的日本人數劇增。

顯然日本在開國後不久就籌劃著未來的軍國主義道路。因此在服兵役的時間上才會再三延長,由最初的三年變為十二年。經濟的快速提升與軍事的壯大,令日本從昔日的弱國進入到了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的行列

日本雖在無奈之下才開啟國門,但此舉反而使日本渡過了民族危機。從前保守而又傳統的日本逐漸變得開放。他們不斷吸取著西方帶給日本的一切改變,就像他們的改革口號中說的“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一樣。

日本自開國以後,就在不斷擺脫弱國的形象,也確實如同他們所計劃的那樣,日本最終走上了強國道路。

這時的西方各國也開始重新盤算起與日本的關係,日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國家。世界的形勢仍舊是變幻莫測,稍有劣勢便會成為眾矢之的,日本在其中扭轉了局勢。開國於日本而言反倒是因禍得福,令它從被人壓迫一躍成為了一個嶄新的國家。

結語

開國令日本從幕府時期交替為明治時期。讓日本從積貧積弱變為經濟、文化、政治、軍事都快速提升的強國。在內外交困的時期,日本幸運地抓住了變革的機會。開國對日本來說雖為國力衰弱的見證,卻也因此改變了日本的命運。

3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被遺忘的剛果(金)鈾礦